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精彩的演出可以使人热血沸腾,一段朴实的文字会触动无数人的心灵,一首歌唱罢了却还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一个宁静的黄昏,一轮清朗的明月,一只执着的飞虫,一朵盛放的小花,一棵细弱的草,草尖上晃动的露珠,露珠上闪烁的光影……被艺术家看见了,于是便产生了诗歌、音乐、影像。
这便是文艺力量,这便是文艺情怀!它温润的是人心,铸造的是灵魂。不论时代如何演进,文艺都是精神生命不可或缺的给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市文联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培养文艺人才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围绕文明、文化、文艺,生动阐释了“文”的内涵;更是以“联”为抓手,在联结、联通、联动上做文章,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光时刻,以文润心,联出了人气和人脉,凝聚了全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精气神,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在一次次的采风、座谈、学习中,在线上线下的交流互鉴中,在有意无意的碰撞融合中,不论是个体文艺家还是各界别的团体,都在成长着进步着,回头看,有稚嫩生涩,有花红柳绿,更有硕果累累。
个体的成长有文联的搀扶,团体的成绩有文联人的付出,在荣誉和光环的背后,总有人负重支撑。他们燃灯领航,他们铺路架桥,他们摇桨摆渡。你在彼岸盛开,他们还在此岸守护!
想到他们,眼前就会浮现一张和善慈祥的笑脸、一个总是忙碌招呼大家的身影,一个在出发或者开场前侧着身子巡视全场、忙前忙后的人——这个活跃在朔州市文联、朔城区文联各个场合的文联老兵就是温登富!
人生有很多偶然,温登富没想到,自己的工作履历中会有一段和文联有关,就职务而言,人们称呼过他温局长、温主任,乍猛人家称呼他温主席,他有点不适应,回应的时候总要迟疑一下。
温主席的口头禅是:咱就是个受苦人!
受苦人在朔州方言中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含义。温主席就是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
温主席还一直强调:给大家服务好比啥都强!
穷光景越要好好过
2018年1月,温登富调任朔城区文联主席。那年春天的某一天,温主席打来电话自报家门,为《马邑文学》约稿,说要我们这些基层作者多多支持刊物云云,最后温主席特别强调创作不易,一字一句都是心血,咱经费虽少也会有一点心意给到大家。后半句话温主席说得吭吭哧哧,好像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说。我心想,文联的光景谁也知道,经费不多,底气怎能硬?主席亲自出马,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无论如何得搜翻几篇合适的稿子发过去。就这样,我们便建立了联系。
温主席这人真是认真,每次排出大样还发过来让我再看一遍,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鉴于他的这份认真,我也不得不再认真审视几遍,也总能找出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再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出息一些。温主席所说的那点少得可怜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心意”,也会很排场地通过银行及时打到你的账户,这点“心意”就像朔州人的俗话——瓜子不多也暖人心!
单位和家庭一样,光景好不好过,经济是后盾,只要当家人的信念坚定,一直往前扑腾,就一定能过到人前去。
虽然朔城区文联是个正科级单位,但只有两名公务员、外加一名工勤人员。温主席也去相关部门要过人、争取过经费和办公用房,上级有上级的难处,领导说:人家前四任文联主席能过得去,你也给咱坚持吧!
温主席只好认了,他自嘲说这是领导对他的期望与信任!温主席想起一段古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没有人手、没有经费、办公场所窄憋,的确是实际困难。但作为一把手,自己总得做些事情才不负组织的期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为也得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求援无望,此路不通,温主席像做选择题一样排除了一个选项。虽然有点失落,但困境有时候最能激发人的斗志,温主席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共产党从一穷二白走过来,不也走到今天这个富裕文明的新时代了吗?不能因为没经费就不干工作!想想那些穷人家,如果因为穷不敢张罗娶媳妇儿,儿子们不都得打光棍?
