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文化圈丨边云芳:书卷多情似故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01 10:20 4996 0

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下班后绕道平朔生活区,一幢小白楼前,把车停住,打开手机,“黄主席,我过来啦,就在门外,刚知道您出了新书,赶快过来取书来啦”。“哎,好好好,知道啦,这就开门”。对话结束,门打开,一束橘黄的灯光瞬间温暖了暮色。

一本装帧美观大方、飘着墨香的《书人书事》捧在手里,书人、书事、书情、书味,涓涓书香流淌在初秋的细雨里。

许是由于这本书是在写书,许是因为同样爱书、买书、读书,便就格外挂心。古诗里说,春天读书,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读书,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天读书,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天读书,数点梅花天地侬。书的事儿,总是世间风雅之事呢。

因书结友,友情就像潺潺的小溪,隽永而久长;因书说事,故事就像醇香的美酒,况味绵长;因书阅世,人生就像四季的花朵,芬芳悠长。作家与老朋友的书事往来,有葛剑雄、刘庆邦、周宗奇、阎晶明、张锐锋、苏华等名家,也有文化小哥王汉平,更有爱读书的年轻人,淡淡的浓浓的悠悠的,那是一份因时光因读书而起的牵念。买书的那些事儿,爱书之人大抵都是如此,一波三折,一喟三叹,也要淘到心仪之书,书到手了,那种激动与满足,欣喜与欣慰,需要静静咀嚼享受;丢失的那些书,想起来就心心念念,甚至失魂落魄,不知流落到哪里去了;巷道传来的觅书声,记叙了和同煤集团一位未曾谋面的掘进队队长的书事儿,令人起敬;回忆韦君宜、杏绵两位女作家的生活细节,生动风趣,当属文坛雅事。书房里的沉思,退休后的记忆,读《红楼梦》,读《创业史》,那是在读世界读光阴读自己,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刘庆邦先生在《满树芳华情未尽》中写到:他总能处理好本职工作和业余写作的关系,不忘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下自己。把内心世界落实下来,形成一件件文学作品。

内心世界该如何落实下来呢?读书和写作。一朵花一棵草一块云一只鸟,落到纸上再回到书里,万卷漫读,炉火茶鼎,煮字烹饥,人间烟云。汹涌的外在生活流所裹挟下,尽力保持独立意志,不放弃属于自己的内在生活。这样的内在生活便是读书的生活,便是书事、书情、书韵。

黄树芳主席业余创作60余年,著作等身。爱书、读书、写书,书人,书事,书情,书味,谈的是书,话的书,离不开的是书。张锐锋先生在序言中说,这部书提供了一部个人史和个人形象,提供了关于心灵的知识,提供了爱与善良的真决。理解这句话,即作家的个人史和个人形象是和书紧密相关的,心灵在书中安妥,书给予爱与真善,书成就幸福。

无论早晨或黄昏,不管静夜与黎明,室外阳光或风雨,面对那满室的书满壁的书满桌的书满床的书,或者几角旮旯,都是书都是书,只有如此,方安妥下来平静下来放心下来。目光一排一排横扫过去,仿佛检阅千军万马,随手抽一本,又如调兵遣将,坐拥书之江山,呼书之风唤书之雨,惬意美哉,岂不快哉。一年一年买书,一年一年累积,更有作家朋友文友书友相赠,还有自己写的书,书柜中有旧书有新书,有古籍有新版,有高又低有宽有窄有厚有薄,看着看着,就顺眼就喜欢就亲切,像多年故人。哦,这是黄主席的大书房。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想起这首古诗,又沐8月黄昏之烟雨霏霏,清凉蕴藉,书香萦绕,这是如何的美呢。


文字:边云芳

监制:张日东

责编:赵     静

来源:朔州作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