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边频频见到被扔弃的衣物,而且为数不少并非破烂,立马会想起童年时期,衣襟破烂补了又补那个艰俭勤劳、穷则思变、奋发图强的岁月。
在广袤的大地上,乡村的四季都有勤劳的双手在弹奏奋进的乐曲。热火朝天的耕耘,艰辛的汗水润泽,使贫瘠的田畴渐发生机,满腔的热情题写蒸腾向上的憧憬。昂扬的旋律激励着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劲头,那是难以忘怀的时代风貌。
记忆清楚的票证年代,供给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人们吃穿用是计划供应制,每人每年可凭票证购得一斤面花和丈八布匹,工农商学所有类型人口一样。在吃粮方面有所区别,农业人口截止9月30日,在户籍人口可留下一年的口粮。由于对吃粮的珍贵,所以聘女娶媳都在乎这一年的口粮,在留新粮前,聘方的社队要求将户口开走以省一人的口粮,婆家也要求将户口开回来以求留新粮。市民户按月吃供应粮,新生人口凭上户手续在粮站随即购婴儿粮,并随年龄增量……有数的物资和家底,筹划着所供养人口的生活与再生产的经济发展。
饱受饥寒人,常将衣饭珍。未经艰俭砺,难懂物艰辛。深冬岁尾,年的气氛悄然盈余了乡村,小货商的叫卖声不时地在街头回荡,粉刷墙壁的白土和炕围的红土及刷子笤帚,大小窗花纸,年画鞭炮,土陶瓦盆,碗盘瓷器,笼罗匠,钉锅磨剪的,在乡下竞相亮相。供销社的售货员扯布称棉售盐舀醋唱收唱付也比平时忙碌许多。人们扫尘刷新之后,糊窗户扯下的碎纸,经水泡后攥成圪旦再晒干叫做纸精,积攒多了用水泡粘,捣成泥膏状,把小瓮或盔扣在一平台上做模,将纸精泥膏贴拍附在小瓮周围粘连一体,待干后脱模成壳,便是一个纸精小瓮或盔。用书本纸里外都裱糊出来,是容纳米面的器具,外表再糊上烟盒纸,装饰一番,摆在简陋的屋角桌柜或土壁粮仓上,俗中见雅装饰了这农家气氛。此番情景几乎遍及家家户户。还有用胶泥照此法作成的叫泥瓮,也用来放粮。有荆条竹类编的篓、罐,可放油酒类液体,内壁涂用的材料和办法因不是本乡产物便不得而知。由此可追溯,那是个物尽其用,用之至极的岁月。
生活中的炊事用具漏勺,也叫笊篱,有古老的沿延。从字形思义,是用竹条编制,塞北乡村用荆条或柳条编制。记得在伏天,乡下人割一把筷子一般粗细的柳树枝,将粗头的皮拨开一小段绕住枝,用牙咬住粗的一头,手捏紧绕在枝上的皮,伸臂往枝稍一捋,皮顺势与枝脱离,一根白皙柔细的条呈现在眼前。熟巧粗壮的手将一根根白皙的柳条粗细搭配纵长横短交叠编织,上端稍头左右相向往回一窝攥在一起,用细的条绕紧扎牢是笊篱把,用来捞菜滤水。乡下榆柳枝条也用来编成筐篮,篮有圆的、椭圆的。筐比篮大,也可用于挎,但多用于担。容量大的能放一二百斤土豆、萝卜,叫揽筐,篮状,两人抬着过秤。山上的荆条生长慢,材质坚韧,编出的筐类比平川的结实耐用。根据材质,粗细的匀度可做鞭杆、连架拍子、杆子、筷子、筛等,自然资源充实在乡村生产方方面面,可谓是适用其值。
农业社的生产小队,养的马驴骡,除拉车犁地的功能外,将其毛也积攒起来纺绳打成口袋,装运粮食。一条口袋就有十来斤,可装百斤左右,秋天杂粮从场面入库就用毛口袋装粮,小平车转运。毛口袋破了还要织补,到了没有织补的价值时,改作他用,如背石头做垫背,是最简单的劳动防护用品。高粱杆剥去叶,顺长一破两半儿,浇喷热水,铺排在屋檐下平坦的地上,将一根绳拴在房檐,一人手抓绳站在碾骨碌上,迈动双脚为动力,使碾骨碌与人步向逆动,来回碾压高粱杆如愿以偿成扁状后,将芯瓤朝上放在平板上用条状刀压住,刀刃稍微斜向芯瓤,一手按刀,一手往后拉秸秆,秸秆皮与瓤分离脱落,皮便可以编席啦。纵横交织到预计的尺寸,将边向里叠回把头插入叠摞的席缝,一张长方形的席便编成了。横竖左右看去,一行行人字重叠在席上,家家户户都有席铺在土炕上。有句俗谜:“行行都是字,字字都是人;有它不算富,没它穷死人,”说的就是炕席。席子烂了,就用相同席条补住,席镏子也是家家户户必备小件,如同针线剪刀一样。现在,席影已从生活的时光里消失了,渐成为不留痕迹的历史。
小学生写字,用蘸笔墨水,自己钉的本子。墨水多是专用固体精料和水溶成,这种料叫墨水精,如同小扣子形状大,有纯蓝和黑蓝之分,三分钱一块(袋)。五分钱一张白色全开纸,可裁32开,钉一个本子,正面写完翻过写反面。一个蘸笔尖和杆都约三分钱,用秸秆也可以当笔杆用。把笔尖安在秸秆上,写字多了,会将秸秆撑烂,将烂处去截一小段,再安上笔尖,用线扎紧,多用几天。寒冬,墨水里掺点酒以防冻结不能用。能有一支包尖钢笔已是幸事了。有一年,我在邻村上五年级,二里路途,早饭后途经村边几棵杨树下,投掷石子打麻雀贪玩一会儿,到了学校教室,掏出书本写字,发现笔不在了,正好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立马翻回沿途寻找,在树下找到了丢失的笔,顿时失而复得的欣慰充满全身,匆忙赶回教室,老师随即登上讲台授课。至今难忘这番情景。如今,用墨水笔的已是稀少的事了,被扔弃的笔杆笔芯随处可见,我常常有捡起使用的冲动。
学生轮流值日,要早去教室生火,清洁卫生。小村子学生少,只设初级小学,一个老师教一至四个年级的语文、算术、音乐、体育。老师自己做饭、批改作业、备课,挺忙的。上高小的大孩子,要到邻近的大村跑校。有一年的儿童节,小村的学生都要到十里外大村刘晏庄联合庆祝节日,不论大小学校都准备了文娱体育节目参演比赛,记不起当时有多热闹了,但却总还是会想起这回事儿。
转眼间五六十年过去了,那勤俭时光中的欢乐还会常常浸上心头。不会忘记走过的路,更要走好今后的路,幸福的花儿会越开越红的。作者: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