温主席最善于急抓!他抓各个文学艺术门类的人才,他傍人家有经费的单位,甚至把自己的爱人也拉来文联当志愿者。
2019年夏天,温主席带我们几个作者下去采访,开车的是个女司机,温主席坐在副座,回头对我们说:“我家属,她放假了没做的……”。
温主席爱人姓杨,是一名中学老师。
因为我也有当老师的经历,我深知老师的辛苦,深知一个假期对老师有多么重要,温主席居然说杨老师没做的,这显然不合适。出于对老师对女性的理解和感同身受的了解,我觉得温主席这话说得真是有点轻巧!
杨老师开车很专注,到了地方,她在车上等我们,一等就是半天。我们于心不忍,劝温主席让杨老师回去。温主席还是那句话:“她没做的。”我真想替杨老师顶他一句:她没做的您给寻做的,这份差事您给人家挣多少钱?
其实,温主席不是不体谅杨老师的辛苦,他是太体谅我们的辛苦。他不会开车,又怕我们不方便,就拉自己身边最不拿心的人来服务我们!他总说:创作已经够辛苦了,不能再让你们倒贴路费……对文学艺术家们,温主席是尊重的、是体恤的、是拿心的!
笨功夫磨得心锁开
2019年,朔城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着力打造“幸福之城、首善之区”,以改造人居环境为抓手,集中整治市域老旧小区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一向自称门外汉的温主席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大事件的新闻价值和记录意义。
温主席说:要想讲好朔城故事,你们这些讲故事的人就得走出书斋,多维度研究事件表象下隐藏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从纷繁复杂中发现规律。偏偏我们这些人也都是说不了假大空话的人,与温主席不谋而合。
8月份,温主席带着我们,深入拆违治乱现场。在飞扬的尘土中,在炎炎烈日下,我们多次亲眼目睹拆与不拆的较量。有时,遇到顽固不讲理的户主,任由工作队磨破嘴皮说破大天都无济于事;还有既不讲理又野蛮霸道的,那种交锋的激烈程度简直可以用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来形容。
那天,我们走进朔城区迎宾苑小区,居民私搭乱建,奇形怪状的柴炭房、厕所、狗窝各自为阵随处可见,而且家家如此,谁都想要在自家宅院以外圈占一席之地,否则,好像吃了亏似的。这些老街坊都绷着脸、抿着嘴,用一双双能把千年木乃伊辨出真伪的火眼金睛盯着我们。我们被看得脊背发毛,还得装出一副邪不压正、正义凛然的样子。
看来,这个小区的问题已冰冻三尺,而绝非一日之寒!人常说,环境陶冶情操,由此可见,居民们的样子也就不难理解——年常日久垃圾成堆乌烟瘴气,出路越来越窄,公共环境越来越差,居民被“陶冶”出的自然是受害者的怨气,人人以发泄怨气的方式加害于环境、加害于众人,邻里之间相互抱怨、相互谴责,甚至积怨成仇。以至于,一旦面临这个糟心的问题,他们的面目、他们的表情神态立马到位。见到工作人员过来,原先扎堆儿嘁嘁嚓嚓聊天的人互相撇撇嘴、递个眼神就各自散了,然后“哗嗒”一下把大门关得死死的。
显然,对于工作队他们是抵触的、是充满敌意的。工作人员对我们咧嘴苦笑,然后一家一家敲门,轻了不行,怕人家听不见;重了不行,怕引起误会,可真是作难啊!
