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彩英:巧手编织幸福路,多彩剪出小康梦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彩蜜 发布时间:2022-12-02 17:18 0

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非遗传承人侯彩英

山西省右玉县这片古老厚重的文化沃土,孕育着独具特色古老的文明,民间艺术十分丰富,诸如剪纸、柳编、刺绣、陶瓷等民间艺术,像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这块土地上。在右玉,逢年过节,婚礼嫁娶都少不了一抹红。这抹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便是剪纸。本期人物专访便把目光聚焦在一位70后美女,她就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右玉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侯彩英。

侯彩英本着关心弱势群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初衷,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一双巧手,让右玉的风土人情、青山绿水在一张张剪纸上活了起来;一份情怀,让她从剪纸能手成长为带领民间艺术爱好者通过剪纸、珠编、柳编而致富的领头雁。

初绽,艺术之花

都说艺术来自于家风的熏陶。侯彩英姥姥和妈妈都是当地有名的剪纸能手,变戏法似的剪出人物、飞鸟和风景,带她走进神话般的世界,一下子就吸引了还是个小娃娃的侯彩英,那场景她“到现在也忘不了”。红窗花贴在白纸糊的木窗上,透出喜庆祥和之气,她心里按捺不住,总想尝试一下。她回忆,初学时自己剪得奇形怪状,但姥姥从来没有停止鼓励她,陪着她从最简单的技巧练起,这给了侯彩英无限信心和动力。就这样,剪纸在她心里扎了根。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剪纸产生的浓厚兴趣更是与日俱增,然而,由于学业加重,紧张的学习让她在小学毕业前就不得不暂时放下了心爱的剪刀。

一直到了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遇,让她再次邂逅了剪纸,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当时正值国家“阳光工程”的暖流在全国范围涌动之时,右玉县扶贫基金会为挖掘民间剪纸艺术,弘扬民间文化事业,举办了为期二十天的剪纸培训班,侯彩英同志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由于她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很快就迷上了剪纸艺术,也就从那时起她便与剪纸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已近不惑之年的侯彩英,为了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为了传承和弘扬右玉的民间剪纸文化,全身心地投入到剪纸的设计和剪法技巧的研究中。她常常像机器一样“连轴转”,加班加点,多少个通宵达旦,反复修改,找出差距,做到至善至美。为了尽快掌握剪功,整天剪刀不离手,常常半夜就被大拇指疼醒,就坐起来忍痛揉搓,直至减轻疼痛才能再次入睡。早晨起来,大拇指弯不回来,需要长时间推压按摩才能缓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硬是咬着牙坚持着,从未舍得放下过心爱的剪刀。她多次外出学习、参展,走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进行更系统专业化的学习,她先后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太原理工大等学校进修学习,虚心向剪纸大师求教,还于2020年被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设计艺术系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非遗大师班录取,开始了三年大学学习,使得她的剪纸创作如虎添翼,剪纸技艺突飞猛进。一幅幅既鲜活又古朴的黄土风情剪纸从她的一刀一剪、一刻一镂中流淌而出,她传承家学,开拓思路,将生活积累融入到艺术之中,独具匠心,推陈出新,屡创佳作。处女作《多难兴邦》在2008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就荣获银奖,此后创作不断,获奖无数。她在传承右玉传统剪纸的基础上,为了让作品既凸显现代元素,又不失传统剪纸的韵味,大胆将美术作品空间感与剪纸相结合,在传承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色纸,经过图片处理、分层、画、熏、剪、刻、装裱,创作出了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杀虎雄关》《八骏图》等多幅多层剪纸,她的参赛题目“多层剪纸的研发与创新”在全省农业农村领域“五小六化”竞赛中荣获优秀成果一等奖,在2021年全省“五小”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成果二等奖,她的工作室被市总工会评为“朔州市创新工作室”。

她本人为中国民协会员,山西省剪协会员,朔州市民协艺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市女子书画院副院长,市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副会长,右玉县工艺美术协会会长。现任右玉县德艺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右玉县惠农民间工艺合作社理事长,右玉县惠丰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右玉县妇联兼职副主席,右玉县人大代表。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描绘家乡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右玉的深厚情感,为民间艺术增加了绚丽的色彩。纸张旋转、剪刀飞舞、心手合一的剪纸艺术,陪伴着侯彩英,在她心底种下了对这门手艺从心生手剪再跃于纸间的厚重的情感,她以坚强的毅力和灵巧的双手走上了非遗艺术追求之路,成就了一番剪纸本领,成为屡屡荣获大奖的民间艺术家,更是当代女性励志的楷模。

