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观”匾中轶事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杜福 发布时间:2023-03-10 14:49 1 0

 应县木塔建成后,在历史上曾有过三位封建帝王“驻跸”应州,临幸木塔。他们分别是元英宗硕德八刺和明朝的成祖朱棣及武宗朱厚照。后二者皆为木塔泼墨题词,今悬于木塔五层和四层外檐南的“峻极神工”和“天下奇观”便是他俩的佳作。“峻极神工”是成祖皇帝第五次御驾亲征回京途经应州,见木塔宏伟高大,巧夺天工,即兴挥笔赞誉。而“天下奇观”却颇有一番来历,它源于历史上著名的“应州之役”,即所谓的“应州之捷”。

“应州之捷"是怎么回事呢?咱还是先从匾作者武宗这位皇帝说起:

武宗皇帝名叫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他是孝宗皇帝和皇后的独生子,天生面质如玉,聪明伶俐,乃父母掌上明珠,降生后不久就被册立为皇太子。父皇的百般溺爱,再加上身边有刘瑾等几个奸宦整天不离左右,投其所好,邪引谬导,使他从小养成了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野性,以致后来做了皇帝,仍“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眈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明史》本纪第十六武宗)。武宗的嬉游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佛,武宗从小虽有良好的接受教育条件,但他对孔孟之道、儒学经典从不专心,相反,对佛经梵文却兴趣甚浓,对释迦牟尼崇拜得五体投地。登基以后,他经常召集群僧入宫做法事,有时自己也亲披袈裟,跟着诵经演法。他曾下令造佛寺于大内,并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自封为“大庆法王西天觉道圆明自在大定慧佛”。二是爱武,武宗从小喜欢耍枪弄棒,打打斗斗。登基以后,他就将宫中的太监列队编伍,自任统帅。经常领一群阉兵骑马射箭,习武打仗,有时兴致更高,还命武士把军中大炮运进宫里,隆隆施放。这也许是他获庙号武宗的主要缘故。三是好色,武宗一贯淫乱成性,登基以后,夺人妻、闯民宅、掠美女乃是家常便饭,“游龙戏凤”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四是喜欢自由活动,登基以后,动不动就微服出行,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一带是他经常自由往来的地方。

明正统年间,北方蒙古瓦刺部在与明官军交战中,将御驾亲征的英宗掳去,从此双方积怨甚深,边境战事连年不断。弘治初年,鞑靼部的小王子统一了蒙古各部落,气势更盛,多次带兵进犯,肆意掳掠,有时长趋直入,直逼京师,简直到了威胁朝廷的地步。争强好斗的武宗早就不服气了,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八月,武宗不听群臣劝谏,乘夜微服出德胜门,到居庸关,出关之后直奔宣府,下令守关将士,不准朝中任何官吏出关伴驾,以妨碍事。九月,转游至阳和(今山西阳高县)的武宗听说小王子又要带兵进犯,且这次来头不小。武宗不惊不慌,而且暗自高兴。认为自己文韬武略,一展雄才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他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亲自调兵遣将,将宣府、大同、辽东一带的军队重新作了部署,明确职责、分兵把守。为了备战和犒劳将士,武宗下旨,命令户部从国库拨银100万两,火速送到宣府。果然不出所料,时近冬十月,小王子真的率重兵南下。为便于指挥,武宗亲往前敌,驻跸顺圣川(今河北省阳原县中西部,桑干河北岸)。十月初七,大同总兵官王勋率部迎敌,小王子漠然置之,轻视不理,率军直奔应州(今山西应县)方向而来。第二天,双方在应州城北不远处的五里寨摆下战场,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天傍晚时,小王子佯装撤军,向城东龙首山一带集结,然后又趁夜色返回,将王勋部团团围住。第二天,王勋带兵奋力厮杀,借雾突围,驻进了应州城里。这时,辽东参将肖滓、宣府游击时春分别率增援部队而来,小王子一面在城下与王勋主力部队交战,一面派兵截堵援军。两处恶战,难见胜负,相持不下,里外官军不能会师。这时候,武宗急了,亲自率领一班太监和都督江彬等大队人马,也从阳河赶赴应州增援。天生无所畏惧的武宗从小在宫里长大,哪见过敌人是个什么样子。今见来犯之敌,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早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直奔阵前参与指挥和战斗。两处官军见皇上如此英勇无畏,顿时军心大振,几番冲杀,小王子终于招架不住,息鼓鸣金败阵而逃。当夜,小王子听说武宗皇帝随军就住在城里,不免又生邪念,遂重整旗鼓率军反扑,欲乘机掳之,再创一个惊人的“土木之变”。第二天,小王子的部队一打早便来挑战,这边武宗亲帅将士出城迎敌,这是一场双方军力全部投入的决斗,从清晨一直战到晚上。武宗皇帝如同一员战将,在敌群中左冲右杀,身边的将土们根本无法阻拦。有几次险些被抓俘虏,但仍毫无惧色,在一次厮杀中,竟亲手毙敌一名,这是武宗回朝以后最大的骄傲资本。小王子虽来势凶猛,不可一世,怎奈官军这方借助武宗这个精神武器,人人舍身忘死,个个骁勇善战,小王子力敌不过,只好向西败退。武宗好像还未过足打仗瘾,亲率官兵,乘胜追击,一直追到朔县方才罢休。这场著名的“应州之役”,后称“应州之捷”,其实只杀敌16名,重伤者五、六百人,但明军这方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过从此以后,小王子的鞑靼骑兵再不敢轻举妄动,进犯边境。

