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春,山西平鲁人,29岁,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朔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朔州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委员,市工商联(总商会)第六届执委;平鲁区政协常委,区工商联(总商会)第五届常委,五台山印社副社长、吕梁恒庐书院副院长……
这一串串的光环背后,是一条长长的奋进路,一路艰辛,一路芬芳。
若要论书家王建春,我不是最好的人选,因为我不是专业的书家,充其量仅能算做一个并不合格的“票友”。显然,以一个业余爱好者的眼光去审视、评价一个在书法、篆刻上正异军突起的青年才俊,因为不能深入触摸到书法篆刻艺术的精髓,总是多有不妥,会让人觉得隔靴搔痒,说不到点子上。于是,真要说说建春其人的话,最多也只能从与建春的一些交集说起。
第一次见到建春,是一个及其偶然的场合。我送外孙女到一个叫做彩虹画室的地方学画,甫上二楼,满墙的书画一下就吸引了眼球,尤其是几条颇觉功夫老道的行草书法条幅。墙边一排桌子后坐着一个憨敦敦的小后生,也在定定地看着我。接着便有了我们之间几句简短的对话:
“墙上的字是谁写的?”我问。
“我。”后生回答。
“在哪学的写字?”
“河北。”依然简单到一个词。
于是,我便种下了对这个小后生的最初的印象:稚气未脱,憨厚实诚,但功夫却是了得。后来,慢慢知道了他的名字叫王建春;再后来,因为共同参与区委宣传部和文联组织的一些文化艺术活动,我们便相互认识了,并且随着认识的一步步加深,也因此知道了建春更多的情况,原来在王建春身上也曾有着很多的故事发生:
2011年,正在读高二年级的王建春,在学校的一个活动中,偶然见到一个从大学过来进行社会实践的书法研究生,一经交谈,他便被研究生不凡的谈吐和对书法深刻的理解深深吸引,就此开启了他的书法篆刻人生。次年,他远赴河北保定学习书法,在这座冀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他见到了更多的书法名人,欣赏到了更多的名家名作,精深博大的传统书法如甜美琼浆滋润了建春的心田,拓宽了建春的眼界。2013年高考,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北美院书法专业,成为一名专攻书法的大学生。在读的四年里,他沉浸在书法和金石的海洋里,就如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走进了圣城麦加一般。在这里,他潜心学习,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每一片碑帖、每一方印石都成为他膜拜的对象。河北美院是一所名家云集的院校,王建春在这座艺术的殿堂里,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在他众多的导师中,客座教授王国柱先生是他重要的引路人之一。这位全国书法兰亭奖的获得者,以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构筑了自己的人生殿宇。他的每一堂课、每一次示范,每一次谈话,都给年轻的王建春以启迪,使建春对书法的理解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学书之道,吾有三舍:曰舍时、舍力、舍银子。”这是王国柱先生一以贯之的勤学写照。他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笔耕不息,且成就非凡。建春也用自己的手中的刀笔践行着先生的信条,舍得用时间,舍得用心力,舍得大投入。建春的同学、书法家如始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在教室“最后一排靠窗的角落里,在那个早晨第一缕阳光青睐的地方,建春一坐就是四年……在那个角落里构筑了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建春常常一个人在工作室通宵达旦,奋笔疾书,只为深入颜真卿法度。”建春从大二后半学期开始参赛,尝试着能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去展示自己,去修正自己,去鞭策自己。这段时间里,他最为傲人的成绩,就是因为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而获得国家级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2018年3月,他又一鼓作气,在河北美术学院十周年教学成果展上,以一幅八尺草书清·王澍《竹云题跋》参展,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
建春在书法上,不仅长行草,亦工篆隶。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他书法初学《石鼓文》《张迁碑》,得秦汉古法,在线条运用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光是一个《张迁碑》,他就临习无数次,且颇有心得,并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尽情展现了古碑高古、朴拙、雄强、浪漫的特征,自成一家,在厚重中又显出灵动。他在全国书展的入选作品就是其最具说服力的代表。在金石篆刻上,他的作品主扬秦汉之风,笔画雄奇有力,不失方正,也不失圆融,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且成为众多书法篆刻爱好者纷纷索求的对象。齐白石老先生在论及秦汉篆刻时说:"……其篆刻别有天趣胜人者,唯秦汉人。秦汉人有过人之处,全在不蠢,胆敢独造,故能超出千古。"今天,年轻的王建春也正在金石篆刻的路上探索着,实践着,前进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创作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德润平鲁(篆刻)
