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朔州丨张宝荣的饸饹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10-13 18:14 0

张宝荣站在大大的饸饹床前,饸饹床一起一压,吱呀一声,细细长长的饸饹流进了锅里。用榆木特制的饸饹床,散着淡淡的木头香。饸饹床的龙头,绕着红花······

同一座城,为什么好久不见?坐在临窗的椅子上,外面是熟悉的鄯阳街。匆匆而过的人。有人,停下了脚步,注视着这家小店。

这是张宝荣的饸饹店,几个月前,他在鄯阳街开了一家专做粗粮的小吃店。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店里忙活,由于是新开业不久,对于到来的每一个客人,张宝荣都会亲自招呼。

看到我们过来,他停下了手里的活,招呼我们坐下。或许是新开业,他显得有些紧张。我告诉他,有人在他的店里吃了饸饹,说好吃,便介绍了我们过来。听到是介绍过来的,他的神情自然了很多,有人介绍,这说明他的小店得到了认可。“专做荞面饸饹,是不是?”我问他。“以荞面为主。”

他边说边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敞开的厨房窗口,窗口上面挂着店里的招牌美食。三杂面饸饹、荞面疙瘩、荞面饸饹、莜面窝窝……他指着墙上的宣传画,一一向我们介绍。

张宝荣告诉我,来店里吃饭的人,点的最多的是三杂面饸饹。莜面、豆面、粉面三种面混合压制的饸饹,颜色微黄,出锅后,再浇上一勺精心熬制的猪肉什锦臊子,吃起来筋道爽口,肉香十足。“说的我们都想吃了。”我开玩笑和他说。

“一会我亲自给你们压饸饹。”他指了指厨房里的饸饹床。那是一架很长很大的饸饹床,龙头,上面系着一朵大红花。张宝荣说,压饸饹,饸饹床也很重要。这架饸饹床用的是榆木,榆木坚韧,纹理清晰,做出的饸饹床很漂亮,再加上它的强度和硬度比较适中,压出的饸饹光滑圆润,还透着一种原木的清香。我绕到正中的厨房,站在了饸饹床上,将饸饹床用力抬起,再用力压下去,吱呀吱呀……那一刻,我心里想象的味道,浓郁了整个小店。小店地方不大,由于快到饭点,每个店员都忙忙碌碌。

我们跟着张宝荣来到靠里的一间厨房,他指着一个正在和面的大姐,说店里的荞面疙瘩,莜面窝窝等粗粮都是她做的。大姐姓郝,内蒙人,来朔州几十年了。她说她做莜面、荞面这些粗粮也是这几年才开始做,之前想吃了,都是母亲和姐姐做好,专门等她来吃。她拿来两个小笼屉,把刚才活好的莜面,掰下来一块,放到右手上,两个手指夹住莜面,取一小块,在光滑的石板上,轻轻一推,再用手指一绕,一个小窝窝便推出来了。郝大姐的窝窝推得很小,却很精致,她将推好的窝窝,摆在笼屉里,摆得整整齐齐。这是一个很大的石板台子,我们要了莜面,也学着郝大姐的样子,推起了窝窝。我来朔州十几年了,最喜欢吃这里的粗粮,不管是莜面,还是荞面,豆面,糕面,每一种粗粮做出的美食,对于我来说,都是人间美味。在我们说话的时间里,各种各样的臊子和配菜摆满了石板台和橱柜。

