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作家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除了深刻领略到作品直白的叙事风格和语言上“绕”的艺术特色,这个“一句顶一万句”的书名总是在我的脑袋里回旋,引发一连串关于说话的思考,并时刻反问自己一句到底能顶几句?
早就有人说过,说话是一门艺术。到底怎么个艺术法,没人说得清楚。关于说话的说法很多,诸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教导人积口德,多说好话,别出口伤人。又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听的固然顺耳,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文过饰非,似乎有糖衣炮弹的嫌疑。还有一句是兼顾说和听两个方面的,那就是俗语“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人家夸你,赞美你,有时候是人际交往的客套,有时候是逢迎,有时候是热情的鼓励。会说话的人,有的锦心绣口,有的却是口蜜腹剑,两面三刀,不管说者内心如何,好话就当好话听着,附和着笑一笑,略作谦虚给予回应即可,切不可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说话也要看对象,好话听歪了也成了坏话,婆婆捧着孙女的脸反复夸孩子脸白,这话本身没毛病,媳妇儿却恼了,她认为婆婆影射她满脸黑蚕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整岔劈的时候不可避免,能解释清楚就地化解,说明心无芥蒂;要是心存芥蒂,只能是越描越黑,越说越说不清楚,那就及时刹车。有人说话嘴直,但绝对好心,他坚持真话直说,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这样的忠言要听,这样的真人要深交,但这样的人似乎不多了。现在有很多教人如何说话的言论,什么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话没毛病,但总这么躲躲闪闪遮遮掩掩,时时处处都表现得滴水不漏,比鬼都精几成,那可真是酷到没朋友了!
教书的时候,我给学生讲句式,一般陈述句之外,有问而不答但答案就在句子里的反问句,有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并反复强调这些句式的感情色彩和艺术效果,辅以语气语调的变化,其实说的就是说话听音。话语中文字的含义占比其实并不大,语气语调眼神表情才是关键。这样一说,说话真是太难了。
我这个人一向嘴直,因为嘴直吃过大大小小不少亏,还嘴硬着,标榜自己敢说真话“虽九死其犹未悔”,简直就是个十足的铜锤!人老精,马老滑,上点岁数了,开始反躬自省,加上接收信号差,反应迟钝等因素,嘴没那么快了,反倒呈现出几分成熟气象。但还是爱说,遇到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实在错不开的时候,千万次地告诫自己少说,少说,有时候能做到,有时候是一句都不少说。不管后果如何,当下倒也畅快。就像《一句顶一万句》里那个吴摩西,其实我也一直在寻找能推心置腹说话的人,幸运的是人海虽茫茫,总有眨一下眼睛就心领神会的人,总有喋喋不休重复啰嗦说上一万句都意犹未尽的知音。
有身份的人说话一言九鼎,人家不用多说,一句顶一万句也多。也不高声说,因为人家一说,别人都得屏声敛气地听着。人家还说的慢条斯理,因为没人打断,有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一边说一边思考,字句整理的顺溜优美。有些人说话一万句也顶不了一句,所以,总是反反复复地说,为了引起注意还高声地说,急赤白脸地说,热血沸腾地说。这些人很可爱啊,至少他们的情感是滚烫的,生命是鲜活的,他们在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活着,而且在争取更好地活着。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话应该是互文见义,和知己喝酒,千杯不醉,说上一万句也不嫌多,反之,和不投机的人在一起,一喝就上头,说半句都多余。人活在这世上,衣食住行之外,总得有那么几个“说得着”的人来倾吐悲苦,分享喜悦,那些波涛汹涌的情绪就像奔腾的岩浆,总要有个出口释放一下的,否则,人就被憋出了毛病。那些在坟头哭泣的妇人,数数念念,抑扬顿挫地忆往昔,念今朝,说思念,是在和逝者倾诉;信徒诵经祈祷,是在向“神灵”倾诉;作家写作就是向读者倾诉;游山玩水是人对自然的倾诉,有些养猫养狗养花养草的人和猫狗说话,对着花草念叨,那也是一种倾诉——是一种生灵对另一种生灵的倾诉。多数人是害怕孤独的,多数人是有话要说的,只不过是,那个“说得着”的对象太难找了。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不论是“出延津”的吴摩西,还是“回延津”牛爱国,他们一直都在寻找着能说的着的人,他们在孤独中寻找,在寻找中承受更加沉重的孤独,但他们努力找了,这个过程也就成了无声的倾诉。除了说话,哭泣、呐喊,从倾诉的方式上来看,文学,音乐,舞蹈,体育、书法、绘画,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是表达和倾诉,都是能够打开我们心扉与我们一起分担生命不可言说之重的载体。这就是为什么女人长寿,开朗的人长寿,艺术家普遍长寿的原因。而那些把情绪藏得很深的人,在沉默中没有爆发的人,最终被沉默给绞杀了。
修炼内心的强大,在孤独中日渐丰盈固然很好,但毕竟人的悟性有别,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还是得有几个能说得着的人支撑着,寄情于无关功利的东西并彼此滋养成全着。且行且修行,不成佛,不成魔,做个正常的人就行了。让喜怒哀乐惧在正常区间起伏,受了委屈向亲人要点安慰,烦恼的疙瘩解不开向朋友吐吐槽,背地里发发牢骚,放个狠话,允许自己刹那间放纵一下,释放一些幼稚不成熟没修养不要紧,不是说且行且修行吗?那些幼稚不成熟没修养说明我们提升空间很大,未来可期,大可不必太压抑。当然也不必做太多的反思。三省吾身得省透了,否则极易造成精神内耗。
前一阵子,表弟给我打电话。他说:表姐啊,现在我觉得能找个说得来的人很难了。恰好我那天闲着,于是姐弟俩就聊,这一聊就聊了一个多小时。我开玩笑说,以后想说啥,找表姐就对了!
有首歌有这么一句:爱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后生啊,(我私下认为这是你个男生向女生的表白)你还是嫩了点,你以为你是谁,还想一句顶个几万句?多说几次能高了她低了你?我劝你多动动嘴,没准儿能省个几万块彩礼!你听人家那首歌是咋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等到我们老的哪儿都去不了,坐着摇椅慢慢聊……
你听!得聊呢,两个人陈谷子烂芝麻地说说,总比一个人炉火前打盹儿强吧!
不说,不说,又没少说,你在听吗?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愿你是那个“说得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