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慧老家是朔城区上泉观,十来岁时候,父母进城做买卖,乔慧便进了城。
2022年,乔慧回村了,不是回上泉观老家,而是回了与他老家大对角的村子——一半村。
这一切,起源于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他考上了沙塄河乡的村官,被分配到了一半村。
这一年,是乔慧这辈子最难忘的一年,大喜大悲,过山车一样让这个本就早熟的后生经历了从未有过的人生跌宕。
考上村官之前,乔慧自主创业,养了一群羊,大大小小四百来只,考上村官后,乔慧顾不得羊了,父亲自告奋勇给儿子看管羊场,并择机转手或出售。然而,一个意外,把老汉带去另一个世界。乔慧被这突然的变故打懵了,心痛、自责、愧疚纠结缠绕,让他痛不欲生。但人死不能复生,作为长子,他不能倒下,年迈的母亲需要他支撑;作为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他尽快上手。乔慧把丧父的悲痛埋在心底,忍痛割爱,给钱就卖,在四天内将一群羊全部卖掉,离开了那个让他痛彻心扉的羊场。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有工作能让他忘记内心的疼痛,他最终在忘我的工作中走出了让人窒息的疼痛。
乔慧很感激乡里的领导和同事,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们的关怀就是阳光,给了他温暖和力量。
乔慧很感激一半村的父老乡亲,留守村庄的老人,那么慈祥那么淳朴,就像自己的父亲母亲。
到沙塄河乡报道的第一天,乔慧看到办公室墙上有这么几句话: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他反复默念着,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说的干事创业的激情。徐维东书记说:要想当好村官,首先要爱上农村,爱上这片土地,要弯得下腰,吃得了苦。
为了让他们这批村官脚粘泥,2023年开春,乡政府把办公房背后的一片地辟出一部分,每人二分,分给村官自主经营。分了自留地的村官挺兴奋,毕竟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来自城市,他们本人乃至家庭都不曾拥有过土地,现在,一下子拥有了二分地,怎能不兴奋?他们在心里换算着,这二分地到底有多大,换算的结果是一百三十多个平米呢。
随着节令的推移,村里春种春播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大学生村官们不违农时,马上行动起来,在乡亲们的指导下,栽种了各种蔬菜,还种了西瓜、糯玉米。菜苗的长势时时牵挂着他们的心,也在暗暗叫着劲,生怕种不好落了后。他们精心侍弄着这一百三十多平米,希望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向老农民虚心求教,浇水,施肥,锄草,整枝打岔一步不敢马虎,比写毕业论文都认真。工作之余,他们到自留地里转转,看看,体会着农事的乐趣,也体会着农民辛苦和不易。
乔慧说,这一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跟随着季节的节拍,第一次深入地触摸到了乡村的机理,驱车走在那条林荫道上,从种到收,从青到黄,一幕幕的场景是那么亲切,那么真实。勤劳的庄户人在这片土地上劳作,繁衍生息,个体的欢乐忧伤,一家一户的困难,整个村子面临的问题,大家的生活愿景时不时地就会浮上心头……田间地头,村街上,小卖部,他常常驻足倾听,他要求自己不仅走近这些人,更要走进他们的心。同样,乡亲们也把他当作了村里的一员,而不是乡里派来的干部,说来就来,例行公事之后说走就走。
这一年,他的收获很多,感慨也很多,城乡的差别不仅体现在经济、人居环境上,在深层的意识形态领域,乡村淳朴却不简单,他一面努力想要给乡村带来一些些什么,一面主动地入乡随俗融入乡村。
曾经的一半村,因为出产的香瓜品质好香甜脆而出名,每年香瓜开园,一半村那条贯通城区和忻州的大路上摆满了香瓜,路过的人,闻香下车购买。朔城区乃至周边平鲁、山阴、宁武、神池县份的人都慕名而来,除了自己尝鲜以外,还把包装后的香瓜作为礼品馈赠亲朋。有那么几年,城里的小贩租了毛驴车,拉了别处的香瓜冒充一半村香瓜,城里人嘴刁,吃完觉得完全不是一半村香瓜的水准,才知道吃的是冒牌货。原来一半村香瓜做的是地头买卖,根本不出村。
近几年,一半村的香瓜好像没有那二年火了,虽然还是做着地头买卖,但效益大不如从前,一来,市场上香瓜的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不论是上市时间还是口感都比本地香瓜更有优势。
这一点,吃瓜的人心知肚明,种瓜的人焉能不知?