艺术,匠心独具

侯彩英在家人言传身教的启蒙下,和对剪纸艺术的追随和不懈探索中,使得她的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银剪灵动,巧手勾勒镂空之美,尖头的剪刀一戳一转,在红纸间开开合合,上下翻飞;收手合刃,拈纸迎风一展,或生动活泼、或吉祥如意的图案跃然纸上。作品构思巧妙,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继承了传统的表现手法,更在长期打造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创一新的剪纸艺术形式,使她的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在同步革新,使得她的构思总在超前的思维中定格,在蓄势待发的兴趣盎然中应运而生。在秉持现代美术观念的同时,积极融合各地的剪纸特色,终成一家之风,形成了鲜明的新特色。

在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技巧,她手执金剪,创作不疲,作品多达千余幅,翻开这些剪纸,能看到她创作风格的演变,从传统题材的精细雕琢,到人物、风景的创新演绎,作品篇幅越来越大,但那股精细劲儿却一点都没有减少,每一张剪纸都体现了她的匠心与对文化的态度,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她用异于常人的坚强意志,锲而不舍,以如火纯情的剪纸艺术,不挠不折诠释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问鼎剪纸艺术的辉煌殿堂,其大气磅礴的构图和精湛的剪纸技术令人震撼。她对美的领悟和通达,对艺术的渲染和构想,日臻丰益,颇具神韵,清新脱俗,主次分明,意在烘托,自然质朴,超脱灵动。不论是花瓶的层次感、立体感,还是蝴蝶的自然灵动、颜色搭配,都有着现代艺术的自然超脱、通透唯美、典雅大气。迎合了历史发展的目光,也使得传统的艺术得到升华。作品逐渐达到了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远观有气势,近看有细节”的效果,让柔软的宣纸“立”了起来,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在构图上,超越传统的对称花虫鸟兽和福禄寿喜图案,采用传统剪纸形式与现代装饰风格相结合,或对称使每一幅作品都独具匠心,思想健康。在刀法上,突破传统的纯剪刀法,将剪、刻并用,使作品刀法更为丰富,大气之中透细腻,纯朴之中见秀美;在用材上,选用色彩多样、不易褪色的宣纸,使作品传递出一种高雅丽致的气息。这些创新元素的注入,即使剪纸艺术有了质的升华,也为她的创作方向找到了坐标,一幅幅作品无不散发出她创作的灵气,创新的激情。

她对美的领悟和通达,对艺术的渲染和构想,日臻丰益,玲珑剔透的纸感语言和对影廓造型的强调,令人赞叹不已。她的人物剪纸作品,不仅生动传神,而且饱含韵味,呈现了典型的右玉剪纸的特点,所以,行家将其作品视为是正宗原汁原味的右玉民俗剪纸,并于2017年纳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于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右玉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侯彩英擅长用剪纸宣传右玉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处处体现出她对家乡的浓浓情意和美好祝愿。

她的作品从传统题材的精细雕琢,到人物、风景的创新演绎,作品篇幅越来越大,但那股精细劲儿却一点都没有减少,每一张剪纸都体现了她的匠心与对文化的态度。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敢于创新,融入现代理念和时尚元素,创作内容不只限制于花鸟鱼虫和民间传说,国家大事、历史伟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等都是她创作的内容。

侯彩英的艺术追求不仅体现在剪纸的创新,在柳编方面也做到从传统日用品到现代工艺品的过渡。侯彩英说:“让柳编这一古老的传统技法,成为时尚的工艺,不仅需要熟练的工艺,也要做到线条流畅、疏密恰当,线与线之间收放自如、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设计,艺术是相同的,需要各方面涉猎,设计艺术作品灵感很重要”。心灵手巧且悟性高的她,渐渐地不再满足于依葫芦画瓢。为了让作品凸显现代元素,又不失传统柳编的韵味,她大胆将美术作品空间感与柳编相结合,传统的柳编独具新颖别致、造型美观的特点,让大家对三尺柳条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柳条不但能编织筐筐篓篓,而且还可以编织出高档的艺术品来。只见她左手掰起坚韧的洁白柳条,右手飞快地缠绕,若织毛衣一般,上下纷飞的指尖娴熟地穿梭在柳条间,柳条被她赋予了新的生命……

