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民族语地名(四)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宋旭 发布时间:2022-12-30 22:36 0

鱼渠岭鱼渠岭位于朔城区利民镇。《大同府志》(明正德版,张钦纂修)有载:“鱼渠岭,在(朔)州西二十五里,石上有鱼形,故名。”清觉罗石麟《山西通志·山川·朔平府》亦记:“鱼渠岭,在(朔)州西三十五里,盘道高五里,南连双岭,北连门家岭,石上有鱼形。”当地土话称鱼渠岭作“鱼曲岭”或“鱼七岭”。“鱼渠”为突厥语Yuqurq的简译,意为“穄,糜子”。其在《突厥语大词典》中作Yugurgun,马哈茂德·喀什噶里将其释为“一种像小米的红籽实植物,图尔克曼(Turkmen,今称土库曼——笔者注)人食用它。”从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的释义看,鱼渠(Yuqurq)应该是“红糜子”。

关于朔州一带现存的突厥语地名,可能为蒙元时期的借入词汇,也可能是隋唐时期活动于此地的突厥部族所遗。笔者注意到今山阴县玉井镇有东石人坡和西石人坡。从地名上分析,“石人坡”的命名应该与其附近存在“石人”有关。石人,多发现于阿尔泰山一带草原地区,所以学界将其称作“草原石人”,多数学者认为是突厥民族曾有的一种葬俗。据《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人死后,要“于墓所立石建标”。《隋书·突厥传》也载突厥人“有死者,停尸帐中,家人亲属多杀牛马而祭之,绕帐号呼,以刀划面,血泪交下,七度而止。于是择日置尸马上而焚之,取灰而葬。表木为茔,立屋其中,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所经战阵之状。尝杀一人,则立一石,有至千百者。”突厥民族的“石人”文化是在十一世纪以后,伴随着民众的伊斯兰化而逐渐消失的。山阴县的东、西石人坡,不知现在还有没有石人,但其地名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里曾有石人遗存。说明这一带曾是突厥部族长期活动的地域之一。

由上可知,明儒所谓的“石上有鱼形,故名”为附会之辞。鱼渠岭,为历史上活跃于此的草原民族留下的民族语地名,以汉语解之,可谓“红糜子岭”。

沿山吾沿山吾是右玉县威远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二道河西岸。沿山吾,是一个蒙汉合璧的地名用辞。“沿山”为汉语,可理解为“沿着山梁的走向而来(或而去)”。“吾”,也作兀、乌素,为蒙古语us音译,意为“水”。沿山吾,即“沿山而来(而去)的水流”。

山阴县玉井镇有北祖、南祖。关于两村的得名,当地有一种说法:“古时有一南方人来此定居,取村名为南江镇。后因风土人情与江南不符,遂改村名为南祖,取祖籍为南方之意。北祖村因位于南祖北而得名。”但查遍当地方志,不见有“南江镇”这一地名,当为后世穿凿之说。祖,应为蒙古语Juchiy-e(口语zhutse:)的简译形式,意为“马棚,马圈,马厩”。可知这里曾是蒙人牧马的地方。

石湖朔城区张蔡庄乡有石湖岭,平鲁区有东石湖、中石湖、西石湖。字面理解,石湖,可能与湖泊有关,但这些聚落所在皆黄土丘陵或山区。尤其石湖岭及其附近的车道坡因水源奇缺和交通不便,早已无人居住,空留几处地名,长一些不可名状的愁绪而已。据周礼忠《走读朔城区长城》:“在(靳家洼)村西山顶上有一堡,史称石湖岭堡,今称靳家洼堡。”现在,连靳家洼也只有两户长住的人家,以养羊种地营生。至于东石湖、中石湖和西石湖,都处于海拔1300米以上的黄土峁梁之上,其地名中的“石湖”更不应以汉语的“湖”来解读。这些散布于平鲁和朔城两区的“石湖”,皆来自十二世纪的女真语,现代满语作Shuhuri,意为“荞麦皮”。

旧时,雁北一带山区盛产荞麦。荞麦皮,又是当地制作枕头最好的填充物。尤其刚出生婴儿所用的枕头和“尿褥褥”,多以荞麦皮填充。可见荞麦皮,古时为紧俏之物。上述以“石湖”为名的村落,其名所得,正是当地盛产的“荞麦皮”。

吐儿水吐儿水是右玉县元堡子镇的一个行政村,附近有吐儿水煤矿。通过卫星地图,该村大部分院落也已拆迁殆尽。能隐约看到的是,该村北部有一条明显的季节性冲沟或河道,向西延伸汇入源子河主河道。吐儿水之“吐儿”,也是来自女真语的一个词汇,现代满语作tur-a,意为“划有边界的一块地方,界地”。

从吐儿水村所处地理位置看,正是今天右玉县和山阴县交界处。其村南紧临的,就是山阴县的吴家坪、杨家岭以及东、西石人坡等村落。我们说,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及其沿革,会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产生一些变化,但也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一种可能是,吐儿水村北的那条季节河,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曾是两个不同“行政区”的“界河”,故而以“吐儿水”名之。从其命名所用语言分析,当不晚于金代。

亚叭右玉县新城镇有亚叭岭;山阴县下喇叭乡有下喇叭、上喇叭,元时称“押八井”。亚叭或押八,为蒙古语译词。现代蒙语中,yabaxu,意为“走,行走,步行”。方言里常见“压马路”的“压”,即该词的首音简译形式。“压马路”意为“在马路上徒步行走”,而不是“把马路压在脚下”的意思。其形容词形式yabagar,意为“徒步的,步行的”。另有及物动词形式yabagalaxu,意为“(剥夺交通工具)使成为徒步”。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是其形影不离的交通工具。史载“押八井”曾是元代流放和关押囚徒的地方,其语义可能与此有关。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