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年夜饭,不仅象征着团圆和亲情,更是一种独有的文化传承。“朔州八大碗”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道美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去探寻那些埋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年味儿。
走进市民刘智慧家中,厨房里一派热闹景象,灶上的锅正冒着热气,案板上,摆放着新鲜的食材,锅碗瓢盆响个不停,一家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具有朔州特色的八大碗。八大碗吃起来美味,制作工序却很繁琐,从选食材、分割、腌制、油炸到装碗、蒸熟,需经过三个多小时才能制作完成。
市民辛广说:“这个是扣肉、这是红烧带鱼,这是炸豆腐小扣肉、这是扒肘子,这个是小酥肉,这个是黄焖鸡。尤其是这个,以前叫金玉满堂,就是八宝甜饭,最后这个菜就是丸子,形容咱们以后生活永远吃不完。”
如果讲哪里“一道菜就能撑起一整桌团年饭”?那朔州八大碗必定是当地人的首选。朔州八大碗不仅是一桌菜肴,一桌家乡味道,更是品味生活和回忆乡愁的寄托。刘智慧回忆以前过年时,家中长辈精心烹制八大碗的画面历历在目,那些温馨时刻,成为了她记忆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市民刘智慧说:“我记得以前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我妈妈在炸丸子、烧豆腐,我们又忙碌在锅灶前,特别地忙碌,家里也忙,我们小孩儿也忙,都特别地快乐幸福。现在自己也成家了,工作也比较繁忙。刚好过年这个时间,我们全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我觉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吃一个团圆的饭就是年,然后重逢就是年,年就是幸福的味道。”
小朋友蒯梓煜特别喜欢过年因为过年,除了跟小朋友一起玩,和弟弟妹妹一起玩,吃好吃的等,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很有意思。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八大碗摆满了餐桌。一家人围坐,举杯欢庆,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八大碗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浓浓的亲情与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记者:张晓宇 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