她的作品是依托右玉多元文化的土壤应运而生的一棵稚嫩小草,是伴随着右玉文明开放欢愉跃动的一粒绿色音符,是紧跟着右玉跨越发展的步伐传承弘扬的艺术。在向外界展示右玉非遗的时候,也在刻画着自己的多彩的艺术人生。她用灵巧的双手,把朴实的情感、美好的愿望倾注于剪纸、柳编上,赋予了纸张、柳条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她的艺术人生就是靠剪纸和柳编成就的。

成果,心血的凝结

从艺以来,侯彩英在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技巧,创作激情似火山喷发,创作了大量高品位、有质量的作品,一张张妙趣横生、充满浓厚传统文化、表达右玉人文故事、景点风光的剪纸作品应运而生,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在期刊报纸、主办方发表、展出、获奖、收藏。作品与时俱进,独立构思新画面,讴歌新时代精神,登上了更多展览的舞台,展示右玉风貌,剪出时代风采。

在全国人民喜迎建党百年之际,侯彩英采用套色点缀创作的作品,寻求表现形式上的突破,以百年党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采用右玉非遗剪纸为载体,用创新形式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精心制作了一幅剪纸作品《母亲船》。整幅作品运用了传统剪纸手法,圆环居中,里面党旗周围配以和平鸽与祥云,代表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共建美丽家园,祖国呈现一片祥和瑞气,寓意建党百年,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寿无疆。她希望通过剪纸这一非遗艺术,讲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此作品被三皇圣殿民俗博物馆收藏。她希望,这幅作品能让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方式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信仰力量。

右玉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侯彩英父辈就是走西口出口外谋生的人员,侯彩英从小对父辈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杀虎口情有独钟,对杀虎口长城充满了热爱。她在右玉传统单层剪纸的基础上,利用照片作原稿,经过PS图片处理,分层,打印,再用五种不同颜色的宣纸分别剪刻,然后依次套叠装裱,创作出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多层剪纸《杀虎雄关》,把古长城的雄伟壮观、古城楼的辉煌精致表现的淋漓尽致。倾注她对家乡的无限情怀。她还带领团队成员耗时近30天,用柳条编制出长260cm,宽76cm,高135cm的《雄关杀虎口》。作品以杀虎口门楼为原型,经准确测量后按比例压缩,内用铁艺做模架,外用右玉杞柳精心编制。作品正门两侧门楼各一,形制相仿,尺寸相同,墩台顶部中央有二层楼阁,面宽3间,正门中间有罗哲文先生题写的“杀虎口”三字,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五脊六兽形象逼真,极具雕梁画栋的效果。将巍峨雄伟,两楼巍峙,古色古香的杀虎口,以柳编工艺的形式搬进了艺术殿堂,成为一代雄关的精致浓缩版。作品在独具浑厚质朴,大气磅礴之中透露着细腻的情感。

▲柳编《杀虎口》

▲多层剪纸《杀虎雄关》

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病毒的艰难时刻,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管无力前往抗疫一线,仍逆境前行,以自己擅长的剪纸技艺,以剪抒怀,以纸铸魂,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出剪纸作品《万众一心战疫情》,被中国剪纸协会、山西民间剪纸协会、市妇联、市文旅局、市文联、县妇联等多个单位采用并在网上助力抗疫,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抗疫、共克难关,充分彰显了民俗剪纸的威力。为了使自己能为抗疫添砖加瓦,不仅个人捐款1000元,还摄制了“双喜”“春暖花开”等剪纸教程,在市、县妇联公众号发布,为全民宅家防控疫情解决了心情烦躁的实际。还边讲边摄制了《蝴蝶飞飞》《花开富贵》等十多节剪纸课程,被市人社局用作全市剪纸培训教程,为特殊时期的技能培训网上教学做出了贡献。

她从艺多年来,一直坚持耕耘在这块艺术沃土上,孜孜不倦。她常说,剪纸与柳编艺术是非物质文化的瑰宝,需要有更多的人去传承、去发扬光大。为此,传帮带成了她的另一工作,坚持传道授业解惑,在传承中延续着中华文化的脉络。她于2009年成立了右玉县惠丰职业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各种手工艺学员1.5万余人,很多学员已成为设计创新骨干,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她在关心弱势群体和服务乡村振兴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让大家见识了传统手工艺如何发展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特色文化产业。

