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森,攀登陶瓷界的“珠峰”

来源:朔州艺术家 作者:武国文 发布时间:2024-10-31 10:35 0

王保森,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山西省朔州市陶瓷工业协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朔州市陶瓷名人,朔州市工匠学院工匠大师,朔州市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怀仁市王保森陶瓷工作室负责人。

珠峰”面目妙不可言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陆地的最高峰,在流光溢彩的陶瓷世界里,陶瓷花釉作为艺术釉,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其中的曜变天目釉,是天目系列众多品种中最为稀少,最为珍贵,居于天目名瓷之首,被称为陶瓷界的珠穆朗玛峰。

产生于宋代的曜变天目釉瓷器,是在瓷器烧成过程中,在窑炉温度变化时,产生分相釉,使得瓷器釉彩美观,成为瓷中艺术珍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成品率极低,传世佳作稀少。现存的中国宋代最著名的三件“曜变天目”茶盏,收藏在日本,被视为国宝。我国仅发现一只残缺的宋代同类曜变茶盏。南宋以后,这项工艺失传,建国后,原轻工部曾经组织一系列的恢复性研究工作,许多陶艺专家在研制复活,但成功者寥寥无几。目前我国只有几个国家大师在研究掌握,王保森研制成功之前,山西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怀仁市,有一位名叫王保森的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经过无数次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功。红色曜变天目釉从他的手里呈现,惊艳了陶瓷界。多年关注这个亮点的业内行家十分惊讶——在全国,只有少数几位专家研制出过这种瓷器。

征程漫漫 孜孜以求

1959年,王保森出生在山西怀仁。1976年进入吴家窑陶瓷厂新产品实验室工作,参与配方实验,进行产品缺陷研究,改进并开发新产品。他勤奋好学,对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厂里普遍好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981年8月,王保森考核合格,去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工程系干部专修班学习陶瓷制造专业。这是非常可贵的学制两年的大专学习机会。班里都是全国各省知名陶瓷厂的技术后备人才,学院配备了当时最优秀的老师,包括后来的大学校长周健儿,班主任曹春娥后来成为大学的副书记、博士生导师。

经过两年刻苦学习,王保森掌握了系统的陶瓷专业知识。毕业回厂,到技术科工作,负责烧成及原料车间技术。他住在厂里,不分白天黑夜,解决了大量技术问题,并多次组织工人学技术,提高工人的陶瓷理论水平及操作能力,成为县里有名的青年才俊。

因为工作出色,1984年5月,王保森被调到怀仁县第二轻工业局技术科工作,参与全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1986年,任怀仁县地毯厂代理厂长。经过一年强化管理,使有150名工人的地毯厂从基本瘫痪的状态恢复生机,产品质量数量达到预定目标,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王保森认为,自己是学习陶瓷专业的,应该发挥专业特长,在陶瓷事业上有所作为。1988年8月,调入怀仁县陶瓷研究所,担任负责工艺技术的工程师,专门从事陶瓷研究工作。专业对口,如鱼得水。在这期间,他研究开发了高石英瓷,滑石瓷、1.3米大花瓶的制造,“再生瓷”生产工艺、碎纹釉的生产工艺和变色釉的生产工艺等,制造出钒锆黄、钒锆蓝色料,大生产所用青花颜料,解决了生产中大量技术问题,配合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再生瓷”生产工艺,在山西省第四届青工“五小”智慧杯竞赛中被评为二等奖。

1995年1月,王保森任怀仁县陶瓷研究所副所长,1999年代理所长。怀仁县陶瓷研究所开始生产酒瓶,王保森研究出大量的色釉及艺术釉,为产品扩宽市场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培养相关技术人员,为后来怀仁陶瓷酒瓶的生产奠定了人才基础。之后的几年,怀仁陶瓷酒瓶生产迅速发展,生产陶瓷酒瓶厂家发展到好几家,注瓶设备增加到100多台。他帮助华艺陶瓷有限公司设计了全部生产线,帮助金鑫陶瓷有限公司规划设计全部生产线,改造了原来的推板窑,培训了生产人员,制定了整套管理制度,使我县陶瓷酒瓶从白瓷发展到颜色釉和艺术釉阶段。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表彰奖励。

2017年,王保森在网上看到了曜变天目釉,他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作出了一个改变后半生的决定:还原曜变天目釉制作工艺——瞄准陶瓷“珠峰”目标,开始了艰苦的艺术攀登。

他何尝不清楚,自古及今,窑变釉瓷器生产既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辉煌,更有“一盏功成,万盏灰烬”的风险。和任何万里挑一的绝顶的妙品一样,窑变出来的瓷器,也许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也许一塌糊涂,前功尽弃。要么一器万金,光耀人寰,要么废片一堆,瓦砾不如。

深厚的专业理论和长期的实践经验,给了他勇于攀登的底气。研制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精力。在这些方面,王保森都倾力投入,在所不惜。他把自家的小院和两间下房当工作室,临街房陈列成品。我们进门看到,架上的各色颜色瓷瓶、茶具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往里走,却是另一种景象。釉料、坯料、模具、各种器具和窑炉,高高低低前前后后,挤在几十平米的工作室,人几乎找不到一片方便转身的空间。寒来暑往四个春秋,王保森一头钻进这里,做着“瘦身运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天试验,晚上总结,次日重来。