那天,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段圈占公共通道的院墙被推倒!为了不影响居民出行和休息,工作人员和施工方议定在晚上七点多实施拆除,并连夜清运垃圾。
当铲车进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细致勘查墙体,并反复叮咛施工人员,一定要慎重,不能波及住户院墙,不能损坏已经铺好的柏油路,做好防范和保护,劝离围观的人,拉起警戒线后,再划线、切割、抓挠。随着机器的轰鸣,这段堵在人们眼前、更堵在人们心上的墙轰然倒地,腾起一片灰尘。
南城街道办事处的一位领导和我说,多数媒体拍点照片、视频,拿上办事处写好的通稿就走了,你们三番五次看这问那,真是少见!我说,我们是笨人,没有想象力,只能下笨功夫。
第二次到这个小区采访的时候,与鄯阳街相通的一条主街两侧所有的违建都已拆除,新铺的柏油路平坦开阔,两边马路牙子与住户院墙根儿这段路面统一铺砌了崭新的花纹砖,放眼望去,层次分明,赏心悦目。绿化、亮化配套跟进,墙体立面统一布局,作为宣传版面,喷绘图文并茂彰显社会美德的内容……一位居民说,政府出资为我们整治小区环境,出路宽了,环境美了,我们的房子就升值了,自住舒心,出售也比以前值钱了。一位因为脏乱差而搬离这里几年的年轻人路过,特意拐了进来。他说,路宽三尺,心宽一丈,他要撕掉贴在窗玻璃上的“售房启事”,等彻底整治好了,再搬回来住。
后来,温主席还带我们走访几个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成效显著的点儿。每到一个地方,温主席就和居民们攀谈,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肌理中挖掘话题。我们也被带动着,打开了思路。掌握的一手资料多了,写起来自然有血有肉。
朔城区文联组织的人居环境整治采风活动,先后发表散文、诗歌21篇(首),其阅读量、留言数均比其余题材的作品高,受到了省、市、区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表扬。看来下点笨功夫还是值得的!
灰路子跑出锦绣文
朔州有句俗话:说媒打兔子,跑得灰路子。这几年,跟上温主席真是没少跑灰路子。
2020年,朔城区文联和朔城区总工会举办“劳动创造幸福”职工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同时出版《马邑文学》劳模专刊。温主席给我安排的任务是采访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
经过几年的相处,我和温主席已经熟识。温主席电话里说:这回我给你吃些偏饭,写个大庄户人,你这方面熟。我开玩笑说:您就会捉哄人,明明是个灰地方没人去,您就打发我去!
温主席急了,一再强调,他会给解决车的问题。商量好时间,温主席到我单位楼下接我,那回开车的不是她爱人杨老师,人家开学了,教书育人头等大事走不开。
临走前单位偏偏事多,我着急忙慌处理完,温主席在楼下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我有点不好意思,上车一顿愤世嫉俗地疯狂输出。快到沙塄河,温主席才介绍开车的这个“新司机”,说是朔城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史玉瑾。
第一次见面,人家史主席文雅和气,我真后悔在车上那一顿胡言乱语,一定让人家史主席笑话痛了。这个温主席呀,你就不能早介绍,我也好收着点儿啊!
在沙塄河村北的雁峰农业合作社,我们见到了合作社董事长张建国。
张建国带我们参观了他的辣椒种苗培育基地,在张建国的日光大棚里,我这个一直自我标榜的庄户人,真正感觉到自己离开土地太久了,农业的发展已经远不是我所能想到的情形了。窥斑见豹,农业科技的确有无限可能,我被大棚里形态各异的辣椒和花草、果蔬吸引着,不停地拍照赏玩。温主席大概担心我忘了此行的正事,不时地提醒我记点什么。
参观完,我们又听张建国聊了聊他的人生经历、家人战友。不知什么时候,天阴了下来,狂风漫卷,地上腾起一条一条的“土龙”,风带着沙尘扑门打窗灌进张建国那个简陋的“办公室”。张建国搓着手,吸吸溜溜地说自己这个灰摊子……说领导们来了连个好坐处都没有,他替自己也替老天爷向我们致歉,还特意插上了他的取暖设备——两个小太阳。
黄尘黑土的卷地风小了些,又下起了雪,下得还挺急。
眼看晌午了,人也留,天也留,我们只能在张建国的合作社吃饭了。
说实在话,我是想回城的,张建国这个灰摊子能有什么好饭?碗筷干不干净,做饭师傅利落不利落,做出的饭下不下口……想想就心里发怵。没办法,三四十里路,我总不能顶风冒雪往城里步走,一起出来我总得顾全大局。
不争气的是,一上午的颠簸,我早上吃的一碗面已经消化殆尽,低血糖汹涌而来,头重脚轻出虚汗。没等吃饭,先到厨房要了一把白糖,根本顾不上碗干净不干净,而是自己张罗着化了一碗白糖水喝了下去才缓过来。
那天,张建国招待我们吃的是油炸糕、炖鸡肉,还有猪肉豆腐山药大烩菜。两位领导坐在炕上,我坐炕盘不住腿,就翘坐在炕沿上。三个大盆子墩在炕中间,我们一人挖一碗烩菜端着吃。
两位领导说这饭得劲。我也附和着说是正宗农家饭的味道。其实,正不正宗,看一眼那个浑身油腻腻、袖口蹭得如同包浆一般的做饭老汉就啥也不用说了。
回来的路上,温主席问我有啥收获、啥感受。我支支吾吾一时说不上来。
温主席说:没事,你啥时候需要来咱再来。
我赶忙说:我和张建国加了微信,我和他微信沟通吧。
冬冷寒天,这灰路子能少跑就少跑一趟吧。这回是史主席开车,下回不一定又得麻烦谁。