她用异于常人的坚强意志,锲而不舍,以如火纯青的剪纸艺术,不挠不折诠释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问鼎手工艺术的辉煌殿堂。她受聘担任剪纸教师,激发大批学员对剪纸艺术学习的热情,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欣逢国家大力弘扬非遗文化,我也有幸致力于这份高尚的职业,我一定要把这两项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下去的”。她的作品深受大众青睐,多幅作品获奖,并在民间广为流传,不断取得的成就,更加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和拼搏精神。

如今,她创办的右玉县德艺缘科技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右玉骨干文化企业之一,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创业团队和创新实体,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她坚守在民间工艺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中,推动剪纸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她带动数百人从事民间艺术品制作,使右玉民间艺术在有效传承的同时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手工艺品制作特别是柳编制作,已成为右玉农民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途径。她带领一群热爱手工艺的草根艺人,正在孜孜不倦地将自己的爱好与事业结合起来,创造出一批既具艺术性又具实用性的文创产品,勤劳智慧的右玉人们编织着幸福的新生活,更串起了右玉民间文化熠熠闪光的明珠,展现了传统工艺制作流程和匠人精神。也就是这种工匠精神,不断感染着每一位手工艺爱好者,也是右玉剪纸、柳编等传统手工艺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支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带领一方乡亲脱贫致富,将这一手工艺发扬光大,带动了就业,助推了乡村经济振兴……她现致力于柳编的创新,与剪纸姊妹艺术的融合,以及这项传统工艺的推广传承。柳编紧跟时代研发新品、开拓市场,致力于非遗项目的跨界融合,是右玉柳编创新的生动缩影。

凭着对剪纸艺术的执着、敬业与创新,剪纸作品散发着淳厚的乡土气息,件件都是经典,把剪纸做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她们的作品向来右玉观光旅游客人出售,也是右玉人外出走亲访友时,作为地方特色礼品馈赠给亲朋好友,在当地和外地一些展厅边展边卖。柳编工艺品,有一部分是客户直接签订单购买,还有一部分和山东出口商家签订的加工合同,常年为他们编制出口产品。看到她的姐妹们有了收入,侯彩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也从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坐标。她从创业初期心里就有一个亘古不变的目标,那就是什么时候乡亲们跟上她挣钱了,什么时候她的事业就做成了。她为了这个梦想,一直在奋斗着、奋斗着,从没有停歇过执着的脚步......

创新,时代的旋律

侯彩英在剪纸艺术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剪纸销量小,就业率低,而右玉由于退耕还林,土地流转,闲散人多,她非常想寻找一个适合更多人就业的项目。2016年夏天,她陪客人去苍头河转悠,河畔密密麻麻的柳条让侯彩英眼前一亮,一下想起了外出参展参赛时见到的各种柳编工艺品,这么好的柳条,加工成产品卖,何尝不是一个让更多人致富的产业?送走朋友后,侯彩英马上和老公带上镰刀又返回了苍头河,割了一捆柳条,回来找人试编,结果令她万分欣喜,右玉柳条的柔韧度,编出的成品光洁平滑,十分养眼。右玉柳编又是右玉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一种大众化的手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受年龄、性别、场地、天气等因素限制,且柳编市场大,用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于是她有了发展柳编的念头。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发现右玉苍头河畔虽然到处都是柳树,可由于多年没有平茬,可用柳条为数不多,为了解决原材料问题,2017年春天,侯彩英高价从东北调回白杞柳种苗,试种了6亩,一年后,她从山东请来老师鉴定,柳编师傅说右玉气候四季分明,柳条生长时间长,密度大,质量好,柔韧性高,粗细匀称、色泽高雅,通过新颖的设计,可以编织成各种朴实自然、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的工艺品,非常适合搞柳编。听到这些,侯彩英更坚定了发展柳编产业的信心。

创业,精神的力量

理想是美好的,而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没有指导老师,侯彩英马不停蹄从外地请;没有学员,她起早贪黑走进千家万户,动员无业人员来学。没有经验,她带团队成员多次去了蒲县、河南、山东等地学习考察。她说:“右玉想成为传统柳编工艺的翘楚,就得不断学习创新,从使用价值走向欣赏价值及艺术价值,必须下功夫,给柳编产品植入文化新内涵,新元素,让手工艺产品升级为文化艺术品。”她成立了柳编创新工作室,让右玉柳编一直走在创新传承的路上。