“应州之捷”后,陶醉于胜利喜悦之中的武宗仍懒得回京,又在大同、宣府过了一段逍遥自在、“游龙戏凤”的日子。群臣几次结队离京欲请皇上回宫,都被堵在居庸关内。直到次年正月才班师回朝。回京以后,武宗大肆渲染“应州之捷”的巨大胜利,一谈起在战场上亲斩一敌首级,更是得意忘形。他还命人把自己坐过的车、用过的武器以及亲获的兵器衣物等战利品一一陈列出来,供群臣及大小官吏前来参观。庆功大会当然是少不了的事,一筹备就是半年,可见其隆重。据《明史》载:“秋七月乙亥,录应州功,叙荫升赏者五万余人。”尤为荒唐的是,滥赏群臣当中,竟没忘记给自己邀功请赏,加官封号,特敕兵部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统六师,肃清边境,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米五千石。吏部如敕奉行。”(《明史》本纪十六武宗)这不,一喜之下,连自己的“圣讳”也不要了,取了一个朱寿的大名。赏赐完毕,武宗复又出居庸关,上宣府、临大同,当然,应州是非来不可。上次只顾忙于战事,这位“大庆法王”无暇细观应州木塔,叩拜释迦牟尼佛祖。这次专程而来,时已八月,正值秋高气爽,武宗帝心旷神怡,免不了先敬佛祖,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事。接着,又在塔上宴赏了参与“应州之捷”的地方有功人员。当地方官吏请武宗皇上为释迦木塔御题时,武宗欣然接受,大笔一挥,写下了“天下奇观”四个大字。你知道为什么?文中之意一是赞美木塔宏伟奇特的构造,二是寓指“应州之捷”,身为一国之君,御驾亲征,血战沙场,亲手毙敌一名,岂不是“天子奇迹”吗?故“天下奇观”亦乃“天子奇迹”也。  武宗这次来应州,可让应州沾了大光。笃信佛教的朱厚照,对释迦木塔尤为关注。时木塔已建成462年,距上次大修(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又将近200年。期间,发生了公元1327年的河北怀来6.5级地震,公元1367年的山西朔县----右玉5.5级地震,公元1484年的北京居庸关6.5级地震,这几次强震都波及应州,致使木塔底层残损较重。武宗详查了木塔的残损情况后,认为木塔非修不可,也知道光靠地方财力难以实施。于是当即颁旨,准备维修木塔,维修费用全部由国库支出,并命镇守太监周善负责施工。解放后,据古建筑专家考证,明正德年间的修塔工程,重点就在底层,采用加固与改造相结合的手法,对木塔的稳固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这几处修葺分别是:

1、在内槽角柱内外侧,外槽各柱内侧都加配辅柱,共计40根。

2、在外槽东西门栏额下面各加顶柱3根,并从此封堵了木塔东西二门。

3、将南门向外推出,东西两侧砌短墙连附阶柱,扩大门内空间。

4、配合加辅柱,封堵东西二门工程,加固内外槽土墙的相关部位。

在这次施工中,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底层内外槽之间空间距离窄小,施工现场严重不足,而所要加的辅柱又很高,足有10米多,运作起来没有回旋余地,怎么办呢?高超的木工技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将柱子一分为二,以短柱接长辅柱,在短柱上端作凹槽。下端作凸榫,凹槽与上边华拱头顶紧,凸榫句下面辅柱卯合,这一成功技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这就是“天下奇观”留给后人的历史故事。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