温登富在朔城区文联当了四年主席,别的没学会,借鸡下蛋,搭顺风车,这一套操作驾轻就熟。温主席自我解嘲,人家有钱的刷卡,咱没钱的刷脸刷人脉,人情债人情还,反正咱有个心哩,心里得有本账哩……
其实,温主席不欠谁,能往一起走的人,都有着同样的情怀同样的梦,说惺惺相惜也好,说同病相怜也罢,彼此心照不宣,尽在不言中!
手拉手“联”出真作为
一个优秀文联主席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但念好“联”字经、做好“联”字文,总能算一条。这是温主席的工作心得。
经费固然重要,实践证明,没钱也不是万万不能,说到底,事在人为。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想做好文联工作,首先要广泛联系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文艺人才,以文学艺术之名不断吹响集结的号令,把文学艺术工作者团结在文联的大旗下。温主席深知自己这个文联主席就是为大家服务的,他主动联系各路文艺人才,与他们畅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同时广泛倾听文艺家们的心声和诉求,为文联工作的开展和长远发展问计于众人。基层文联同时还肩负着培养文艺人才的重任,温主席提出并实施了传帮带的举措,通过采风、讲座等活动来搭建交流平台,让文艺大师带动文艺名师,文艺名师定向指导文艺爱好者。为了提升文艺家们的综合素养,温主席内引外联,组织讲座,派出学习,让大家开阔了视野,不论是格局站位还是专业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文艺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欣逢盛世,国运昌隆,文艺创作是时代的见证和记录,更是新时代新时尚的引领。把好的文艺作品呈现出来,集中展示地域文艺成果和水平,是对文艺家们的激励和肯定,也是对这片热土的回报。征集作品、办展览、搞活动,让文艺走进千家万户,让文艺浸润每一颗心……在其位,谋其政,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在文化系统担任过领导的人做起事来格外用力、用心、用情。
也是受了互联网时代资源整合的启发,温主席借力发力,主动与有关单位合作,走出了一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在他四年的任期内,与朔城区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了三场文艺志愿活动:2019年“幸福之城首善之区”摄影大赛,征集作品100多幅,经过严格筛选评比,产生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0名,获奖作品在朔州新闻网及《善阳报》《马邑文学》《马邑诗词曲》上发表;2021年“百年风华 阅动朔城”全民阅读季活动,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全区掀起了阅读风潮,为建设书香城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21年“我们的新时代”摄影展,展出作品200余幅。与朔城区总工会联合举办了四场文艺志愿活动:2020年“小康梦·劳动美”职工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2021年“丹彩舞华年·笔翰歌盛世”——朔城区第二届职工书画展览并出版《朔城区第二届职工书画展览作品集》;2021年“劳动创造幸福”职工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暨《〈马邑文学〉2021劳模专刊》出版活动;2021年“党员风采·朔城精神”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暨《〈马邑文学〉2021党员专刊》出版活动。与朔城区文旅局联合举办了三场文艺志愿活动:2018年朔城区“阅读明星”表彰暨“阅读新时代·书香满朔城”朗诵会;2019年朔城区“寻梦老城”年俗文化展、“老城记忆”摄影展、老城居家文物展等;2021年“手艺的力量”朔州市民间手工艺作品展,展出作品400多件(幅),并出版《手艺的力量》作品集。与朔州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疫情期间联手策划推出系列大型文化直播——“文学精品,抒写朔州华章;融媒直播,彰显文化自信”。组织朔城区作家走进朔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直播间以直播形式宣介自己的作品,并与读者亲切互动。与朔城区三晋文化研究会联合编纂《朔城历史文化集成》丛书首期六类12册,并于2018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人们争相收藏。