在发展柳编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侯彩英自己通过借贷装修了房屋,完善了设施,布置了展厅,购置了划条机、打底架等所需设备等等。由于自产的原料不足,从外地高价购买柳条。还从山东聘请了柳编大师,举办了柳编培训班30余期,培养柳编人才1500余人,解决阶段性、季节性、家庭式就业600余人。为了培养柳编熟练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侯彩英在订单加工费3元/件的基础上,自掏腰包为员工另外补助7元/个。她非常清楚,因为柳编习艺周期长,从每天加工1件到每天加工20件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起步时不给学员补贴,每人每天做两三个挣十来八块钱,时间长了,人们坚持不下去,柳编是永远也搞不起来的。自己种的柳条用完了,就带上家人去山东买,而山东大量的柳条只在凌晨一两点开始五点结束的早市上卖,她就每天凌晨一两点起床去赶早市上挑选,早市收不够时,白天进村挨家挨户收,大暑天,马不停蹄,可这位柔弱的女人就像铁打的一样,心里只一个信念,一定要坚持下来,走到这步不容易,不想半途而废。

在侯彩英的努力下,柳编使“会编的老年人寥寥无几,年轻人没人去编”的现状得到扭转,如今,当地流传这样的顺口溜“一把锥子一把剪,马扎一坐编起来,不用出力不晒脸,足不出户就挣钱”。面临失传的右玉柳编,出现了从日常用品向艺术品跨越,借助政策的东风,经过传承创新,实现了从传统日用品到工艺品的过渡,为右玉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增加了新的血液。右玉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领导对右玉发展柳编非常看好,并给予大力支持,右玉的气候非常适宜柳条的生长和柳条的保存,是因地制宜的产物,所以可以长足发展。而且妇、老、弱、残都能从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家门就业首选的就业平台,为农村脱贫、乡村振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是无能耗、无污染、绿色环保、传统高效的优质产业,做成功了就是右玉响当当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名片,要让右玉柳编紧跟时代,研发新品、开拓市场,致力于非遗项目的跨界融合,成为右玉柳编创新的生动缩影……

说起以后的发展,侯彩英侃侃而谈:“非常感谢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为柳编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所需,为右玉闲散人员搭建了增收致富的平台,县委县政府都如此重视,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能辜负所有人的期待,再难我也要咬牙坚持。”侯彩英说到此处,眼中流露出坚定自信的目光。下一步计划新建厂房,配备更多所需设备,培养更多的柳编制作人才,产品直接从当地出口,把右玉柳编发展为当地出口创汇产品之一。

坚守,信仰的诠释

她的剪纸作品不仅仅是以其内容的丰富,给人以全新的视角,更为耐人寻味的是对传统剪纸手法的创新。近些年来,收集各地剪纸、柳编资料,集中研习,勤学苦练,不断创新,使技艺日臻成熟,作品广为流传,她成为群众认同的民间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为继承发展右玉剪纸这一民俗文化作出奉献。

在剪纸上的成绩让侯彩英已小有名气,而今她又坚定了走柳编艺术之路的信心。她用柳条编织美好的工艺品,在琳琅满目的柳编作品里,娴熟的动作背后是不断磨炼的过程,手上厚厚的老茧,便是长时间编制柳条的最好见证。她用一张红纸、一根柳条勾勒出与非遗文化传承的美丽情缘、更是在一言一行中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初心不改的民间艺术家,为非遗艺术付出的滴滴心血与汗水。

一切的艺术灵感,来源于热爱和执着,付出和努力。谈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侯彩英表示肩上的责任重大,眼前的荣誉难掩她对剪纸、柳编艺术目前所遭遇的传承与推广难的忧虑,她希望为剪纸、柳编艺术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与推广之路。

“右玉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不毛之地,通过70年坚持不懈的的植树造林,如今变为闻名遐迩的塞上绿洲,我想通过柳编这个产业诠释我们右玉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柳编的原料是柳条,大量种植柳树,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用于柳编,助力乡村振兴,一举两得。”多么平凡的话语啊,倾注的情感和分量却是沉甸甸的,这难道不就是“右玉精神”熠熠闪光的最好诠释!

