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民族语地名(二)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宋旭 发布时间:2022-12-17 14:22 0

一半岭一半岭位于平鲁区陶村乡。一半,非汉语所谓之“一半”,而是蒙古语ibag(略高的,略大的)汉语译音。我在前文(《朔州民族语地名[一])讲过,蒙古语和汉语方言对译时,存在-w/-n与-g通转的现象。Ibag进入汉语方言区,转译为iban,即“一半岭”。可见其为蒙汉合璧词。意为“略高或略大的山岭”。

季儿村季儿村位于右玉县牛心堡乡。季儿,为蒙古语Jergeledege(口语drirgejde:)简译形式,意为“邻居,毗邻”。

和尚碧和尚碧位于平鲁区双碾乡。碧,为女真语译词。现代满语bi可表第一人称代词“我”,这与蒙古语中的bi(我,吾)是一致的。其在满语中,还有“存在,在,有”的含义。和尚碧,为汉语和满-通古斯双语合璧词,是言其时该村有和尚居留或住持。

涂皋朔城区沙塄河乡有大涂皋和小涂皋。“皋”,即蒙古语gool(河,川,河流),汉译或作高、皋勒、高勒、郭勒等。“涂”为蒙古语tulhu简译形式,意为“抵,临近,贴近,挨近,靠近”。涂皋,即“紧挨河流”的意思。从卫星地图可以察知,大、小涂皋村边有古河道存在,从高崖上村下来的一股水流流经两村后,折而向东,在青钟村东北汇入神武河。

河林禽河林禽村位于朔城区滋润乡。河林,为蒙古语haragul(口语haru:l)汉语方言简译形式,意为“岗哨,哨兵”。“禽”为北方民族语名词后缀-tsin译音,其义相当于古汉语中的“者”。汉语音译有赤、真、勤、沁等诸多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河”在中古晚期仍读为gha音,而鼻音韵尾-n/-ng在方言中又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存在。河林禽即haragultsin的方言译音hare(n)-tsin。其在官方文献中多作“喀喇沁”,意为“守护者”、“保卫者”、“哨兵”。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后,先后向南、向西发动大规模的征服行动,这一过程中,为道路安全和止息骚乱,在交通要道上设置守卫哨卡,蒙古人称之为哈刺赤。河林禽,为其时众多哨卡之一。

花红花红村位于应县臧寨乡。作为村名的花红,并非汉语语境中的“花红”,而是民族语译词。花,即蒙古语hwa(不同方言区亦作gwa),意为山丘(或土冈)、丘陵、冈梁。这里的“花”,即黄花梁(古又作黄瓜堆)之“花”。红,为蒙古语hondelen简译形式,意为“横的,横着的”。雁北一带方言多将成语“横三竖四”呼作“红三顺四”。其动词形式为hondelidhu,意为“横拦,横阻,横挡、横断,横跨”。花红,即有冈梁(绵延)横阻的地方。从实际地望观察,花红村向北4.5千米左右,视线所阻,即东西绵亘之黄花梁。同样的,应县臧寨乡还有花寨村,其村西2.5千米即黄花梁之东南阜。花寨,意即“冈梁下的寨落”。

科竹岭科竹岭位于应县白马石乡。科竹,为蒙古语koJog(J对应汉语拼音zh)方言译音,意为“尖的,尖长的,竖起的”。科竹岭,可谓“尖岭”。

圐圙应县下社镇有辛圐圙,山阴县后所乡有薛圐圙,朔城区神头镇有王圐圙,滋润乡有东王圐圙。“圐圙”,汉译或作“库伦”,为蒙古语kuriyen译音。汉语中的“圐圙”,仅表示围起来的场所,多用作村落名称。但在蒙古语中,其所表示的语义非常广泛,既可指“院子、院落、庭院”,也可作“围墙、院墙”讲,更可表示“范围、领域、边框、营盘”等。其衍生于氏族时期蒙古族盛行的一种叫做“古列延”的生产和防御方式。该词在《蒙古秘史》中转写为gurien(古里延)或gureen(古列延),意译为“圈子、营”。在《华夷译语》里写作“古里延”。从语音对应规律分析,kuriyen(库伦)、qoriyan(院、营盘、社、团、委员会)、qoroyan(圐圙)和qorqan(寨)具有同源关系。从音义对应关系来看,其又与汉语中的“圈”(古读khron)、“环”(古读gwran)、“圜”(古读gran)、“圆”(古读gron)等同样具有同源关系。(见拙文《音韵学视野下的“昆仑”》)

哱啰平鲁区高石庄乡有阎哱啰村。哱啰,为蒙古语bvlag方言译音,意为“泉水”。其汉译尚有“布鲁克”、“布拉格”、“卜浪”、“卜拉”等诸多形式。如新疆的巴音布鲁克(意为“泉水丰饶”);满洲里旧称“霍勒津布拉格”,意为“旺盛的泉水”;呼和浩特托克托紧挨黄河边上有“毛卜拉”,意为“不好的泉水”;考古学界知名的海生不浪,意为“诡异的泉水”。前不久在微信群里,与文友探讨忻州市一个叫“部落”的地名,笔者认为“部落”(当地方言音若“不落”)也可能是bvlag的译音。

辉耀应县镇子梁乡有东辉耀、西辉耀。耀,蒙区多作“夭”或“夭子”,为突厥语yaylag的简译形式。意为“牧场,草场”。鉴于-y-与-w-存在的通转关系(“蔚”字的wei音和yu音即此),Yay-可转译为yaw,记写为“夭”或“窑”、“耀”等字。值得一提的是,汉语“夭”字,本义为“曲,摧折”,而作为后起引申义又有“茂盛,草木茂盛美丽”的语义。从语义的引申角度讲,“曲,摧折”和“茂盛,草木茂盛美丽”并不存在关联,所以笔者认为其“茂盛,草木茂盛美丽”应为后起的衍生义,应该是突厥语yay-进入汉语后的记写(或寄音)形式并由此辗转衍生出的语义。辉,为蒙古语huisu(口语huis)简译,意为“脐,花蕊,中心,枢纽”。辉耀,即“牧场或草场的中心”所在。这与应县义井乡“边耀”在命名上存在高度的关联。边耀,即“牧场或草场的边沿处”。需要说明的是是,老派应县话“辉耀”多说成“虚耀”。其中的“虚”音,为hui音颚化的结果。这一现象在方言里非常普遍。如“喙”字,本义“鸟或兽类的长嘴”,方言“猪喙”多说成“猪靴子”。其“靴”音实则“喙”音颚化为xve的结果。

窨子沟窨子沟位于应县南泉乡。窨子,来源于突厥语的yin,意为“穴,洞穴”。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狐狸及其它猛兽的洞穴也说yin”。汉语的“窨”(语义为“地室”)与其存在互借(或同源)关系。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