付出总有回报,温主席念通了“联”字经,“联”出了真作为,也得到了上级单位的肯定和嘉奖:朔城区文联获山西省作家协会二〇一八年度和二〇二〇年度“文学活动优秀奖”;温主席本人荣获中共朔城区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当选为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届委员、2021年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2021年当选为朔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温主席有幸参加了省作协于2018年9月份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培训班、省文联于2022年8月份在右玉干部学院举办的培训班。
勤改革浇得百花艳
2019年,全省文联系统改革进入实质性推动和全面落实阶段,市文联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
朔州市文联以及与上级文艺家协会对应的6个协会,都是1990年第四季度成立的。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令第250号发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后,这6个协会均到市民政局进行注册。但注册后并未列入财政预算,困扰协会发展的诸如办公场所、硬件设施等难题依然未能得到解决。特别是年检,须向当地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提供7大项、15小项的资料,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像《财务会计报告》这种专业性强的资料还得花钱聘请专业人员来做。民政局催办,文联布置工作喊不到底,协会有协会的困难,问题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真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些协会多年来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就拿四届摄协来说,换届七年来,仅开过一次理事会,组织形同虚设,工作几近瘫痪,微信群里众说纷纭,内部分裂严重,会员们时不时地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朔州文艺界深化改革工作刻不容缓,但市文联人手不足,急需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文字功底的人员助阵。
市文联领导班子列出几个可靠人选,从政治素养、人格人品、工作能力、工作作风诸方面扫描一遍,最终一致认为,温登富是最佳人选。
能者多劳,就这样,温登富被市文联抽调上来帮忙了。
一个县级文联主席成了帮忙的,听起来总有点别扭。对温主席来说在哪干干什么都是干,而且他和“忙”字有着不解之缘,自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清闲过。老话说,“营生营生”,你不“营”它不“生”,工作嘛,总是越做越多。再说了市里和城区,市文联和城区文联,本来就有着深厚地地缘亲,一直以来联系紧密,市文联的各类活动,不论是现场参与人数还是场外交流互动,哪一次咱城区这伙人不吃偏饭?于情于理都得去救急。
温主席是个急性子,既然是帮忙,咱就赶快上手。他认真研究党中央、山西省委《文联深化改革方案》,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从文艺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文艺家协会及基层文联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力克群团“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弊病,迎着焦点上、盯着难点攻,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着手起草《朔州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草案)》。经过市文联党组审核完善之后,报市委宣传部并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2019年11月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研究同意《朔州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呈报市委深化改革领导组办公室待批复。后经多次反复修改完善,层层审批,于2021年8月17日以朔办字[2021]27号文号印发。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文件出台之后,市文联对原有的6个协会紧锣密鼓地进行了换届、重组,又成立了3个新的协会,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温主席全程参与、跟踪指导,不仅提前做好资料模版,还对每个协会的20多个相关材料进行指导和修改。筹备期间,温主席的电话空前之多,哪方面不清楚问温主席;有什么不妥之处,让温主席修改;做完了一套流程,让温主席把关……总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温主席这把万能钥匙都能迎刃而解!
