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现有行政村的分类与解读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01-17 18:12 0

地名,是一种历史文化记载。一般而言,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用名称,主要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及序号地名。

2022年3月22日,国务院公布了《地名管理条例》,查阅平政发【2020】47号文件,平鲁区现有224个行政村,按照以上分类对号入座如下:

一、自然实体:此大项目下又可分为3类。

1、方位:中红沟、下红沟、上麻黄头、下麻黄头、西易村、下黑水沟、前南沟、陶西、西孙庄、石西、圣东、上街(下面高乡)、上面高、下面高、北烟墩、西石湖、中石湖、南窑(榆岭乡)、南水、北水、西梁、东梁、北汉井、西东太、东平太、大庄、小庄、西钟牌、南汉井、中钟牌、东村、后沙城、前沙城、西井、上街(西水界乡)、西夹道、西水界、南窑(阻虎乡)、上窑、东港、南仗、东水洼、南辛庄、下井、上水头、下水头、东昌峪、上木角、下木角、前暖沟、上石窑。(共51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个村庄的起建与取名,均与多种因素关联,如方位地名中的东、西、南、北,上下等均为建村时参照物的所处位置。以榆岭乡西梁、东梁村为例,则是因这两村均是从南窑村分出,故以南窑为参照物,西面的称西梁,东面的称东梁。而上面高村则是因为坐落在下面高村东面的高地而得名。东平太村原名平太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把东面的居民点称为东平太,西面的居民点称为西平太而得名至今。

2、地貌特征:井坪、大梁、北坪、石崖湾、细水村、大石泉、抢风岭、红崖、小岭、寺儿窑、石峰、左小峰、泉子上、小红沟、担子山、骆驼山、安架山、泉子坡、响水营、大干沟、小干沟、红山、雄沟梁、扒齿沟、口子上、另山、窑上、石洼、白道沟、只泥泉、黑土嘴、交界、大路庄、港子村、大石湖、麻黄头、辛窑、小庄窝、石湾子、店湾、大新窑、白兰沟(计42村)。

平鲁地处黄土高原,山大沟深,丘陵起伏,以上地名均可看出居住地的地形地貌。如扒齿沟,意为村周围好似农用粪扒、叉扒而七沟八岔,表示水土流失严重。再如三角嘴,便是一个地处三山两沟交叉之处,形成三角地形,村址坐落山脚而故名。还有店湾、石崖湾等,均为坐落苍头河、七里河转弯处得名。左小峰,则因位处小峰山左侧而得名。

3、当地物产:大木瓜界、小木瓜界、乱榆卜、杏园、上梨园、下梨园、梨阳坡、白土窑、杨树坡、蒿沟、打草坪、榆卜洼、大松沟(计13村)。

以当地特有物产为村名,既可展示村庄标志,便于人们找寻,又可以炫耀特产,叫响名号。如打草坪,便是因当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盛产牧草,故方圆人们在秋季纷纷前来收割牧草,久而得名。白土窑,则是当地有一种可以粉刷墙壁的白土(学名粘土)方圆人们常来挖取而得名。

二、人文历史

1、姓氏:曹庄、潘家窑、施庄、康家窑、太佐沟、卢家窑、王高登、大尹庄、陶村、赵家山、张崖沟、吴辛寨、朱家嘴、李西沟、冯家岭、赵家窑(下面高乡)、王家湾、韩佐沟、铁佐沟、江家坪、范庄、高阳坡、韩村、薛高登、马家洼、代井沟、赵庄、刘小峰、缑家村、张小峰、郝小峰、孙家狮、魏庄、田家大屯、候家村、黄家楼、周家花板、郭家窑、周家庄、毛家窑、蒋家坪、索家窑、张家窑、黑家窑、赵家窑(高石庄乡)、闫家窑、刘家窑、杨家窑、吴家窑、计家窑、顾家店、白辛庄、黑家辛庄、候港、王家窑、富家坪、边庄、白养沟、白殿沟(计59村)。

