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名家——乔菊霞的艺术人生

来源:朔州艺术家公众号 作者:王彩蜜 发布时间:2024-09-05 12:14 0

国家强盛,文化繁荣。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西右玉,地方文化多姿多彩,戏曲舞台活跃繁荣。右玉的青山秀水滋润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右玉道情,养育和培养了右玉众多优秀戏曲人。他们的舞台风采被人们喝彩,长年辗转于山庄窝铺间的身影被人们称道。道情名家乔菊霞就是其中之一。

乔菊霞,出生于1973年,右玉县政协委员,现任剧团副团长。右玉县晋北道情传习所演员。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共演出大小剧目二十多本,五千多场次,代表剧目有《卖妙郎》《莲花庵》《金镯玉环记》《绿色梦》《牛啊牛》等。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奖,2009年获全国原生态民歌大赛优秀奖;2010年获朔州首届万宝盛杯银奖;2017年获朔州市三小调演优秀奖;2014年获全省杏花大奖;2010年在山西第二届文博会上展演;2019年参加全国昆山百戏汇演;2023年10月,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经过多年刻苦学习和舞台实践,成功地塑造了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及古装、现代妇女形象,深受专家、老师及行内外的欢迎。在晋北、内蒙、陕北等地颇有影响,深受观众们的喜爱。多年来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以团为家,为弘扬和发展戏曲事业奋斗终身。

一、少年学艺 出类拔萃

山西右玉,一直具有浓厚道情戏曲文化的传统,是有名的“戏窝子”。小时候的乔菊霞最喜欢跟着大人看戏,对戏曲舞台上的美轮美奂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她是有线喇叭和收音机里戏曲节目的忠实听众。村里每年邀请的戏班子演出,是她最高兴的时刻。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搭台子唱戏是村里最热闹的节日。在唱戏的日子里,顾不上吃饭,搬上凳子便站到了戏台的最前面。那熟悉的铿锵锣鼓声、生旦的优美吟唱声,早早就在她心中埋下了道情剧的种子,也注定她这辈子和道情戏永远无法割舍的缘分。1982年,乔菊霞走进了右玉威远艺校,走进了道情剧,走进了如梦如幻般的粉墨人生。

乔菊霞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个性,起早贪黑,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每寂静的夜晚,还腿上绑着沙袋在排练室里苦练;清晨天还不亮,她已早早起床喊嗓子、练唱段。每天从早到晚泡在排练室。圆场、水袖、梢子、跳桌子、抢背,以及表演中的各种身段及舞蹈动作,哪怕一个小小的眼神,一练梢子功练得她头晕目眩,练跳桌子、抢背练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从几十次到几百次,反复地练习,反复地琢磨,力求做到最好。让自己满意,更让老师满意。无论春夏秋冬,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日复一日的苦练,硬是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为她今后从事戏曲表演打下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三年的艺校生活,有苦也有乐。练基本功,做身段训练,学习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体验初登舞台的稚嫩与喜悦。乔菊霞得到范中山等老师们的精心栽培、耐心传授,一招一式、一点一滴,不厌其烦地对自己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乔菊霞的刻苦努力、勤学苦练,换来的是一个个舞台艺术形象,使自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性格,能够圆满地完成所塑造的剧中人物形象,每逢克服一个困难,攻克一个难关,或是在艺术事业上有了一点进步,无不凝结着老师们的血和汗水。乔菊霞心里明白,正是艺校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将她一步步带入戏曲艺术的殿堂,带入充满梦幻、充满希望的大舞台。

二、青年栋梁 剧团主角

乔菊霞毕业后在大同市晋剧二团学习深造。1998年回道情团担任主演,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2015年考进大同市艺校深造。2017年参加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王宝钏》青年人才培训学习。《王宝钏》成为演艺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起点。