但是,如果回头看去,其实在追求书法篆刻的道路上,是充满艰辛和甘苦的。回忆起习书的经历,他都记不清是自己先对书法产生了兴趣,还是书法先深深吸引了他。即使是到了今天名声渐起的时候,建春依然头脑清醒地时时鞭策自己用功。无疑,建春很勤奋,每天坚持练笔、创作,我们几乎每天都能从抖音或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他新发的作品。在他工作室的一角,垛着厚厚的一叠一叠的书法练习纸,他依然每天提笔用功,临池不辍,反复研磨,深入推求,唯恐自己做得不到位、不精细。同时,建春很谦和,即使到了今天得到书法界众多专业人士认可时,他工作依然勤勤恳恳,他待人依然彬彬有礼。即使是面对那些稚气未脱、在他工作室受教的少年儿童,也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耐心地从点划教起,从坐姿规范。所以,没用几年,他的学生就已经在国家级的中小学生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赛事中获奖了。
说实话,能同时在书法和篆刻上“双管齐下”的创作者实不多见,尤其在朔州,更不要说是平鲁这么一块小天地了。但是,王建春却独树一帜,赫然鹊起于平鲁大地,且成绩不同凡响。他的书法与篆刻从平鲁一路走来,进入了朔州市级、进入了山西省级的艺术殿堂,并且频频获奖。从2015年起,他的作品先后入展“文荣杯”第二届草书展(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山西省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山西省文联、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河北省首届艺术院系师生书画展学生组最高奖(河北省教育厅)。其后几年里,他多次在山西省、河北省、天津市、甘肃省、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书展上获奖,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直到2021年深秋,他的书法一路过关斩将,径直走进国家级书展的宏伟殿堂,标志着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在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上,建春从全国27019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选作者中最年轻的书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千淘万漉中,经过初评、复评、文字审读、现场面试考核、终评等几个环节,最终获得评委一致肯定,成为360件入展作品中的一件,而整个山西省仅有11人入选,其作品入选的难度可想而知,同时也反衬了建春在书法创作上所做出的成绩。
第九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作品
为参加入选作品作者的面试考核,建春专程来到了书展的举办地,和370多位作者齐聚武汉新洲。书展间隙,建春登上巍峨矗立在蛇山之上的黄鹤楼,远眺四周,江城美好,景色无限,三镇风光尽收眼底;极目楚天,江山无限,龟蛇锁江,长桥飞架,不尽长江滚滚流。面对此情此景,建春不禁心潮澎湃,顿觉神清气爽,感叹置身如此美好的时代,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自己只能全力奋进,力争上游,如此,方无愧于天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人闲桂花落
古人学问无遗力
如今,半年多天气又过去了,日渐成熟的建春在酝酿着更大的动作,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和刀,挥洒出更为璀璨的人生。几年来,在市、区多次的文化下乡活动中,他和众多同道一起,用手中的笔为在各条战线工作的人们送去慰问。在去年成为平鲁区政协常委之后,今年又成为了朔州市政协委员,正式走进了参政议政的行列,为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平鲁言,建春的出现,如一缕春风,为平鲁书画界送来了盎然春意,为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孩子树立了楷模。在他的工作室——怡堂建春书法工作室里,孩子们从认字习字入手,一步步走进书法的圣殿,临习书法的一撇一捺,感受书法的无限魅力。也许若干年后,他们之中会产生一个、几个或者更多个新的“建春”,甚至超越建春,形成春光灿烂、百花满园的喜人局面。于朔州言,建春的出现,为全市的书画界开拓了新的境界,书法和篆刻并驾齐驱,二者皆精,实属难能可贵,同样可以成为楷模。于山西言,于全国言,建春的出现,同样可以称之为新星闪烁,潜力无限。
春风夏雨清光满
冰墩墩 (篆刻)
建春正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前途不可限量。愿建春春光正好时,莫负春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春光渐老时,也春风拂面,留得春光常在,日月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