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弘扬“右玉精神”丨绿色“打底” “生态+”提升右玉发展高质量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孟志龙 任振国 发布时间:2022-07-19 16:33 0

久久为功,不畏艰难,右玉县70多年把90%的沙化面积变成了56%的林木绿化率。不仅如此,右玉还拿下几张响当当的名片:全国小杂粮基地县、全国沙棘建设重点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山西省首家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这些亮眼的品牌背后,正是右玉始终坚持绿色“打底”,久久为功,转化绿、拓展绿,变生态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在更高起点、更好质量上推进绿色发展。

在右玉农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师傅正在将打捆好的燕麦装车,销往内蒙古的养殖企业,这些打捆好的燕麦一吨售价达到1600元左右,这也是企业今年接到的第三批订单。

朔州市右玉县苜蓿种植基地 销售负责人 李瑞禄:销售得挺好,截至去年年底,已经卖出80%。

因为右玉生态好,无霜期变长,这个万亩牧草种植基地去年第一次收获了第四茬苜蓿草饲料。而且牧草已经达到了进口牧草的质量标准。

朔州市右玉县苜蓿种植基地管理员 李瑞根:我们第三茬割完,第四茬又这么高了,无霜期越长产量越高,产量比以前增加20%以上,能增加四五十万元的收入。在右玉,我们的绿水青山变成我们的金山银山了。

在右玉,好生态还造就了“右玉新三宝”,它们是一斤能卖500美元的出口有机冻干小香葱,售价要高出平均的有机羊肉,还有一年产值12亿元的沙棘产业。右玉的绿水青山正依托优势产业转化为金山银山。

这一大片人工草坪,是在建的国家级青少年足球基地,22个标准足球场,将吸引全国青年球员集训。专程从北京前来投资的王东伟,他的信心正是右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精神力量。

朔州市右玉西口足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王东伟:它的海拔是1500米到1600米,这对青少年在成长竞赛训练的阶段当中是非常非常好的训练。右玉精神应该给全国青少年去弥补去提升的,这些是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的天然的基地沃土。

从“种树”到“种富”,右玉正在紧抓生态优势,为生态经济培育新动力。“生态+运动”“生态+文化”“生态+教育”……通过加快“生态+”产业融合,培育出一批自主创新品牌、优势带动项目。

几天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马文化主题公园项目落地右玉,主打以马文化沉浸式体验特色,集赛马活动、研学与营地教育、康养度假等业态于一体,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新名片。

朔州市文旅集团董事长 张猛:发展成熟以后,年营业额将突破13亿元,可带动周边区域经济总量增长27亿元以上,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能够助力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一季到四季,从国家级马术比赛到国际马拉松、自行车赛,从替代进口的优质牧草到产值倍增的沙棘产业……在右玉,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清洁能源串成了一条现代绿色的产业链。

右玉是山西第一个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2019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超过30%,2020年,新建产业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6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排名第一。

朔州市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主任 姚树山:生态上主要是做好绿化、彩化、财化,拓展绿,延伸绿,做好以生态为底,做好绿色的、生态的产业,文化上就是大力发展文化、文旅、文创产业,将文化和旅游、生态充分地融合,推动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县的经济社会蹚出一条新路。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如何在绿起来的基础上实现富起来,而实现这样一种历史发展主要是通过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这样一个省委、省政府授予的金字招牌,并且走这样一种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来实现绿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使命。右玉下一步要抓细做实四篇绿色文章,转化绿,拓展绿,提升绿,共享绿,经过我们的接续奋斗,力争到2025年转型出雏型,打造成以生态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不但把右玉的绿水青山建得更美,还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十四五期间,右玉将把旅游产业作为绿色资源和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未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将在全县经济结构中占比超过7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