1996年戏校毕业,乔菊霞先跑龙套,演宫女、丫鬟等小角色。团长夸奖说,小角色演得认真,一丝不苟。乔菊霞从不离开舞台,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她认真观看老演员表演,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一次拍新戏,恰逢剧团缺少男主角,领导正焦头烂额,剧团演员们推荐乔菊霞,要求领导让她来试试。这可是关系剧团的演出质量和声誉啊!团长和艺委会看到她坚定的眼光和自信,决定给她机会。出乎意料,她的小生出演,观众反应十分热烈。从此,正式开始了她的舞台表演生涯。

由于乔菊霞俊美的扮相,老师让她以后专攻小生行当,“反串”小生,她塑造的形象大多是风流潇洒、温文尔雅的书生。从此她正式登上了演戏的舞台,让她有了舞台历练和实践学习的平台。她更加勤奋、更加努力,使她的演唱更加神完气足,表演讲究手眼身法步的运用,扮相端庄大方,唱腔圆润甜美,念白吐字清晰,表演生动激情,尤其注重内心体验和人物塑造。

2007年,乔菊霞回到右玉道情剧团,成为《莲花庵》主角,这也是她独立担纲主角的第一部戏。首次作为台柱子亮相的乔菊霞,心理压力极大。这个戏是一出耳熟能详的骨子老戏,唱腔、表演难度很高。如今回想起来,她特别感谢剧团,让作为青年演员的她获得了巨大的成长。乔菊霞逐渐成长为了右玉道情剧团青年演员的中流砥柱。她成为一位文武全才、技艺精湛、魅力无穷、全能的生行艺术家,在几十年演出生涯中所演出的几十部剧目中的角色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各种角色她都成功地、完美地以各种不同面貌、特色、个性和功力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倾倒了无数的观众。

“多学、多练、多演”“学好、练好、演好”,多么真诚、质朴的座右铭,是乔菊霞常说的,也是她学艺、从艺过程中一直在做的。她多次参加大型演出活动,足迹遍及晋蒙,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道情艺术向人们讲述右玉故事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优秀青年演员,乔菊霞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挑大梁、当主角。这也令她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之重。乔菊霞表示:“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扶持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传统艺术进校园、名师传艺、复排剧目等,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能够在舞台上演出的机会,我们不能辜负国家的期望”。她以优秀的唱做技艺亮相舞台,为现场观众和线上戏迷献上了瑰丽多姿的道情戏表演,赢得观众的满堂喝彩。

三、梅花香自苦寒来

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和舞台上唱念做舞的认真与专注,引起了剧团领导的重视,她成为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不懈的努力让她经常受到团里的表扬和奖励。17岁那年,团里给她排了传统名剧《春江月》,扮演小生柳宝。传统名剧的学习是对她演戏生涯中的一次严峻考验,尽管她非常用心,但《春江月》一场却让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为此,要强的她竟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起早贪黑复习苦练老师教过的程式,走着站着琢磨着“双膝跪地喊娘亲,亲娘连连叫几声”的唱段台词,因为她从晋剧班直接到道情班,唱腔难度感觉很大,无数遍练,直到排练老师满意为止。但无论怎样努力,上场亮相的那套动作,怎么也做不好,后面紧接着的一整套唱念做打,更成为这一剧目中的难点。她没有气馁,她没有灰心,争强好胜的她虽然练得筋疲力尽,依然信心十足,她暗下决心,纵有千难万难也要拿下这个好戏。却默默记下了老师给她示范过的每个程式每个动作,每句唱腔,在她练习过程中,老师守在一旁,提醒指点,一连数日陪她。这是一个艰苦的训练过程,也是她们相帮相知的过程。后来,每当她想起当年的这段情景就无比激动,她感谢栽培她的老师在艺术上给她无私帮助。

乔菊霞练出来随着角色的转变而表现出的独特嗓音,甜美圆润,清脆、嘹亮,刚柔相济,富于感情色彩;七音俱全,真假声兼备;音域广阔,上下贯通,张弛自如,跌宕有度;音质如小涧清泉,清澈嘹亮,纯清净朗,涵韵如醇,香酽清爽,具有作为小生、青衣、老旦等角色转换演员极优越的演唱条件。

