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变化佐证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

来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右玉精神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文集》 发布时间:2022-07-18 14:32 0

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赵建军

(一)右玉精神打造塞上绿洲

右玉县毗邻毛乌素沙漠。历史上的右玉,风沙成患,旱灾频发,人们生活极其艰难。据《朔平府志》记载:“每遇大风,昼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禾苗被拔,房屋多摧,牲畜亦伤。”而解放之初全县粮食全年总产仅有1349万公斤,亩产不到25公斤。改革开放前的35年中有28年吃国家粮食补贴。一首地方谚语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山山岭岭和尚头,千沟万壑没水流,水旱风灾年年有,十年倒有九不收。”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全县干部群众60多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不足0.3%增加到现在的54%,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了塞上绿洲,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住久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得到了习近平、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视为的充分肯定,在全省兴起了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的热潮,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绿色是右玉人的骄傲。因为它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60多年来右玉干部群众一代接一代顽强抗争、艰苦创业得来的。“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过去对山西省右玉县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经过60多年的艰苦创业,改变了山河,染绿了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几十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不到0.3%提高到53%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19任县委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上至白头翁,下至红领巾”,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不懈中铸就了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

(二)右玉生精神是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

右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一种文化启蒙的特征,蕴涵了一种独特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精神,彰显了一种区域文化发展方向,具有很深的文化精神内涵。首先,右玉生态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对现代性理念中唯利是图和掠夺成性的价值追求进行批判的精神,走出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新的路径。右玉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种与工业文明不同的发展模式,它不是把自然作为一个无限掠夺的对象,而是作为一个可持续利用的对象,因而是一种生态文化。一种绿色文化,一种可持续文化。其次,右玉生态文化建设培养了一种可持续的思维和实践方式。60年来,右玉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发展绿色农业,达到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与统一,现已成为右玉人民的一种思维习惯。右玉的生态已进入了一种可持续的循环生长状态,形成了一种整体的、有序的和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社会管理模式。最后,右玉生态文化建设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右玉的生态建设已成为一种民有、民享和民用的文化,已成为民众生产和生活的一种基本方式。种草于荒坡,植树于山丘,形成生态家园,发展生态产业,从生态建设中致富。这种生态文化精神已经成了右玉人的一种自觉的和自我的认同。因而是一种新的文化启蒙。

(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反哺右玉精神的成长沃土

过去,10万右玉人民在60年艰苦卓绝的生态创业中孕育了右玉精神,开辟了科学发展道路,创造着科学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战略谋划,着力创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更加丰富了生态文明的底蕴和内涵,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今天,我们要用生态文明发展的硕果反哺右玉人民,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科学发展的豪情与干劲,让“右玉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丰富发展的沃土上更加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右玉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任务。右玉精神内含党带领人民凭信念、凭精神、凭勤奋干事创业,切实改变人民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正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相契合。右玉精神打造的塞上绿洲,成功佐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与可实现性。有必要在全国弘扬右玉精神,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祖国各地开花结果。

编辑: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