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成 :台前幕后唱人生——记朔州市右玉县道情非遗传承人

来源:《朔风》朔州艺术家专辑 作者:白鸿铎 发布时间:2023-01-09 20:23 0

右玉道情是传统戏曲剧种,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经久不衰,成为晋北民间文艺史上一道灿烂的文化。右玉道情通俗易懂,唱词优美,曲调动听,道白诙谐幽默,剧目取材广泛,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精神。2006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右玉道情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右玉道情剧团,有一名花脸兼老生演员叫王海成。他从小与戏结缘,一生游走在城乡村落,与舞台为伴,看遍山村美景,唱尽人生酸甜苦辣。王海成从十八岁开始学习唱戏,虚心拜师,认真学艺。一边学一边下乡、进城演出,哪里有舞台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城乡之间来回穿梭,陌生的地方,熟悉的舞台,在方寸舞台唱响人生,舞台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家”。王海成从十八岁唱到了五十二岁,成为右玉道情戏非遗传承人之一、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朔州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2021年王海成经全体演职人员投票推选为右玉县晋北道情传习所、右玉县晋北道情剧团演出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因工作成绩突出,2009年荣获右玉县总工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荣获右玉县文体局“工作先进个人奖”;2012年凭借《酸儿辣女》荣获朔州市“三小调演”演唱奖;2013年凭借《清风亭》荣获朔州市“三小调演”表演奖;2014年在“朔州市山花奖”评比演唱会中获“山花演唱奖”;同年,王海成与晋北道情艺术颇有研究造诣的陈璧,郝强、池卫军合作编撰并出版《右玉道情音乐》一书。2016年《绿色梦》中饰演林书记获朔州市第六届舞台艺术“山花奖”展演表演奖;2018年被右玉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个人”;2019年《廉吏于成龙》中饰演于成龙参加第二届山西艺术节展演。

王海成出生于右玉县新城镇程家窑村,小时候村里每年都要唱一场戏,一到唱戏的时节,比过年都红火,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要来凑热闹,家里人也要通知远方的亲戚来村看唱。那时候各村一年一场戏,戏班子从春唱到冬。远方的亲戚们也只有在村里唱戏的时候,才能团聚在一起。村人们杀猪宰羊招待亲朋好友,卖水果瓜子、冰棍雪糕、衣物土产等小贩们从城乡四面八方赶来,村里叫卖声不断,好不热闹。有时候周围的村子唱戏,王海成也会和小伙伴们相跟上一起去看唱,戏台上锣鼓一响,各种装扮角色粉墨登场,从小耳濡目染,王海成逐渐喜欢上了唱戏。1987年中学毕业后,他听说县里在马莲滩村组织道情艺术培训班,王海成非常兴奋,一路跑步找到培训班负责人报了名。当时拜闫宽、梁泰、樊中山等老师为师,学习晋北道情艺术,主攻花脸。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王海成逐渐进入角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村外的小树林和野地里压腿、揉身、吼嗓子,学习刻苦认真,表演花脸人物有模有样,深受各位老师们的喜欢。

在培训班一年的学习,为王海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功底,第二年,王海成考入呼和浩特艺术学校戏曲表演班。在呼和浩特艺术学校的四年时间里,他一边在艺校学习,一边跟着戏班子到处演出;一边锻炼学到的演唱技艺,一边赚点学费。从面部表演到眼神,从唱腔到演技,已是舞台经验丰富的一把好手,但他并不满足,毕业后,又慕名来到了大同市晋剧二团,向国家二级导演王怀亮老师和国家一级演员晋剧表演艺术家杜禄、于金兰等老师学习戏曲表演艺术,经常跟着剧团在各地巡回演出。在专业剧团里,王海成向艺术家们虚心请教,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样样力求完美。

在外学习和演出多年后,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演技不断提高。有次他回到家乡后,在同行口中得知右玉道情剧团演员青黄不接,剧团发展前景令人忧虑,王海成心里忐忑不安,如果不是刚开始在右玉道情培训班学习,自己也不会如此执迷戏曲。县文化局领导让他留下来为剧团出点力,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斟酌再三决定留在右玉道情剧团,为剧团的发展建设做一点自己的贡献。1997年,王海成回到右玉道情剧团工作,拜传承人梁泰、王文义为师,从道情艺术的历史沿革、流布区域和(唱腔)音乐特点,重新系统学习,主攻老生和花脸。

