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世:右玉有个唱树的人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彩蜜 发布时间:2022-12-04 11:42 0

人物小传

右玉张宏世老汉,人们并不陌生,因他唱树唱到了央视十台。

张宏世,1950年生,土生土长的右卫人。自幼生长于文人世家,后在国有林场退休。多年来钟情于业余文艺创作,编写了二人台小戏《黄沙洼恋歌》等多部文艺作品。2021年创作的现代道情小戏《护树人》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三等奖。并积极组织业余文艺队排练适应新时代、反映本土文化、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节目。2018年被山西黄河电视台评为“山西长城卫士”,山西电视台、朔州电视台、朔州晚报进行深度报道。踏遍右玉全境,探究长城古堡文化,为发展旅游提供翔实的资料。自己注册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右卫道》和个人微博,现已发表文章73篇,三十万字,挖掘右玉历史,将历史的边塞风云展现给广大读者。

张老常说戏曲是一个地方的独特印记,更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张老多才多艺,在道情戏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写过许多小戏,与时俱进,把右玉精神很妥帖地融入了道情戏里,为古老的道情戏增加了时代的韵味,连中央电视台来右玉的记者都知道右玉有位“为老百姓写戏,为新时代高歌”的“编外戏曲家”。

植树造林的先锋

1965年9月,十五岁的小男孩背一小卷行李,挤上一辆三套皮车到了水保队。他蹲在马营河颓破大庙里吃饭,蜷缩在车马大店冰冷的砖炕上瑟瑟发抖,端起半碗没油星的白水菜,吞咽几个“老黄”疙瘩充饥。从此战天斗地,植树造林,改造山河。山坡上挖鱼鳞坑,滩湾里培埂淤地,栽杨树,种柠条,栽柳树,种杏树,挥锹挖地球,汗水流成河,为绿化右玉大地奉献了幼小稚嫩的体力。

1970年转到林场,他便以栽树为专业,一心扑在事业中。深秋季节,风尘仆仆开赴后窑深沟,披荆斩棘,开山炸石,拓土开荒。落脚山崖下,住进蛇蹿刷刷的石头墙面简易房,开始全县最早的松树育苗试验。

1979年因勤奋自学被选进林场科研组,开始自学林业。凡有大片林,他皆要观察记录,为栽植松树、改造杨树积累数据,顽强开展林业科研试验。1980年在小南山栽下自创“直壁小背阴”樟子松造林试验林,获得成功。这是本县第一块樟子松样板林,对其后大面积栽植樟子松提供造林方法。此时,他早已跑遍全县沟壑、山梁、河滩、偏僻旮旯,对块块林地像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

他摸爬滚打在林地,整整45年,汗水浇灌的树木早已参天漫地。

唱树的“红角”

1996年,正当精力充沛之时,他过早地退出林场领导职务,赋闲在家。

与林厮磨四十五载,难舍难分,情深似海。一踏进林地,思绪就陷入当初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一爬上高坡,听着林海呼啸,就像听着美妙的音乐如醉如痴;手摸腰粗巨树,泪流满面。多少年,从播种除草施肥浇水出苗长高栽植抚育,日日守护,夜夜精心,呵护不离,心系神往。

大半辈的林业之情总要有灵魂安放之处,总要找到发泄之地,延展自己深深的恋情。林缘眷恋,林情依浓,他高声喊出,我要唱林业!

唱树,对,唱树!这是最好的情感抒发之地,精神寄托之园,精力发挥之所。想到此,一股热流冲上脑顶,他精神顿然勃发,青春重又唤回,精神抖擞,激情昂扬,立即投入。

要说涉入文艺,他原本就有基础。当初,蹲在后窑深沟里学弹大三弦,拉板胡,就十分投入。赶羊上山坡,左手捧乐谱,右手拿羊鞭,悠然高坡上,昂首放声唱,如入无人之境。

林场成立文艺宣传队时他被看上,调回总场,怀抱板胡离开眷恋的山沟。第一天登上林场大礼堂舞台,他头戴狗皮帽,身披烂皮袄,脚蹬开洞鞋,垮裤垢袄,邋遢不羁,一副呆头愣脑相,叽叽蔑语随之飘来。他怯怯环视,懦懦坐下,拿起胡胡,慢慢随奏而起,不想音律和谐,行调沉稳,奏音准确,众人一下刮目相看。

