一件“不起眼”的珍贵文物

——应县木塔辽代秘藏《蒙求》浅析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3-13 10:37 0

应县木塔辽代秘藏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两颗佛牙舍利在佛教界的轰动,这批珍贵文物愈来愈令世人瞩目。在诸多的珍品当中,有一件看似与佛无缘、且不引人注意、却被国家文物鉴定部门定为一级文物的珍宝,那就是《蒙求》。

应县木塔秘藏辽文物共计92件,其中二、四层主像内发现的七珍与舍利佛牙按两组计,若按件计,两组共68件,那么总计则为158件。其他分别是辽藏12单卷,刻经35卷,写经8卷,佛像7幅,另有杂刻、杂抄28件。在杂刻、杂抄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一册薄薄几页、且无封面的残缺书籍——《蒙求》。  《蒙求》是一本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作者李翰,唐朝著名诗人,赵州赞皇人。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李翰有文集30余卷流传于世。因为《蒙求》读物始于李翰,所以后人皆称“李氏蒙求”。唐代以后,人们多有摹仿,产生了以《蒙求》为名的不少儿童识字读本,如《春秋蒙求》、《三国蒙求》、《唐蒙求》、《宋蒙求》等,在封建教学中形成了一种《蒙求》体裁。  李翰的《蒙求》以介绍历史典故和各科知识为主要内容。四字一句,主谓结构,前后对偶,押韵顺口。全书共596句,2384字。内容包罗万象,含天文、地理、历史、神话、军事、民族、创造发明、动物植物等。人物涉及面广,有爱国志士、治国能吏,如“屈原泽畔”、“苏武持节”、“王商止讹”、“西门投巫”;有文臣武将、科技发明,如“孔明卧龙”、“韩信升坛”、“蔡伦造纸”、“杜康造酒”;有道德楷模、勤学典范,如“孔融让梨”、“姜肱共被”、“孔康映雪”、“匡衡凿壁”……还有传说故事“女娲补天”、“长房缩地”等等。纵观全篇,不难看出,所列人物几乎都有积极的一面,有表现某种可取言行的,有带有激励劝勉意思的,还有不少文学上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传闻轶事。可见《蒙求》这册儿童识字读本。前后贯穿了一条道德教育的主线,足以体现封建社会对儿童教育的高度重视。  应县木塔文保所现存的《蒙求》,麻纸质地,蝴蝶线装,框高20.4厘米,版广25.8厘米。该册为上、中、下三卷本,全册现存7页半,每页20行,每行16字。边框左右双线,上下单线。版心刻有版码,楷书。因第一页和第九页后半部残缺,卷首缺句40,即从“王戎简要,裴楷清通”到“贾谊忌鹏,庄周畏牺”。共160字。现存文字从“燕昭筑台,郑庄置驿”到卷终。卷后音义页存8行,天头上有一儿童人物画,显然是该书小主人的“妙笔杰作”。

一部残缺的《蒙求》为什么能定为国家级文物呢?

李氏《蒙求》史称国学第一课,通俗易懂,琅琅顺口,且思想内容上乘。后世的《三字经》、《幼学》等儿童启蒙读物中许多内容均取材于此。也曾有把《蒙求》与《千字文》相提并论,可见其在蒙学中流行甚广,社会影响之大。古人曾对《蒙求》多次进行过注解,但罕传于世。根据有关史料考证,这本书一直流行到清初以后才渐趋失传。现在偶见最早的《蒙求》,皆为明万历年间的刻本。无独有偶,在我国敦煌石窟,也曾发现过《蒙求》一书,系唐人写本残卷,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国人难以见得。而应县木塔密藏中的《蒙求》,为辽代孤本,世上稀有,据专家考证,它刊印于辽兴宗重熙之后。目前可以这样说,此册《蒙求》乃当今可见最早的刻本,它对研究原版《蒙求》和辽代印刷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然历经沧桑,缺页少字,为之遗憾。

应县木塔秘藏的入藏时间与木塔塑像同期,应为辽末金初。为什么在装藏大量珍宝圣物、经卷佛画的同时,会出现一册阅用过的儿童读物,有待文物专家来指点迷律,本人不敢妄谈。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