因为坯胎、釉料、燃料、窑炉、温度,以及摆放的位置等等多种因素影响,同一个比例的釉料配方,极难烧出相似的成品。他不厌其烦,在相同中寻找不同,从不同里寻求接近。试验一次又一次失败,磨练着他迎难而上的意志,他坦然面对每一次失败,把它们当作走向成功的台阶。枯燥的研磨釉料,费心费力地拉坯造型,反反复复的称重配料、夜以继日的调温,冰凉的泥水,炙烤的高温……构成王保森工作室的窑变交响乐,艰涩而流畅,深沉而激越。

微笑永远挂在王保森温文尔雅的脸庞,他说,我这辈子为陶瓷而生,在陶瓷研究和管理一线无怨无悔,实现着人生的理想。现在,在自己的工作室,摈弃外界干扰,一心一意做研究,失败了重来。700多年研究不出来的东西,我不奢望一蹴而就。

身上的肉掉了20斤,白头发渐渐占领了黑头发的领地。有鼓励的能量,有善意的凉水;有短暂的欣喜,有长长的叹息。他认准一个理:春天种下去,夏天勤打理,秋天总有饱满的颗粒。

攀登没有一刻停息,出窑的釉彩越来越靓丽,古老的工艺终于还原!漫长的冬天褪下沉重的冗衣,2021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星光灿烂的红色曜变天目釉瓷器,拨开几个世纪的迷雾,在窑火旺盛的塞北怀仁,在王保森陶瓷工作室,惊艳面世了!

王保森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运用现代烧成科技,攻克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打破配料瓶颈,修正烧成偏差,实现了铁结晶釉瓷烧制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取得了曜变天目釉多种同类异晶体系列化、差异化的创新成果。红色曜变天目釉的结晶斑点及分布状态,与宋代曜变天目极为相似,而且釉质典雅,结晶斑点更加丰富多彩。

瓷光曜变 荣光耀目

王保森多年潜心研究名贵釉种,研制出各项花釉及天目釉产品,包括铁锈红釉、鳝鱼黄釉、银油滴釉、红油滴釉、钛蓝釉、曜变天目釉等艺术瓷器,获得了三项国家金奖、三项国家银奖。

进入大师工作室,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被眼前的金晶釉瓶和茶具揪住——非常特别的色彩,从相似形状的众多颜色瓷器中夺人眼目。

摄影师聚焦,从不同角度寻找其奥妙之光,发掘其深邃之美。

只见黑色的底釉层的上层,飘浮着油花般正红色或橙红色的结晶斑点,或密聚蜂拥,或散若星辰。彩色斑点形态相近,却大小深浅不同。还有许多彩斑中心沁出一小点深红,周围溢出一圈金黄。那颗粒仿佛深秋熟透的沙棘果,色调相似,但比沙棘果温润柔和许多。

拉近焦距,放大观赏,奇趣立现。那些大大小小的斑点,竟然迅疾颠覆人的眼球,兴奋人的感官——那是一簇簇和风中相互挤在一起嬉闹的花朵;是一个个不知名的小可爱,毛茸茸的,睁开笑眼,嘟着红嘴唇,有的还在摆弄金色的裙裾……是顽皮的猴子?是憨憨的小熊?还是……

还有人形容曜变天目釉“一盏一瓶皆为一宇宙”。乍听起来觉得有点夸张,而当你面对它的时候,却不知不觉就进入迷离忘我之境。你会想起来辉煌的天文影像,无际的天空幽暗深邃,似那深沉透亮的黑釉;无数天体星星点点,红光璀璨,就像黑釉里闪烁的红色釉斑,远远近近,顾盼生姿,聚散流动,生机勃勃,仿佛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只能意往神驰……

一件瓷器,怎么会如此勾魂!简直是闭月羞花的神器!

王保森自主研发创新的曜变天目红色结晶系列产品,包括金星、金橘花、铁锈花、荔枝、油滴、三色环、毫纹釉等瓷器。值得一提的是,油滴釉是天目釉中另一名贵釉种。怀仁的油滴釉在辽代就达到很高水平。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用怀仁当地原料烧制出红色油滴瓷器,与银油滴相映生辉。

大师作品艳美绝伦,随着观赏角度的转移,色彩呈现奇异的变化,极富审美意趣,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汗水一路洒来,成就硕果累累。

2019年8月,作品《烈火真金》获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第八届“大地奖”二等奖。

2020年11月,作品《油滴玉壶春瓶》获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第九届“大地奖”金奖。

2021年8月,两件 《金晶梅瓶》作品分别获第十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和银奖。

2021年10月,作品《花开盛世瓶》获第十一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金奖。

2021年10月,作品《金晶梅瓶》获第十一届“大地奖”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银奖。

面向前方,大师仿佛看到更加绚烂的釉彩。王保森计划继续完善提高曜变天目釉、油滴釉的品质,创造出更好的釉种,进一步提高各种名釉瓷器的成品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目前,他正在研制30厘米的优质礼品摆件,研究开发氧化焰中生产的鹧鸪釉,使这一名瓷在怀仁从无到有。

王保森认为,在怀仁日用陶瓷风行国内外的同时,怀仁艺术瓷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应该加快创新发展的步伐,为怀仁陶瓷锦上添花,为中国陶瓷艺术地发扬光大做出应有的贡献。

摄影:徐日扬  徐英  乔茂盛  栗闯林  郝建功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