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一点一点将面条挑起拌开的时候,热干面标志性的颜色,满足了我的想象。“吃吃,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徐大姐看着我,一头短发的她,显得精精干干。
这是朔城区北新街的一家小吃店,店主姓徐。
我最开始来这个小店的时候,听说我们要拍热干面,徐大姐直接拒绝了,她的理由很直接,热干面是有秘方的,不能拍。
随后,她坐在了店里一处靠墙的凳子上,桌子上摆着油条,小笼包,馄饨,外加一碗自己调的凉菜,一瓶矿泉水。她吃得很香,我开玩笑地问她,这些您一个人全能吃完?徐大姐边吃边说,能啊,吃饱才能干活,中午不吃饭,一直到下午五点才吃。我告诉她,我经常过来吃热干面,住得还远,就因为好吃,所以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我们做的就是好吃,因为我们是最正宗的做法。”“你吃的热干面肯定是我妹妹做的,这个店一直是她在经营。我才接手两个多月。”徐大姐接着说。听到她这样说,我很是惊讶,我虽然在这里吃过很多次热干面,但对这个小店的主人倒没那么在意,或许是人多的原因,又或者是她们都有着相似的口音。“我一直以为您是把头发剪了,真没看出来不是一个人。”“我们姐妹长得很像,要仔细看才能看出来。”说完,徐大姐笑了。看着徐大姐笑,我顿时放松下来。直接坐在了她对面。“姐,咱们可以好好聊聊。”还好,她没有拒绝,一边吃一边和我聊了起来。
徐大姐一家来自湖北天门,一直以来都做早餐生意,不同于妹妹做的热干面,徐大姐经营的早餐以油条,包子为主,这一做就做了二三十年。
“做早餐太辛苦了,凌晨三四点就得起来,挣些辛苦钱。”她说。两个月前,徐大姐的妹妹有事要回老家,将这个小店交给了徐大姐一家,各种调料需要放多少,面要煮多长时间,手把手教。
妹妹回了老家,徐大姐开始经营小店,来店里吃饭的客人很多,许多人都是冲着热干面这个招牌去的。
我问徐大姐,她的热干面和她妹妹的热干面一样不一样?“有的客人吃不出来,觉得都一样;有的就说,就是有点不一样,但也说不上来哪儿不一样。”
徐大姐说,她做的热干面是妹妹亲自教的,可能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我一会儿吃一碗,看能不能吃出来有什么不同?”我和她说。
“这个能行。”
她边吃边和我说,桌子上摆的早餐被她吃得干干净净。
“我能吃吧?”徐大姐哈哈笑了。
临近中午,吃完饭的徐大姐开始忙活着蒸小笼包。她让我们先出去,我开玩笑和她说,这个小店里全是秘方,出去最安全。她撒着面粉,笑着让我们一会儿再来。我们走出小店,在这条小街小巷里,一个小吃店挨着一个小吃店,每一家都散着属于自己的烟火味道。热闹的城区,我们总想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在树荫下乘凉,在小店里吃吃小吃。一份臭豆腐,几根酸奶麻花,十块钱的酱香饼、葱花饼,再寻着熟悉的味道,在小店里吃上一碗热干面,和小小的,却肉香四溢的小笼包。简单而满足。
上午11点多,小店里的客人渐渐多了,我们再次来到店里,徐大姐的爱人和儿子也开始忙碌起来。
“大姐,三碗热干面,两笼小包子。”我朝徐大姐喊着。
“先坐,一会儿就好啊。”她正在厨房里忙碌。许是常年做早餐生意,徐大姐的爱人包起小笼包,动作很娴熟。擀皮,包馅,放笼屉。一笼接一笼,只是一下工夫。
一个个小小的包子,被整整齐齐放在笼屉上,我们大多对面食充满向往,这些只有肉和葱调起的馅,在一片热气腾腾中,浓香了小店来来往往的人。“吃吃,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徐大姐指着她做的热干面和我说。刚出锅的小笼包,浇上麻酱的热干面。小葱、蒜泥、自调的酸豆角,再加上麻酱,我的面前,是我想了很久的一碗热干面。
当我一点点将面条挑起拌开的时候,热干面标志性的颜色,一点点呈现出来。麻酱混着酱油的鲜香,色泽油润透亮,粗细适中的圆面条,粘满了麻酱。等我全部拌好后,碗底净清清亮亮,所有属于热干面的灵魂配料全都融进了面条。
我吃了一口,麻酱的香,面条的筋道,再加上酸豆角特殊的清脆,这一碗热干面,丰盈了期待的胃。
“面条吃起来筋道,颜色看起来更透亮,即使配料全部沾到了面条上,吃到最后也没有很咸的感觉。”徐大姐看着我,我和她说我吃完热干面的感觉。“我已经尽力了。”徐大姐说。有期待就有进步。或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口感,但这是正宗的武汉热干面,不是吗?徐大姐笑了。一碗热干面下肚,满嘴净还是麻酱的香。自己加工的面条,自己调制的配料,一碗又一碗,一家人守着这个小店,烟火人间,最是简单。他们来朔州已经二十多年了。
我们走的时候,徐大姐站在店门口,她招招手,让我们下次再来。
她说,她其实是一个挺幽默的人。这是朔城区北新街的一家小店。这是朔州一碗热干面。
写在最后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朔州的小街小巷,有时只是一碗简简单单的面,便让人心生想念。
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点一碟小菜,吃一碗面,或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家常饭......
你只坐在那里,就很美好。
时光最能让人想起过去,时光里的味道记忆,也会在某一瞬间被你我想起。
走走小街小巷,寻寻家常味道。这或许就是人间烟火最简单和珍贵的地方。
摄影:李小龙 文字: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