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承载着人们对家的眷恋、对团圆的渴望,对旅行的热爱,也见证着铁路人的默默坚守与辛勤付出。
春运期间,朔州东站的日接发送客量达9000多人次,60多趟车次,接站的客运人员分为三个班组,每天平均接站20多次,这就意味着检查设备、检票预响、查看站台、检票、站台接车这样的流程每天要至少重复20次。面对不同的旅客,解答各种疑问,处理突发状况,这对于刚刚从学生转为铁路人的张世瑶来说,是一场体力与心力的双重考验。
朔州车务段客运员张世瑶说:“早上最早的是七点半,到晚上最晚的是十点半的那趟。压力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之前刚就是刚分下来的时候,是在朔州站学习,朔州站那个车也不是很多,没有像咱们朔州东站这样这么多车。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我起不来,最开心的事就是我昨天领了一个外国朋友,然后把他领到了那个车厢上,他一路用英语跟我说,我用我的磕磕绊绊的英语回复他,然后他还给我拍了合照,然后我觉得就是我的心里面特别的开心。”
2024年12月31日,集大原高铁正式通车,朔州由此跨进高铁时代。刚刚投入运营的朔州东站迎来了第一个春节假期,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用自己的坚守和担当,诠释着对工作的热爱,对旅客的深情。
朔州车务段工作人员姚佳说:“车上丢了一个俄罗斯特产的食品吗?现在已经到东站,您大概什么时候来取啊?今天12:00左右来取吧,您来了直接到二楼服务台拿就可以。”
“像每天这样细碎的事情很多。”朔州车务段工作人员姚佳说,车上旅客移交的这些遗失品会交到我们这里,然后由我们联系旅客来取,还有一个就是候车室捡到的这个物品由我们登记到电脑里面,如果有重点服务旅客,比如说需要帮扶的老幼残的这种,我们需要把他送上车。姐,我得走了。
采访中,姚佳突然接到了新的任务,有两名视障人士需要接站服务,她立即赶往站台。
根据旅客目的地,姚佳把两位旅客送到了对应公交站点。
从重点旅客的接送,到解答政策问题,再到帮助旅客寻找遗失的物品等等,姚佳的工作很琐碎,但她从未有过一丝厌烦和怠慢,始终耐心、热情地为旅客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因为她知道,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着旅客的期望和焦虑,只有用心答疑解惑,才能让旅客真正出行畅快。
市民王海龙说:“买的西红柿酱,还有咱们右玉的羊肉,都是咱们朔州的特产,之前东西多的话都是开车去,要不以前都是去太原倒车再去那边,然后这是第一次从朔州出发去晋城,确实快了,从那边回来主要车次也多了,速度也快了。
旅客肖健伟 陈淑琴:我们一家人,二十个,从厦门过来的,在这玩了五天,去了太原、大同、朔州这里当地的应县木塔,包括崇福寺,整个感受很好。我觉得这边历史文化很厚重,对小孩的成长,了解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非常有帮助。”
节日装饰、服务旅客、完善设施,朔州东站的工作人员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欢聚时光。归家心切的游子,坚守岗位的人员,他们共同组成了春运大幕下的一帧帧图景。
朔州车务段客运员王建峰说:“这个是我们今天朔州东站所有的一个车次了,抄写下来以后,出站有很多换乘的旅客能够很快速便捷地告诉他是先出站还是先换乘,这样不耽误他乘车。尽量把自己的力量能施展出来,让旅客体会到温暖。”
朔州东站党总支书记姚小花说:“今年是我们的第一个春运,为了让旅客留下美好的体验,我们提前研判,在客流高峰时段加人加岗,重点盯控。另外,我们还根据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如小年、春节、元宵节等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丰富旅客的旅途生活,让每一位旅客都留下美好的回忆。”
候车室内,仍熙熙攘攘、充满欢声笑语。大家分享着假期的喜悦,谈论着家乡的变化。列车缓缓启动,带着旅客们的期盼驶向远方,匆忙与欢喜交织,属于朔州东站的温暖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记者:张智宙 张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