谈到剪纸与柳编艺术今后如何更好的传承,侯彩英有着自己的见解:“最好的民间艺术传承是将艺术品转化为商品,有了市场价值,手艺自然就会传承下去。我现在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两项艺术生产性保护的具体创意制作中去。右玉剪纸已被列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用剪纸和柳编把右玉的文化表现出来,逐渐把剪纸和柳编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右玉文化,也希望剪纸和柳编这门手艺能通过产业化发扬光大起来。”言语之间,侯彩英对于剪纸柳编艺术的热爱,展露无遗,对艺术品转变成畅销的产品更是充满期盼。

她用柳条编织美好的工艺品,在琳琅满目的柳编作品里,娴熟的动作背后是不断磨炼的过程,手上厚厚的老茧,便是长时间编制柳条的最好见证。她用一张红纸、一根柳条勾勒出与非遗文化传承的美丽情缘、更是在一言一行中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初心不改的民间艺术家,为非遗艺术付出的滴滴心血与汗水。

目前,她带领她的非遗传承班子积极将本土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她的新梦想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上右玉剪纸和柳编,希望作品经过精美包装后引起社会关注,进而提高右玉剪纸、柳编知名度,打造地方品牌,形成产业化发展,使这一民间艺术长盛不衰。

荣誉,前进的动力

梅花香自苦寒来。侯彩英凭着对剪纸艺术的执着、敬业与创新,一张张、一件件妙趣横生、充满浓厚传统文化、表达右玉人文故事、景点风光的剪纸、柳编作品应运而生,并屡屡参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展览,她剪出了光彩、剪出了辉煌,得到了社会认可,获奖无数,各种大大小小的证书都可以放满一面墙,她先后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右玉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艺美术师、省传统工美大师、市工美大师、朔州工匠、市三八红旗手、双学双比女能手、优秀创作者等,于2022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背后,是侯彩英对信仰的诠释,对初心的坚守。这些荣誉既肯定了右玉剪纸艺术的宝贵,更褒奖了侯彩英对剪纸和柳编的执着精神,她的艺术天赋和从艺之路诠释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正能量。

一切灵感来源于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谈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侯彩英表示肩上的责任重大,难掩她对剪纸和柳编艺术目前所遭遇的传承与推广难的忧虑,她希望继续为剪纸和柳编艺术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传承与推广之路。

传承,民族的灵魂

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省非遗传承人侯彩英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侯彩英每次出去参加非遗传承会议,内心就会有很大触动。但是纯手工剪纸与柳编技艺的濒临失传也令她非常难过,更让她意识到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的责任重大。她要让她的作品用作传统文化研究、交流展演之用,为非遗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

虽然有民间俗语:“能帮十吊钱,不把手艺传”,可侯彩英不是这种风格,再忙也收徒无偿授艺,让更多人感受到剪纸与柳编的文化之美,让这些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她精心敬意做非遗文化,开展工作室、培训班, 集培训、交流、展示、推广于一体,多次举办培训班,在群众中影响广泛。在开展技术下乡活动中,带动了广大农村妇女对手工制作的积极性。把自己变成一束光去传播,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温暖他人,是侯彩英的一份社会担当。她致力为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生命力,让一颗颗热爱非遗的种子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让她的艺术人生迈入了新起点。

对于她来说,也许刚开始做剪纸是因为喜欢。而随着对剪纸、柳编艺术越来越多的了解,如今则演变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在艺术创作中,无论多苦多累,她都觉得是幸福。对她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用。而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悄然兴起且越来越壮大的民间艺术创作队伍,她和她的团队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让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更多像自己一样痴爱民俗文化的创作队伍能够创作出更多富有文化底蕴、包含创新精神的文化产品,培育右玉的民间艺术品牌,擦亮右玉非遗艺术的金字招牌。

剪纸与柳编,一种有生命的非遗艺术,侯彩英练就了一身炉火纯青的技艺,她善于将平凡变得鲜活,她在一件件形态各异、画风精美的作品中,用心血延续起了传统的艺术生命,也衔接起了古今剪纸柳编技艺的传承与希望。

多年来,她致力传承非遗传承艺术,迄今已培养的剪纸爱好者和一批剪纸新秀,依然不时奔走在赶往各个学校、社区、文化中心等地的道路上,为大家传授剪纸艺术,不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冬季寒霜,都没有阻挡她前进的脚步,在侯彩英心中,剪纸不仅仅局限在个人创作,它更是一项需要源远流长、不断传承的中国文化,只要有人愿意学,她就愿意教,大家在体验剪纸乐趣的时候,也会发现中华文明的闪光点,从而带动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因此才做的不单单是剪纸、柳编,更是在延续一种不灭的民族热情,在新时代让更多古老的文化发光发热,抒写有中国特色的文明。

