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挚笃实——读王与甘先生新著《王家屏诗词奏疏尺牍选译》的一些感想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年生 发布时间:2024-10-24 20:10 0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推出创作研究成果,6月29日上午,市文联举办王与甘《大明首辅王家屏》《王家屏诗词奏疏尺牍选译》赠书暨作品研讨会。笔者有幸受邀参会,不揣浅陋谈一些切身感想,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我是前几天收到李敏老师送来王与甘先生新著《王家屏诗词奏疏尺牍选译》的;这本书手感厚重,有633页35万字,是由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为阅读便利,该书还附带PDF电子版的光盘。

王与甘先生是王家屏的直系后人,参与“王家屏研究会”工作十余年。他著有《大明首辅王家屏》等作品,对王家屏的研究有深厚的积累。王与甘先生之前所著的《大明首辅王家屏》(2023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详细记录了王家屏的一生事迹、文学成就和政治智慧。书中信息量大、史料详实,为研究王家屏和明朝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他通过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原了王家屏相对完整的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位朔州本土的历史名人。

王家屏(公元1535年—1603年),字忠伯,号对南,山阴县河阳堡人。他以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予机务,后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致仕归里。民间以“王阁老”相称,是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王阁老”不仅在官场上贵极人臣,他还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文字不朽的篇章。

读王与甘先生新著《王家屏诗词奏疏尺牍选译》,仿佛穿越到了大明王朝,亲眼见证了王家屏先生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与文学家的风采。这本书不仅是对王家屏诗词、奏疏、尺牍的精心选译,更是对其生平事迹与精神风貌的深刻挖掘与展现。

首先,我被王阁爷的文学才华所折服。书中收录的诗词,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无论是抒发夫妻情感的细腻之作如:迢迢牵牛星、与郎共陋箪、猗兰操等;还是反映社会现实的篇章如:占雨不应、悯农等,都显得那么真挚笃实发自肺腑,让人读来感慨万千。他的奏疏更是展现了其作为史官的严谨与正直,不畏权贵,秉笔直书,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其次,王家屏的政治智慧也让人深受启发。他在官场上的种种表现,无不透露出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深邃的政治洞察力。他能够高瞻远瞩秉笔直书,以卓越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赢得了万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同时,他也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这种政治智慧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王与甘先生对王家屏诗词、奏疏、尺牍的选译也展现了王与甘先生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王与甘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并在地方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据王与甘先生称,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曾不辞辛劳多次前往国家图书馆的古籍部查阅明实录等大量相关原始史料,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深厚热情和严谨态度。查阅原始文献是文史研究和文献编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明实录作为明代历史的官方记录,包含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详细信息,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王与甘先生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这些原始史料,为其著作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文史依据。而这种不辞辛劳的查阅过程也体现了他对学术研究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寻、整理和分析资料,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四,这本书是王与甘先生自己原创的翻译和注释,凸显了他对学术研究特别是王家屏相关的学术研究的真诚与执着。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拷贝与粘贴似乎成了一种快捷而简便的方式,但王与甘先生却选择了最为传统且艰辛的道路——一个字一个字地码起来。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仅要求具备相当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组织能力,更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毅力。在翻译过程中,他不仅要准确理解原文的含义,还要将其转化为流畅、易懂的文字;在注释时,他则需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对细节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因此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凝聚了王与甘先生心血和智慧,体现了老一辈学人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对读者负责的精神。

总之,读完这本书后,再次深深地被王家屏的清廉刚正情深义重乃至悲天悯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正如雁北地区家喻户晓的民谚“王阁爷聘女儿,就这一遭了!”王阁老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词、奏疏、尺牍更是成为后世研究明史和文学的重要资料。相信《大明首辅王家屏》和《王家屏诗词奏疏尺牍选译》两部书的出版必将对推动明代文学和历史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将为更广大的读者群体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