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里捏“寒燕儿”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雄鹰 发布时间:2023-04-05 14:17 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家喻户晓的诗词不仅流传千古,也让“清明”这一传统节日赋予深厚的文化色彩,殊不知,在中国北方还有一特殊的习俗便是捏“寒燕儿”,更为寒食节和“清明”这一节日增添了更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特殊意义。

相传,“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寒燕儿又叫介子推,据《中国古代美术经典式民间吉祥艺术卷》记载,寒燕儿是清明前后流行于山西北部的食品。寒燕儿有迎春纳祥之意,象征燕归春来,大地复苏。

今年清明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邀请到朔州市“双秀”非遗体验馆和姐妹们一起捏寒燕儿,体验民间传统面塑工艺,感受非遗文化传承。姐妹们经过揉、搓、剪、捏、挤、压、镶等简单操作,一只只形态可掬、栩栩如生的“寒燕儿”就在大家灵巧的双手中神奇般地绽放呈现,栩栩欲飞。有小燕子、蛇盘兔、小刺猬等等,后来人们又衍生出十二生肖等造型各异,大小不同,千姿百态的各种小动物,小巧玲珑,十分讨喜。捏好的“寒燕儿”上锅蒸熟放凉后,还要用彩笔进行着色,最后再用柳条或者花线,中间夹杂着红枣、高粱杆串联起来,用一节一节的高粱杆间隔,寓意节节高升。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还在传统的技艺里加入了彩珠、中国结等元素,让传统节日的味道更浓郁。穿成串儿的“寒燕儿”成品或装点室内或赠送亲朋好友。

听说,大人们捏寒燕儿的嘴都是向上张着,寓意将孩子们的百病都能衔出去,祝愿孩子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随着时代的变迁,寒燕儿,又增添了新的寓意,寒食节,捏寒燕儿,寓意寒冷的日子要走了,燕子飞回来了,柳树枝头又抽新芽,一切预示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满怀希望开始新的一年。从前,人们为了纪念介子推,弘扬它的“忠孝”精神,目前,人们是借捏制寒燕儿表达对子女或者子孙后代像春天给予的寓意一样:“万物复苏,好梦成真,事事顺意。”当然,恰逢清明时节,人们捏制寒燕儿时也会想起那些已故的人,浓浓地哀思之情也会融入一只只作品中,表达着人们对亲人的怀念。

四月的春风暖暖的,大街小巷到处盛开着桃花、杏花,各种迷人的花香迎面扑来,我提着一串儿捏好的寒燕儿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双秀”非遗体验馆,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也是格外的美丽。想想回家后儿子兴奋、好奇的眼神就忍不住地一个人偷偷地笑了起来。

窗外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看着家中那一串儿颜色各异、造型可爱的寒燕儿,睹物思人,脑海里经常浮现出“双秀”非遗体验馆里那个周末下午和姐妹们一起捏寒燕儿的情景,每每想起来也是乐此不疲,闻着寒燕儿散发出的股股面香,我仿佛闻到了春天的味道,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魅力和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