2009年杨树局要组织节目参加省厅文艺汇演,他兴奋地接下任务却又陷入深思,要揽“瓷器活”,需有“金刚钻”。省厅一定高手如云,个人丢丑事小,为局里争得荣誉事大,一旦翻船,有何颜面回见江东父老。欲求高水平,需有过人艺,他以临战姿态立马进入状态,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凭着多年林业的滚爬,以真实的情感投入创作,反复修改,多次小试,小戏《杨树情深》编成。一番组织,还需自扮角色,这才叫“赶着鸭子上架”。练表演功底,走台步,练身段,念道白,学唱腔,半夜爬起背台词,清晨树林练台步,仅有半月,节目排练成熟。兴奋地赴并,在林业大厦面对全省林业战线的精英,昂首走上舞台,以林业人浓浓的情感,巧妙的情节,配以地方二人台曲调,展现右玉人艰苦奋斗、绿化山河的气势。演出很成功,获得山西省林业厅二等奖。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召开,他身为老党员,一份责任心从心底涌起,寻思要为党、社会、街区干点事。冬天闲月,农村萧条,何不组织业余文艺班配合上级宣传主调做些工作。在右卫城内,他找了一间破房,自己购买乐器,板鼓、锣、镲、板胡,招收一批“土”演员,悉心编写剧本,配以道情、二人台地方流行曲调,就在简陋房内,铿铿锵锵,咿咿哇哇排练开来。有《农民心里甜》《我们赶上好时代》等节目,歌唱新时代,夸奖农民过上好光景。还有地方风格的二人台、右玉道情,有表演唱,有清唱。紧张地排练一冬天,正月十五在县城和乡镇敲敲打打热热闹闹走上街头开始演出,为枯燥的农村带来欢乐,也宣传了党的政策,鼓舞民众,活跃民间,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社会反响很大。

2008年,林场开展声势浩大的护林防火宣传,要编排几个节目在城镇、农村巡回演出,这正是宣传右玉精神的极好机会。他积极策划,立马行动。右玉植树七十载的历程张老师十分清楚,漫天风沙,冰天雪地,艰苦卓绝,他有亲身经历,有深刻的感受。他带着浓厚深情编出小戏《黄沙洼恋歌》初稿,拿给植树老人虚心求教,得到首肯。于是自充角色,配了道情曲调,找了乐队,象模象样地组织起队伍。然而,自己一大把年龄,背台词就难住了,急得每日清早四点,跑到树林,嘟嘟囔囔背开了。上台表演可不是易事,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他与另一角色小王,找僻静地练身段,咿咿呀呀一句一句练道白,每一动作,一招一式,既依程式又打破程式,音乐起落,气氛渲染,舞台调度,皆依剧情。为赶时间,没明没夜。很快到正月,先在北街小广场上演,锣鼓一敲,从容登台,有模有样,将右玉人对绿化山河的情感完整搬上舞台,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对文艺的眷恋,使他萌生了组织业余班社的念头。2008年,他求人寻下县城体育广场看台下的简易屋,借来板凳,墙上贴点装饰画,招几个稍懂乐器的老汉组成乐队。没有打板的,自己上手学。鼓板是乐队的指挥,也是灵魂,学起来可是屎巴牛哭它妈——两眼墨黑,只得寻找老师搬开鼓点谱,勤奋地学,有空就敲,沉浸其中。自活动室开张后,许多半截子业余演员都跑来了,他还得费劲地教这些大把年纪的学生们。教她们学唱段,走台步,一招一式,一丝不苟。还教二人台,道情,晋剧,地方群众喜爱的,一揽兜来,谁想唱就唱,县城里一下热闹开了。自有了业余活动室,开了好头,带动起一批业余文艺爱好者,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从此,社区街上业余活动经久不衰,十分活跃。

2018年,右卫镇要举办闹元宵文艺活动,请来张老师策划。除各村秧歌队外,要有演唱节目,要有宣传右卫镇的节目。张老师就又动开脑筋,配合当前生态旅游宣传,编写了小戏《畅游古镇》。外地游客与当地农妇相遇在林地,发生误会,反映右玉人淳朴好客的本质,也展现了右玉壮阔的美景。编出剧本后,排练却是难上加难,短时间培养善表演的演员也是赶牛上树,又是自己亲自上阵,充当主角,又悉心挑选了配角,稍有空就排练,一字一字练道白,一个动作反复练,不厌其烦,终于有了模样。走场轻盈,道白声昂,唱段入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正月十三如期演出。虽土场演出,观众却蜂拥观看,精绝的演艺征服所有观众,鼓掌叫好阵阵潮起。获得右卫镇闹元宵文艺活动“文艺创新奖”。

张老对戏曲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朋友,好多戏迷都加入了他的团队。由于戏迷朋友们是非专业出身,从组织到教学都是他全权负责。作为队友们的伯乐,全身心的投入让他培养出了优秀的团队。虽然戏曲占用了他大量时间和金钱,但张老说:“唱戏有助于身心健康,更有助于文化传播,希望能为百姓带去更多的精神食粮。”