去年张振海书记来村调研,特别强调,要继续发力,把香瓜产业做大做强。
村民们、瓜农们牢记张振海书记的话,时不时就琢磨这个事情。琢磨的结果是要想占领市场卖出好价钱,品质才是硬道理。如果不深入研究,寻找出路,不仅保不住这个好名声,没准儿还会砸了一半村香瓜的品牌。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必须跟上去,就这几年香瓜产业滑坡的现状,他们做了种种假想,是土质发生了变化?是气候的原因?还是品种的适应性发生了变化?乔慧和村委班子成员多次探讨过这个问题。
探讨无果,乔慧说,纸上谈兵不行,我给带头试种吧。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的时候,村委一般人都怔住了。支书反问乔慧:你当真要种?
乔慧坚定地说:种。咱换种法,换品种,一定得把咱一半村香瓜的这块金字招牌擦亮。
说干就干,乔慧租了一块地,自筹6万元钱,在村民的帮助下建起了3个钢结构大棚。
三月初,朔州乍暖还寒,乔慧到巴盟、怀仁实地考察,请教农技人员,综合分析,确定种植三个品种,一个星甜60,一个香瑞靓甜,一个芝麻蜜。随后,以一株一元五角钱的价格定下了20000万株种苗。
村官乔慧的五一劳动节没有旅行出游,没有花前月下,没有休闲聚会,他调动家人一起栽香瓜。一半村的乡亲们也纷纷前来帮忙,他们知道,乔慧这是在给他们蹚路子。
五月初期,朔州的气候不稳定,隔三差五就来一场七八级的大风,还伴随着寒潮降温。好在新建的大棚争气,并没出什么问题。昼夜温差大,白天须撩起篷布放风,晚上要放下篷布防冻,乔慧像侍弄小孩一样侍弄着这些远道而来的瓜苗。一半村的人热心,都在默默地支持着乔慧,操心着这三个瓜棚。一天晚上加完班,乔慧到瓜棚放篷布,却发现三个大棚的篷布全部放了下来,连小门都栓得严丝合缝。
从建大棚,到栽种,有多少人多少次帮助过他,乔慧没有具体统计。一半村父老乡亲的这份无私的支持,这份深情厚谊,乔慧记在了心里。
我去一半村的那天,香瓜开始掐尖,掐尖是为了更好地坐瓜。掐尖的是乔慧的大姐。
乔大姐一边掐尖,一边拔着垄沟的小草,她把拔下来的草和掐下来的芽尖放到一个塑料袋子里,她说,不收集起来怕感染病毒影响瓜苗的生长。
掐尖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乔大姐掐的很慎重。
上午十点多,卷帘半启,瓜棚里仍然很闷热。我想帮忙掐尖,但我不敢下手,如果因为我的手法掐坏了,一株苗一块五,预计成品挂瓜三个,一个一斤左右,一斤十块钱,这个损失太大。
在攀谈中得知,乔大姐的婆家就在一半村,当初自己也是奔着这个香瓜村的富裕来的,后来进城做买卖,今年让乔慧给拽回来了。
弟弟的事业是一半村的事业,她必须支持。
乔大姐胖胖的,她蹲着干活很困难,汗水把衣服都打湿了。我说,你今年一定能减肥。
她笑了,她说:减肥也是收成的一部分。
顺便打个广告,乔慧的香瓜预计六月中旬上市,重申一下,他的香瓜品种有香瑞盛甜,星甜60,还有芝麻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