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文化圈丨赵振华:孩子,你在“他乡”还好吗

来源:朔州作家 发布时间:2020-05-31 13:53 480 0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若说,怀旧让人成熟,那么,我就是在怀旧中逐渐走向成熟;若说,时光似只口袋,那么,这只口袋里便装满了我从教以来的点滴。

昨天闲暇之余,收拾书橱,一相册映入眼帘,翻开相册,里面皆是我和学生之合影,或二人照,或三人照,或多人照。一张张照片就是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份份回忆,一份份回忆便是一种种心情。

翻看间,一张三人照拨动着我的心弦,一种酸楚油然而生。那是2007年六月中旬,我和我所教的初三毕业生的合影。我居中,左边一男孩已为人夫人父,而右边一男孩英年早逝。

思绪回溯到我毕业那年,分配到了我县一所乡中,此乡中曾是我上中学时的母校,当初,正处鼎盛时期,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如今,虽少了往日的辉煌,少了往日的生机,少了往日的学风,但对我而言,仍有几分亲切之感。

上班首日, 依校领导安排,我教初一语文兼班主任。当时,初一年级仅有三个班。出乎意料,到了初二下半学期,有一个班因特殊情况,学生流失,导致人数减少而“瓦解瓜分”。班里仅存的二十四名同学平均分配到另外两班。于是,我所带班级又增加了十二位新成员。更为巧合的是有五个男孩竟然和我同村,缘于此,我对他们有种特殊之感,给予特殊照顾。

这五男孩中,有一男孩为淘气者。爱捣乱,爱睡觉,爱打抱不平,偏不爱学习。基于我是班主任之因,除了在我课上不睡觉,在其它课上有觉必睡,一堆书高高垒成“墙”作掩护,远看似学习,近听呼噜声。缘于此,对症下药,我便给他分了一官半职一一副班长,上下课专门负责喊“起立”。孩子受命于上课瞌睡之际 ,奉命于老师用心良苦之间,便有自知之明,自任职以来,尽职尽责,怕喊“起立”贻误时机,以枉老师一片苦心,遂下定决心:上课与睡觉一刀两断。果真比以前认真听课了,比以前用功学习了,比以前按时完成作业了。

皆因爱打抱不平,差点闯下大祸。某次打饭期间,外班一学生不但插队,还理直气壮,他看不惯,便把那学生拉到队伍后边,两人大动手脚。因他人高马大,略胜一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从不庇护任何一个学生,奖罚分明,褒贬适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此事,他在我面前写下检讨,其因是不守纪律,打架斗殴;而我因他也在校领导面前写下检讨,其因是管理不严,管教失职。还被扣除50元班主任费,但我并没有迁怒于孩子,我暗自佩服孩子的仗义之举,惊叹孩子的侠骨风范。

其实,他是同班孩子们心中的暖男。别人有事顾不上打饭,他主动打上;别人生活费用完了,他主动借给;别人值日时,他主动帮忙……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无论老师还是孩子们,都感觉温暖如春。

因当初刚毕业,满脸是学生时代的稚气,满脑是学生时代的憧憬,满腹是学生时代的作为,和学生称朋道友,亲如兄弟姐妹。和孩子们一块住宿,一块吃饭,一块嬉戏。孩子们生病了,我领着到门诊就医;孩子们衣服破了,我给缝好;孩子们有心事了,我陪他们促膝谈心……甚至彼此开个玩笑,也纯属正常。偶尔换上件潮流服装,他们也会评头论足,或是肯定,或是否定,不管何种意思,我们都会开怀一笑,笑过之后,一切言归正传,安分守己,投入学习。

夏季某天,为了彰显青春活力,我穿了一条牛仔七分裤,裤脚红黄相间,鲜艳夺目,对城里人而言,实为普通,但对村里人而言,貌似潮流。我前脚刚迈进班门,他的一句“老师,你酷呆了!”引得其他孩子哈哈大笑,我被孩子们出其不意的言行弄得面粉耳赤,良久,我以一句“谢谢孩子们的捧场”聊以自慰,然后回归正式课堂。

有孩子们在的地方便是快乐的。尤其对于初三毕业生而言,面临升学压力,面对题海大战,增加点乐趣未尝不可!此事,我早已抛之九霄云外,而孩子记挂于心。时隔不久,他主动找我道歉,我“君子坦荡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一个莞尔一笑,一句不必在意,一个善意眼神早已“化干戈为王帛”。

6月28日乃中考之日,之前,孩子们互写赠言,互留合影,互赠礼品。我也备一留言本,任孩子们随意写,尽情说,此留言本至令保存完好无损。其中他给我写道“……回顾往事,让我欣慰的是与您相遇并成为您的学生,感谢您的关心和教诲;后悔不该惹您多次生气,对不起老师……祝您青春永驻,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孩子的片言碎语是内心独白,是肺腑之言,是情真意切。虽仅相处一年有余,但师生情深谊长。正如另一位孩子所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师送我情”  !

离校那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恋恋不舍。别的孩子相继离去,他最后一个离校,我又给他讲了考场上注意事项以及答题技巧,虽然在班里,我曾多次讲给孩子们,但再次叮嘱他。孩子也和我讲了许多自己的内心世界……最后,他噙着眼泪离开了我,离开了宿舍,离开了母校。

送走这一届毕业生,时来运转,同年八月,我调进了县城一所赫赫有名的小学。面对新环境,面对新同事,面对新学生,皆重新开始,开辟新天地,打造新天下,也暂且与昔日学生失去联系,只知他中考未能如愿以偿,便和其父经营一家小店,以塑料制品为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忽有夏季一日,噩耗传来,他早上骑摩托车进城取货,却被一辆飞驰而过的小轿车撞飞,当场毙命。其结果处理如何?全是道听途说而来,有人说肇事者逃之夭夭,有人说肇事者缉拿归案,有人说肇事者赔偿巨额……再后来也就杳无音信了。好长时间,我都为此事闷闷不乐,他当初仅有18岁,这个生命之花本该盛放的季节,就这样猝然枯萎。他走了,爱他的父母何其想念,爱他的亲人何其痛苦,爱他的亲朋好友何其忧伤。

以后的岁月,我在人生道路上一直奋勇前行,颇感生活不易,没有谁可以一帆风顺桃李春风笑傲人生;也没有谁可以始终笙歌欢畅纵马恣意指点天地。我们都是平凡且普通的人,都在各自的生活的夹缝中辗转生存,故而,我也无暇顾及此事了,也无暇去想此孩子了。此次翻看相册,尘封已久的记忆再次打开,我只能望相兴叹,捎去对孩子的问候:孩子,你在“他乡”还好吗?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作者简介:赵振华,笔名阳光。热爱生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文学。愿在有生命的文字里,不贪恋繁花似锦的十里春光,不怨叹秋色迟暮的无边苍茫。

文字:赵振华

责编:赵静

编辑:董雅琴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