2018年,央视十台“宣传右玉精神”摄制组来右玉,海选为林业作出贡献的人,摸底采访,找到张老师。他与林业结缘45年,亲历了右玉绿化的全过程,栽树一辈子,直到退休,正是摄制组合意的人选。60年代大面积栽植小叶杨(小老杨),70年代试种落叶松、油松,80年代小老杨改造,引进樟子松,栽植丰产林,90年代营造高质量混交林。而且,儿子又子承父业,当了林业工程师,一代接一代干林业。退休仍不休,痴心往扑,满溢情怀地编写讴歌右玉精神、讴歌林业的剧本,组织业余队伍宣传右玉精神。这样的人难得,当即拍板,开始紧张地制作底本,现场试拍。几天的拍摄,于2018年6月3日在央视十套隆重推出。右玉人高昂的形象出现在屏幕,那饱经沧桑,饱满热忱,满头白发而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右卫城自己的家园放声高歌,自拉自唱的高亢音律响彻祖国大江南北。

2021年,他编写现代道情戏《护树人》,在山西省群众文艺创作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张老一辈子滚爬在林地,与林业感情深厚。走进浓郁的树林,抚摸着自己亲手栽的棵棵大树,由衷之情涌上心头,带着这浓浓情意融入创作,自然流畅,是林业人倾之心底的真实再现,搬上舞台后,充分显示右玉人的精神面貌,所以获得成功。

因为酷爱,所以执着;因为追梦,一直努力。张老以此为乐趣,发挥人生夕阳余热,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把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

张老多少年的林业生涯,树木就是魂之所系,情之所恋。他在退休后唱林唱树,就是浓浓深情的寄托之地。他专门编写关于右玉人植树的故事。最早,编了小戏《二老汉相亲》《黄沙洼恋歌》。其后,《林地考“爷”》《山林夜情》反映林业人的艰苦奋斗情怀。小戏《山村正修高速路》反映发达的交通带动山村经济发展。二人台小戏《窑院风波》反映山村扶贫思想的转变。现代道情《大牛的梦》是右玉精神的精品之作。《这就是右玉》《古镇游兴》是配合县里宣传生态旅游的小戏。二人台小戏《相遇右玉》是展现右玉自然风光和精神风貌的作品。还有二人台《夸右卫》、道情表演唱《放歌右玉》、快板《如今右玉好风光》《文化惠民走山村》等作品。

张老师多年笔耕不辍,对地方戏情有独钟。右玉道情、二人台、晋剧皆为国家非遗名录,在当地颇受欢迎,也是地域文化的表现。这些剧种的传承是当地人的责任,业余文艺人更要偏重传唱。他的演唱或教唱不离这些唱段,还搬出道情、二人台、晋剧的原谱,抄录散发给大家,苦心孤诣地为此倾注心血。

他有个特点,甘为文艺付出,而且不惜辛苦、不惜钱财。右卫城初组文艺队,自己找了破房,购买乐器,上呼市买来服装,一心扑在他这个小小的演出队里。演出时,没有大型音响,一咬牙,掏5000元买来调音台、大功率音箱、高质量话筒、胸麦。镇里一有活动,张老就无偿奉献,从不说二话,舞蹈队想用随便,只要为公共服务尽管拉去。

张老最初只会拉板胡,可业余班里缺打板,花甲之年,又勤学苦练,学会了打板,后又学会了三弦、电子琴,一学就一心投入,旁若无顾,早起晚睡,上心上劲。

张老乐器学会了不少,可觉得嗓音不好听,于是就从头学声乐。已经六七十岁了,清早跑到树林咿咿呀呀练发声,就有人说“张宏世狼嚎了”,他一听就笑了。从自然声练到假声,再练混合声,从胸腔共鸣练到头腔共鸣,从二音练到钢声。不管寒风凛冽,还是雪花飘飘,张老从不间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嗓音进入高级层次,唱起来颇有歌星的味道。二人台、晋剧、道情都能来两句,流行歌出来不久就学会了。

张老这看似平淡却非常不凡的一生,收获满满。干林业唱林业,持久迷恋,情深意浓,悉心投入,满腔热情,多少年深耕不辍,也成果累累,不仅获得奖项而且在群众中收获了名望,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根明星。

73岁的张老汉依然童心不泯,壮心不已。他的口头禅:“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把居民文化生活搞得精彩纷呈,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他是别人眼里的“傻瓜”,大家都问这样做值得吗?他总是笑道:“只想通过自己一点点的努力,发挥余热,让更多的人喜欢地方戏曲,了解右玉精神,虽然力量可能微不足道,但我不会放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许多人高度评价张老,和蔼的张老却说,“这原本就是身为右玉人的本分之责啊!”多么朴实无华的话语,却让人肃然起敬。

因着这份美好的追求,张老花了许多年的努力与心血去实践,所依靠的到底是什么?是锲而不舍的定力,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他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倾注真诚且长久的爱!他从少年、青年、壮年一直在植树,退休后又以唱树的方式为右玉精神做宣传,从没停下脚步,久久为功,岂不也是一件不负时代,不负先人的壮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当益壮,传递正能量”,这是多少央视记者对张老的高度评价。张老栽的树已经根深叶茂,他倾注真情实感创作的唱树剧本,最终会沉淀为右玉文化遗产的珍贵记忆,永不褪色。

青山在,人未老,惟愿张老健康长寿,仍能继续歌唱他一生钟爱的树!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