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何以长寿千年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杜 福 发布时间:2023-03-01 11:28 0

应县释迦塔是当今世上独一无二的木结构千年古塔。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风雨侵蚀、地震破坏和战火洗礼,至今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和神秘的色彩展示着我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于是,多少人提出了木塔“千年不倒之谜在哪里?”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解答。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一般塔毁之因,从内因上讲,一是结构本身出问题,二是基础有缺陷。外因则就多了,就木塔而言,它的致命弱点主要是易焚、易腐、易虫蛀。我国早期的木塔,大都因此而毙命,有的甚至是“英年早逝”或“幼时夭折”。如与释迦塔同代的宋都开封开宝寺木塔建成几十年即焚毁,福建泉州开元寺双塔曾两次毁于火灾。

应县木塔稳健长寿千年不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是它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咬合,刚柔相济。塔身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重楼式建筑,外观为八角形圆柱体,有外圈24根柱子和内圈8根柱子均匀地组成双层塔壁。内外槽柱子之间由梁袱联系,加上斜撑连接,形成筒形结构。内圈基本不变,外圈逐层向里递收,使塔体刚度增强。每层柱与柱子之间,采用叉柱造作法,即底层的柱头上由梁、斗拱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铺作层,上一层柱子的柱脚叉骑在上面,以此逐层选垒。各层柱脚靠竖向压力与水平摩擦力保持平衡稳定。在正常情况下,内外槽柱的负荷是十分均匀的。

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简直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柔体结构即由活动层的柱子组成,叉柱造、卯榫咬合的工艺使塔体有了一定的活动性。再加上木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轫性,这就增加了延性,发挥出了有控制的变形能力。当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位移、摩擦,从而吸收和损耗了部分能量,有效地减少了外力影响。

 刚体结构即每层的结构层——暗层,这个暗层,是木塔刚体力量之所在。从外观上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比较复杂的铺作层,在历代的加固维修工程中,又非常巧妙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的斜撑子,组成了类似于现代建筑的框架式结构。这个结构层,像一道道铁箍,也像一节节竹节,更像现代建筑的圈梁。所以,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更为增强了。就像一个人经常检查身体一样,发现毛病及时治疗,缺血输血,缺钙补钙。木塔建成至新中国成立以前,曾进行过六次规模较大的维修,小修就不必说了。每隔150年左右大修一次,虽然没有改变原有结构,但添柱加撑起到了很好的加固稳定作用。

 其次,应县木塔的基础非常坚实。1993年秋,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队、山西省地震工程研究所等十几家科研部门,曾对塔院区工程地质状况进行详尽的勘察,分析研究了塔基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根据探测得知,塔院区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尤其是粘土在塔院区分布广、厚度大,且结构紧密,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

 根据勘测资料斗分析,1000多年以前,木塔区一带处在冲洪积倾斜平原与河湖、湖沼边缘的交接地带。倾斜平原和河流相的粗粒物质与湖沼相的细粒物质相互穿插,在这种条件下,湖沼中大量的钙与镁将其周围的砂粒或粘粒固结,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坚硬体。木塔就是建在这个坚硬体上,先是用粉质粘土堆起了底宽(直径)大约75米,高约20米,顶宽(直径)约40米坡度角约45°的人工垫土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建塔。随着木塔的建成,人工垫土、地基压缩变形的过程也已完成。建塔至今已近千年历史,人工垫土与地基更进一步压密固结,且被后期冲洪积层掩埋,这对人工垫土塔基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围护作用。现高出地表的人工垫土仅有塔下两层阶基内的土层。总之,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塔院区地基土工程地质性能非常好,承载力远大于木塔荷载,所以人们不必担心,木塔绝对不会有因“底虚”而倾倒的可能。

再次,应县木塔所处的自然环境极为有利。应县位于晋北黄土丘陵区,木塔所坐落的县城北纬39°33′48″, 东经113°11′05″。这一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冬季较长,春夏秋相等。气候差异明显,昼夜温差较大,即使在夏天,也有“早穿棉袄午穿纱”之说。应县受太阳照射时间较长,日照资源丰富,全年累计日照平均时数为2843.7小时。年平均气温一般在3°C—8°C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360mm,年均蒸发量1917mm,相当降雨量的4至5倍。总的来说,应县气候干燥,尤其是冬春两季,风沙特别大。木塔除一层外,四面通风,八面透气,不仅有利于木材的干燥,不易潮腐,而且大大地减少了风荷。由于气候原因,这里没有白蚁之害。在炎热的夏天,塔上居住着成干上万只麻燕。麻燕以昆虫为食,是昆虫的天敌,客观上起到了护塔卫士的作用。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为的保护因素,这里主要指的是防火。历朝历代的塔乡儿女和住寺僧侣,他们为保护木塔作出了非凡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椐国家消防专家测定,应县木塔的火灾荷载是现代建筑的148倍,这就更加大了防火安全的难度和责任。国家对木塔的消防工作非常重视。勤劳智慧的应县人民和木塔工作人员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日夜防守,精心呵护,确保木塔安然无恙。

应县木塔万古长青。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