在学习过程中,王海成了解到,早在1956年8月,右玉道情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成立后,除在本县巡回演出外,还到雁北13个县、内蒙古呼市、丰镇、卓资山、山西忻州、吕梁、陕西省榆林等40多个市、县进行巡回演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声誉颇高。两块幕布,两盏汽灯,几件生旦净丑的行头,红黑油彩粉墨一回,便可演绎各种人间悲欢离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娱乐方式变得新颖多样,传统戏剧被时代潮流一步步弱化。时至今日,看戏、听曲也已经成为陈年旧事,有不少剧种就此销声匿迹,曲终人散,能够保留下来的也是苟延残喘。右玉道情也面临着被边缘化,举步维艰,勉强度日,生存与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演员队伍老化没有年轻演员补充,演出场次锐减致使人才流失,加上老艺人的相继谢世,传承人匮乏,出现了“无人演,无人看,无人传”的情况。致使右玉道情面临危机,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为了改变窘境,剧团在改编新剧目,翻唱旧戏的同时,紧跟时代步伐,重点排练具有时代气息和特点的剧目,使右玉道情戏发生了很大变化,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在山西大剧院、山西梅兰芳剧院、工人文化宫演出的《花好月圆》《绿色梦》《家风》《廉吏于成龙》等剧目,给省城人民展现了右玉地方风貌、人文和精神,为右玉道情这棵古老的艺术大树,添增了一片片新叶。王海成作为道情戏的负责人和主要演员,功不可没。

2015年,在市委宣传部和右玉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剧团组织创作了大型道情戏《廉吏于成龙》。作为一部精心打造的廉政教育题材剧目,经过巡回演出,反响强烈。该剧目讲述了一代廉吏于成龙一身正气,公正廉洁,一心为民的人生箴训,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和正能量。戏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且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戏中主角于成龙由王海成扮演。王海成正义凛然、嗓音浑厚、表演细腻,将于成龙的为官之道和崇高人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角色深入人心,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赢得了观众阵阵的掌声。

2017年6月6日晚,右玉道情现代戏《绿色梦》在山西省大剧院上演。王海成在《绿色梦》中饰演林书记,此剧已演出过多次,“熟戏生演,常演常新”是他给自己定的规矩,“每次演出前,我都会对角色进行梳理,力求有新的感悟。”曲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通过演员们精湛的演绎,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收获了在场观看的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汉圣和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巡视员张国发等领导的阵阵掌声。在王海成发表的晋北道情戏《绿色梦》剧中林书记扮演者关于“右玉精神”浅谈一文中,他写道:“演员演人物,首先要让人物的言行打动自我,人物方能有了生命力,才有可能让观众受感动”。《绿色梦》以植树造林为背景,用舞台艺术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上世纪70年代右玉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艰难困苦的植树历程,浓浓的公仆情、亲情、爱情贯穿全剧。热情讴歌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是一部弘扬和讴歌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壮歌。道情作为晋北地区一种特有的地方剧种,对发展繁荣民间文化艺术和丰富人民大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海成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道情上,他还在现代戏《山妹》中扮演老泉(老生)、村长;古装戏《金镯玉环记》中扮演徐延昭(花脸)、林文素(老生);《狸猫换太子》中扮演郭槐(花脸);《三打陶三春》中扮演郑子明(花脸);《清风亭》中扮演张元秀(老生);《王华买父》中扮演包拯、刘文晋(花脸);《斩窦娥》中扮演张父(三花脸);《莲花庵》中扮演王三(三花脸)等角色。剧团工资虽然不高,但出于热爱,他省吃俭用,把传承道情艺术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自从当了负责人后,为了传播道情曲艺,搞好剧团发展,经常到企业厂矿、乡镇村子演出,为职工增加福利,挽留人才。在政府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中,有个别村子人口少,哪怕是只有几个上岁数的老人观看,他也要组织团队演员为老人们演完整场戏。有一次,他组织演员为养老院的老人们义务演出,看到养老院的老人们齐刷刷坐到戏台下面认真看戏,演员们的表演热情高涨,当演出结束后,养老院的老人们拿出一袋子糖分给演员们吃,老人们说,你们来给我们演出,也没啥好招待你们的,这些糖你们拿着吃吧。演员们吃着老人们送到手中的糖,那份感动的真情甜在心底。王海成说,养老院的老人们喜欢看道情戏,隔段时间就会为他们义务演出一场戏,为老人们带去一丝欢乐。

作为剧团负责人,王海成除了演出外,还经常到外地开会交流。2019年4月,他去北京参加艺术人才库会议,刚去北京会务处报道完,家人打来电话说父亲严重脑干梗死住院了,需家人长期照顾,王海成坚持开完会,匆匆赶回家来到父亲病床前侍奉老父。可没多久,团里又有任务,需要去江苏昆山市参加“百戏盛典”展演前站会。王海成来到父亲病床前告诉父亲要外出参加前站会,老父亲听了后高兴地点点头,王海成踏上了千里之外的江苏参加演出前展会。当他来到江苏第二天,妻子在电话中告诉他老父亲去世了,听到老父亲不幸的消息,王海成悲痛不已,但他还是坚持把演出前站会对接工作安排好后,找省厅带队领导请假回来安排父亲后事,没有见到老父亲最后一面,这在他心里留下一生的遗憾。

因为喜欢唱戏,舞台成了王海成生命中的一部分,作为道情戏非遗传承人,他希望把右玉道情代代传承下去,让道情戏在右玉久唱不衰,在山西乃至全国精彩绽放。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