猪肉什锦臊子、西红柿鸡蛋臊子、羊肉臊子、卤豆干、卤鸡蛋、烧猪肉……颇具朔州特色的饸饹面馆,单是这些最简单的食材,便撑起了一个店的灵魂。

郝大姐的莜面窝窝推好了,她把窝窝放到了一边,开始活荞面。她说她要做荞面疙瘩,她将活好的荞面分成大小相等的剂子,一个剂子是一碗的量。将荞面放在左手上,右手大拇指在荞面上旋转,荞面疙瘩便做成了。当一个又一个荞面疙瘩落进盘子里的时候,荞面疙瘩竟像绽开的花瓣一样。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荞面做成花的样子,美得像一幅画。“不仅好看,还好吃。”张宝荣站在了我跟前。“为什么会选择在朔州市区开一家饸饹馆?”我问他。张宝荣告诉我,他来自平鲁,他老家的村子盛产荞麦。荞面不比莜面,吃的人相对少一些,可好荞麦磨出的荞面,味道是真的香。张宝荣说,每年秋天,他都会回到村子里,到磨坊磨一些纯正的荞麦面,新下来的荞麦磨出的面香味浓郁,做出的饸饹,疙瘩更是筋道爽口,怎么吃都吃不够。他说可能是自己一来就喜欢吃荞面吧,今年创业便想着开一家粗粮馆,把平鲁村里最好的荞面做出来。“来,我给你们压饸饹。”说着,张宝荣站到了饸饹床上,饸饹床一起一压,吱呀一声,细细长长的饸饹流进了锅里。正像张宝荣说的,刚出锅的饸饹,看起来圆润光滑,挑到碗里,层层叠叠的样子,透着一种接一种的味道。

用肥瘦相间的猪肉块、黄花菜、海带、刀豆等食材熬制的猪肉什锦臊子,看起来鲜香透亮,成为了一碗饸饹最珍贵的搭配。

大碗饸饹面,大勺猪肉什锦臊子。店员将这碗饸饹面端到了我面前。我将饸饹和臊子挑起拌匀,一碗纯正的饸饹瞬间打开了味蕾。

“饸饹筋道,细嚼起来有股淡淡的面香,混着臊子,是肉香,是海带香,更是一层又一层的香,弥漫在嘴里。饸饹不同于普通的白面条,盛出的饸饹一定要趁热搅开,趁热吃,这样才能吃出饸饹的清爽。”“嗯,就是这样的,三杂面饸饹就得趁热吃,这样才能吃到最好的味道。”我没想到,我的自言自语竟得到了回应。一个女孩,站在我旁边。我以为她是店里的人,她说她也是来店里吃饭的客人。

正说着,她点的饭上来了。一碗抿豆面。我坐在了她对面。“吃抿豆面一定要放很多很多的香菜,这样才好吃。”她的笑容透着清澈。她一个人,点了一碗抿豆面,一碟小菜,外加一小碗店“好不好吃?”我问她。“好吃,因为我喜欢吃粗粮。”她又笑了。

已是中午,来吃饭的人越来越多,有个客人点了两笼莜面窝窝。郝大姐将她推好的两笼窝窝放在了锅上,窝窝推得薄,只需几分钟,便能蒸熟。

在等待打包的时间里,这个客人告诉我,他儿子特别喜欢吃莜面窝窝,蒸熟的窝窝浇上羊肉汤臊子,待羊肉与莜面充分融合,味道真是绝了。“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吃粗粮了。”他打包完,笑着走了。

临近厨房窗口的位置,坐着两个小伙子,其中一个吃的便是花瓣一样的荞面疙瘩。

我没打扰他,他低着头,将荞面疙瘩一片又一片的搂进嘴里,看他吃的样子,这碗荞面疙瘩,一定是人间美味。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不大的屋子,氤氲出各种香味。我的后面,摆着一盆龙血树,翠绿的叶子,昂扬生长。小店的墙上,写着很深的情怀。

“同一座城,为什么好久不见?”这几个字,我看了很久。窗外,匆匆而过的人。走在满是回忆的鄯阳街。我好像读懂了一种情怀。一个小山村,一处陈旧的磨坊,村子里的人拉着新下来的荞麦,莜麦,在满是麦香的磨坊里,幸福的等着……这个春天,张宝荣开了一家饸饹馆,你也许会在某一天,来到这家小店。吃一碗饸饹,见一见朋友,走走熟悉的鄯阳街。

写在最后:

那天同事和我说,哪天咱们再去吃一次饸饹吧,真的挺好吃。

从春天走到秋天,这家饸饹馆留在了鄯阳街。

我对鄯阳街,从陌生到熟悉。它的历史,它的新生,它的故事记在了多少人心里。

做家常味道,寻内心记忆。

这座小城,还会带给我们更多温暖和感动。

摄影:王芳  文字:李倩


编辑:刘薇 乔景宏(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