《穆桂英挂帅》是移植过来的剧目,是一出唱、念、做均要功夫的老旦戏。其中有“抢背”和“水袖”等高难度的表演技巧,乔菊霞为了演好这个配角,下足了苦功。演绎出了老旦具有老生那种清越、刚劲之风,还具有青衣那种迂回婉转之韵。同样是女性角色,老旦却用大嗓唱得苍劲、高亢、柔润,充分体现出老年女性特征,而绝不混同于小生、青衣之惯用路数。她琢磨出门道后,把佘太君的正义气节和豪迈演绎得荡气回肠,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

四、艺术风格 万变不离其宗

乔菊霞所塑造的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迥异,却都是那样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她的嗓音,清脆亮丽,明快自然,音域宽、底气足,行腔舒展,运用自如,特别是拖腔,运用倚音、波音等各种技巧,结合运气,唱出来十分委婉动听。

她是传统剧《金镯玉环记》中的雷宝童,风度翩翩的样子,潇潇洒洒煞是好看,哪里能看出是女儿身,分明就是帅气逼人、英气十足的俊男儿。乔菊霞把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小生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卖妙郎》中的悲悲切切、义愤填膺的刘慧英,《卷席筒》中跪在大堂泪纷纷的张美莲,《莲花庵》中悲愤交加、无可奈何的刘秀英,《穆桂英挂帅》中的佘太君,《王花买父》中的佘太君,《绿色梦》中饰演虎娃妈,这些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乔菊霞对角色的领悟力和表现力在《绿色梦》里有酣畅淋漓地发挥。

从小生到青衣再到老旦,她是行里的多面手,虽然角色不同,行当也有所区别,但有一点,从她所塑造的舞台人物身上,能明显看到乔菊霞没有随意去模仿一些名家,而是在试图追求属于自己那一个的表演风格,刘秀英的“气”、刘秀英的“冤”、佘太君的“忠”,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只有演的人演得入情,看的人才会生情。她扮演的刘秀英,演得入情,让看得人生情。第二场思夫断肠,被陷害感叹不公,点点滴滴,招招式式,句句都是对人物独到的揣摩。演出佘太君时,它将佘太君精通兵书、久战沙场、顾全大局、爱憎分明、精忠报国的巾帼英雄人物形象,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她在舞台上,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小生,变成哀哀怨怨的青衣,再到老态龙钟、步履蹒跚的老人。她演这些转换的角色有情洒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一亮相便惊艳四方之功,让戏界行家赞不绝口,爱不释手,表演十分生动而引人入胜。

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自然也是戏曲艺术家们的追求。乔菊霞一直在追求这样的目标。艺术上既传承师教,又好学博采。在表演技巧上的苛求突破、淬炼出新,演绎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剧情的精妙呈现。她所叫响的几出现代新戏,如《绿色梦》等,都是新编剧。但没有套路可循,也没有现成可参照,完全靠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凭自己对剧情的琢磨,在继承传统程式的基础上构思、设计和创新。而且这种创新只有在此剧、此情、此境中运用,如果照搬到其他地方,可能就成了鹦鹉学舌。这样的唯一性,就是做戏的极致。

五、古韵新声 传唱右玉精神

乔菊霞在《绿色梦》中扮演虎子妈,扮相端正庄重,表演细腻逼真,嗓音清亮、音质纯净。在吃透剧情和词情曲意的基础上,她融入真情,深入人物内心,道白以吐字清晰、抒情委婉、自然流畅、情深韵重。唱腔声情并茂、直击心扉,树起了虎子妈饱满动人的形象。艺术化地呈现和讴歌了右玉精神,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用戏曲艺术展示右玉绿色发展成就,由一个家、一群人、一个村、一条沟、一座城的变迁,来折射一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举世瞩目的变化。