按照市文联党组的要求,温主席带领考察组到各协会主席团和秘书处成员候选人建议人选所在单位(系单位一把手者到上级主管部门,无单位者到所住社区、乡村)进行实地考察。在这件事上,有人不理解,觉得温主席过于死板、过于较真,打个电话就能搞定的事,非要亲自跑。温主席不这么认为,协会工作能不能搞起来,带头人很重要,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弗行。既然领导授权了,自己就要既挂帅又出征。
按照《朔州市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精神,市文联先后批准成立了朔城区东神头村文联、朔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文联、神头二电厂文联、山阴县甘庄村文联、朔州市技工学校文联。每一个基层文联的成立,都倾注了温主席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全市文艺界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文联人的初心。
朔州文艺界,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一项项改革措施,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通过换届、重组、成立,把专业的业余的,体制内的体制外的,全市的文艺工作者全都联合起来了,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葆初心阔步新征程
改革之后,市文联与上级文艺家协会对应的9个协会,成了市文联直属的非法人专业性文艺组织。市文联积极牵头,将协会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由市委宣传部协调,解决协会的办公场所、活动场地、培训及展演展示场所,完善对协会工作的投入保障机制。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个性化。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各协会每年开展会员培训、公益讲座、交流互鉴、采风创作、展演展示、文艺下乡等活动,文艺志愿活动正向目标化、特色化、精准化、制度化、常态化迈进,文艺工作者深深感受到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协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高效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协会多了,活动多了,温主席也更忙了,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常态。行政干部出身的温主席不仅善于宏观统筹,具体工作中更是事必躬亲细致入微。世界上任何事都怕认真,认真地做任何事都能做出个样子。温主席学生时期就是好苗子,中考时是全县第三名,本来是名牌大学的种子选手,但被高中期间新加的英语和生物科目绊了腿,只考了个雁北师专物理系。自己对物理没兴趣,大二时又改弦更张转到了中文系。温主席常说自己是“理没学深文没学透”,我看这完全是高标准下的自谦,他大学期间的弃理从文为后来当文联主席、在文艺界深耕厚植笃行致远埋下了伏笔,只不过这棵种子萌发得有点缓慢罢了。而在县委党校、区委宣传部的历练,更是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功底。当他调到区粮食局后,局长直接把写材料的大笔杆子递给了他,方案、简报、调研报告、汇报总结等等大大小小的材料没有一份不是出自他手。退休前后,区文联、市文联七年的经历,对温主席来说既偶然又必然,他接下担子扛着走,硬是把一条生路走熟。
所以说,温登富当朔城区文联主席绝非自己说得“误打误撞”,而是有“缘”在先;市文联抽借温主席帮忙绝对不是一时急抓,而是慧眼识珠!
至今,温主席为市文联参与策划文艺志愿活动40多场次,从起草材料到活动现场,从前期准备到后期落实,全流程参与,光材料就起草收藏了16G的存储容量!如此存心,如此富有的大老财,找资料的人不找他找谁?
现如今,市文联门庭若市,文学艺术家们络绎不绝地集结于此,本就窄憋的办公室更窄憋了,大家畅谈文学艺术,畅聊人生,身在陋室,却能心驰山海,文墨书香氤氲熏染,连那里的保安行止做派都带了书卷气!
说到这里,有多少和我一样的基层文艺爱好者感慨系之,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一切,得益于新时代党对文艺事业的正确引领,得益于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当我们徜徉在家乡旖旎的自然风光而文思澎湃的时候,当我们沉浸在名师大家的精彩课堂如沐春风击节赞赏的时候,当我们流连展会现场被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震撼启迪的时候,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为我们张罗的文联人,我们的美好体验就来自于他们的精心策划和贴心周到的服务。
口碑即是丰碑。不论是区文联还是市文联,不论是当下还是更长远的以后,当我们述说两级文联的高光时刻,我们的述说中一定会有温主席,他的亲切慈祥,他的平易近人,他的细致周到,他的真实真诚,他的书生意气,他的文人情怀,必定是朔州文艺界人士心中的明亮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