以创建村庄的先人姓氏为村名,是我国各地较为普遍的现象,诚然在部分村名中包含了地形因素,如××沟、××梁、××嘴。也有民宅建筑方式的因素,如××窑等。

2、历史事件

堡子沟、陶卜洼、安太堡、卧场、元墩、光明、西家寨、朝阳湾、回回沟、上徐伏、屯军沟、郑家营、三百户、六百户、败虎、迎恩堡、将军会、阻堡、阻虎、达达井、乔沟、祝马会、下乃河(计23村)。

本栏目中的地名,均与发生于所在村的历史事件关联,如堡子沟,则是明成化二十一年修筑井坪所城时,为形成犄角之势,选择城西南5里的地方筑起护城堡,又因堡后有大沟而名。达达井则是约在元代,鞑子在此打成水井,形成村落而得名鞑靼井,后演化为达达井。上徐伏的来历是明代镇守平虏卫的将领郭某,死后葬于此地,为防盗墓,派兵在墓地三个方向驻守,取名上、中、下巡坟。后演变为上、中、下徐伏。迎恩堡则是因武宗皇帝曾在此宿营,建堡时顺势取名。

3、传说故事

上称沟、寺怀(井坪镇)、马蹄沟、窝窝会、白堂、打英沟、大白羊洼、小白羊洼、歇马关、莺房沟、小冲口、花圪坨、店梁、向阳堡、铺上、伙地、凤凰城、店坪、兔儿水、亥子峁、蒜畔沟、信虎辛窑、大野庄、掌柜窑、寺怀(阻虎乡)、小破石、大有坪、双碾、辛按庄(计29村)。

此类地名均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有的录入本县史籍,有的仅在当地口口相传。比如歇马关,便是唐朝开国大将尉迟恭回乡祭祖,途经该村歇马而得名,马蹄沟则是说尉迟恭途经时,坐骑口渴奋蹄刨泉得水留名。蒜畔沟也与尉迟恭有关,说他在此铁鞭打碌碡,一半飞去不知所踪,当地留下半个,取名算半沟,后来演变为今名。凤凰城,明称平虏卫,清称平鲁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为平鲁县政府驻地,1951年4月县府搬迁井坪后,改为一区所在地,1958年10月称平鲁城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称平鲁城镇,所在村称平鲁城大队。2001年为避免平鲁城与平鲁区的混淆,依据民间关于修筑平虏卫时,当地有凤凰落地的传说,相应地把地名改称凤凰城镇凤凰城村。还有莺房沟,地名来历是明初有谢氏兄弟二人由洪洞迁来,随带一只莺鸟,走到此处,鸟再不肯飞,于是兄弟二人在此定居,又因村前有一条沟而得名。窝窝会则是赵氏兄弟三人在此定居后,三人每年外出谋业,为了简省节约,他们走时归来均以窝窝头干粮充饥,成村后为激励后人艰苦创业而取名。

三、数字序号

一半岭、三角嘴、二道梁、五元井、二墩、七墩、八墩。(计7村)

实际上,建国初的平鲁地名中使用数字的相当多,只不过后来逐渐消亡,村民迁移并村。如头墩、六墩、三里庄、五家窑、九墩沟、三层洞、二道洼、八十道洼等。

数字地名中一半岭、二道梁、三角嘴因地势而定名。五元井则是纪姓五兄弟建村后关系不和,各打一眼井饮水而得名。至于二墩等三个数字序号行政村,是因在山西内蒙分界线上,即明长城内外修筑的以平虏卫、井坪所、威远卫分管长城地段中的烽火台排列而建村后定名。

每个地名,都有她相对博大的内涵,都是一部追思先人,铭记历史的画卷。探讨平鲁逝去的地名,就是一次研究社会发展史的学习过程,熟知平鲁现有地名,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异地交往,故不容轻视和慢待,这也是作者赘述平鲁地名的初衷 。诚然,本文分类与提法难免有错误之处,敬请读者赐教。在本文写作中,参考引用了1986年版《平鲁地名录》有关内容,在此,向当年编辑地名文献的同志表示缅怀和敬意。

作者:范和平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