古韵新声,《绿色梦》唱响三晋“戏码头”。传统戏曲与现代演艺新形态相互映鉴,搭建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潮流的桥梁,收获众多年轻拥趸。把跨越70余年的历史变迁娓娓道来。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宛如金玉般高亢激越的道情唱腔中交相辉映。乔菊霞扮演的主角虎子妈,“黄沙洼穷来黄沙洼苦,说起来心尖尖都颤悠,看山山不秀,看水水不流,穿衣皮肉露,吃水贵如油……”乔菊霞唱这几句时,真实地表达了无奈的百姓那如诉如泣,哀婉悲伤。当唱到“虽说是日月紧巴难糊口,咱祖祖辈辈不离这穷山沟,不发愁,不诅咒,困难面前不低头,与天斗,与地斗……”乔菊霞用激昂、嘹亮的唱腔,用声情并茂的表演,把右玉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抒发得淋漓尽致,把人民与国家、人与自然间饱含哲理的深层次关系,质朴且炙热的情感伴随剧情的起伏层层深入、耐人寻味。乔菊霞出彩的唱腔和出色的表演,让观众充分领略了道情艺术的魅力,获得阵阵掌声……

《绿色梦》进入右玉干部学院,成为干部学院教学剧目,精彩的演出、感人的故事让观众为之动容,潸然泪下,艺术化地呈现和讴歌了右玉精神,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等观点做了生动的诠释。正是这团里的大制作、乔菊霞的老戏骨和新血液的拼命,成就了《绿色梦》的好口碑。

六、精益求精 力践工匠精神

乔菊霞对角色的创作中,一直坚持理解情节,深入挖掘。她坚持道情表演的三要素,“情、理、技”三者缺一不可,无情不感人,无理不服人,无技不惊人。

乔菊霞从小生演员蜕变为大青衣、老旦,她所塑造的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格迥异,却都是那样鲜活灵动、栩栩如生,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为呈现给观众一出出好戏。她曾在戏台上唱哭自己,有时专注得无法从情绪中抽离出来,这种状态,使她在观众的掌声中热血沸腾。

《绿色梦》中有一幕植树的戏,但道具只是一把锹,为了营造出实地的真实感,乔菊霞平常就自己在家用扫把练,然后模拟挖坑的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最终在舞台上表演时,获得满堂彩。

乔菊霞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一个踢袍子的简单动作,不练到百分百完美不肯收手。她说:“我们搞戏剧的就是要有工匠精神,一个动作、一个幅度、一个语气、一个眼神,都要精益求精,包括发声、情绪、手势、跟对手之间的交流等等,而且不只是自己的举止要精雕细琢,还要有一种全局意识,服化道、配乐、配器等各方面要配合起来,多次磨合以呈现最好的效果。”进行了精彩演绎,使全剧层层推进、环环紧扣、动人心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懈追求,使乔菊霞的三尺水袖,只轻轻一甩,便生出风情万种;盈盈眉眼,只淡淡一瞥,便胜却人间无数。靠旗出手出神入化,台步圆场行云流水,刀剑枪戟运斤成风,不论是细腻的做功,还是委婉的唱腔,都充分地展示了她戏路宽广。

在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始终遵循的信条是:宝剑锋自磨砺出,艺术风格在造就,天生的条件只是基础。只有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和刻苦学习钻研,勤奋观察体验,博纳众才的精神,才能在不断地实践磨砺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七、享誉晋北 蜚声晋蒙

梅花香自苦寒来。乔菊霞和她的道情戏剧团,不断得到晋蒙观众的热烈赞誉,和各级文化部、省、市、县等政府文化部门的高度赞扬。这也没有让菊霞和她的团队产生丝毫的骄傲。一如既往地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汇演、展演、行当比赛,取得一次次不俗的成绩,在戏曲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右玉道情剧是一门融合了唱、念、做、打于一体的综合型表演艺术,在世界上一枝独秀,是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需要传承,不能断层,她和团里老戏骨开始了传、帮、带。

乔菊霞因热爱而坚持,于传承中创新,既感到使命光荣,也感到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激发了传承晋北道情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动力,在戏曲传承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她说:“戏曲往日的繁荣也许不在,但只要我们调整我们的演出形态,为时代助威,为人民呐喊,道情的生命决不会枯竭,一定会重新赢得观众。”

编辑:董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