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些璀璨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她也正在用实际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愿望。

带动一个人就是带动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庭,就能带动一个群体,让更多的人去体味剪纸柳编之美,让更多人依靠剪纸柳编增收致富,从而把剪纸柳编健康传承发展下去。

她的培训班办得红红火火,为右玉民俗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共同努力,一方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文化经济的发展。

她对传统技艺学员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深厚艺德,二是苦练技艺,三是丰富知识,四是大胆创新,三创——创新、创艺、创业。侯彩英给学员们讲授了右玉剪纸、柳编的历史渊源、特点、色彩、形态、类型、材料、工具、纹样及技法,在技艺培训过程中,既有理论诠释,又有实践技能指导。

近年来,她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右玉剪纸文化,并多次代表右玉走向外界,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同时走进社区、学校免费宣传剪纸文化,教授剪纸技艺,无形之中促进了右玉文化素养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她用她对剪纸艺术的贡献,得到了文化界的认可。也愿她把右玉地域文化剪纸、柳编艺术传承下去,在这片热土上后继有人,她表示今后将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绝不辜负家乡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她的认可与鼓励,继续承载着这份文化使命,将右玉剪纸、柳编艺术传承、弘扬下去,让非遗艺术文化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追逐,梦想的高度

侯彩英的工作室内摆满了带有吉祥寓意、栩栩如生的柳编作品。编织工序严谨细致,柳质柔韧细腻,色泽白皙如玉,造型美观高雅,品种丰富多彩。小小一根柳条,在柳编人的手里上下翻飞,就会变化成各种精美的日用器具和艺术品。侯彩英从简单家用品到复杂工艺型、个性化装饰及外样制作,至今仍在努力研究、开发思维,添加时尚元素设计出原创的原生态环保作品。她的梦想很简单,就是让世界都用上“右玉非遗产品”,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民间非遗文化!

巧手编织幸福路,多彩剪出小康梦。她说:“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右玉历史的见证,是右玉的软实力,作为一名省级非遗传承人,有弘扬民族文化的义务和责任,必须全身心去传承它、去弘扬它,今后,一方面计划继续举办剪纸和柳编培训班,培养更多剪纸柳编人才,另一方面,打算多了解当地民风民俗、人文故事,创作一些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剪纸,多渠道参展参赛,把右玉精神、右玉故事、右玉景象利用剪纸和柳编形式宣传出去,让更多人体味剪纸柳编之美,同时让更多人依靠剪纸和柳编增收致富,从而把这两项非遗项目传承发展下去。”

“剪纸与柳编是优秀民间技艺,是非遗文化中的瑰宝,借助手工艺品,把右玉的本土文化发扬起来,帮助部分人富裕起来,为这宝贵的民间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她铆着一股柔韧的力量奔波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在她的带领下,有一大批闲散人员参与季节性、阶段性剪纸和柳编工作,并以此增加了收入。为此,右玉电视台多次进行剪纸和柳编现场采访并作了专题报道,朔州电视台黄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也曾多次作过报道,山西经济网、黄河新闻网等多家媒体也先后报道了侯彩英带领自己的团队传承,创新右玉民俗剪纸的发展事迹,黄河新闻网朔州频道《创新右玉剪纸,传承民间文化》一文;朔州展厅中侯彩英的展区“一抹红”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右玉农展馆的特色剪纸和柳编作品,也因其形象逼真,千姿百态, 传统中不乏时尚,现代中渗透民俗的特点而备受大众喜爱,切实起到了典型带动,示范引领的作用。

“下一步计划新建厂房,配备更多所需设备,我要把柳编的产业化生产延伸下去,把企业做大,这样,也能保证我们的柳编工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侯彩英和右玉县政府、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右玉的柳编产品远销各地,这些古色古香的艺术品,不仅为中国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更将一种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深深浸润于世界每个角落。

侯彩英拥有贤淑俊美的娇容,有着谦逊和蔼的态度,有着对于艺术不断的追逐和深爱。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眼里的坚定,自信的微笑,都让她得到更多人的肯定支持。她的“侯彩英创新工作室”,是她研究艺术的地方,更是她的佳作走向祖国千家万户的大门,乃至世界艺术瑰宝绽放光彩的发源地。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