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应县:打好产业牌 药材变“药财”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0-13 23:49 0

黄芪,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方”。应县立足黄芪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绿色有机循环发展理念,努力建设集黄芪种植、加工、仓储、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做强优势产品品牌,助力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应县义井乡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黄芪加工车间,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工人们正熟练地修剪黄芪枝条,保留主干、去头去蒂,将黄芪修剪成节条分类码放在一侧,整个厂区飘满了沁人心脾的药香。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职工闫胜说:“我们这个黄芪刚采回来五六天了,现在进行加工剪头剪须,剪完以后晾干进行选等级。像这就是一等,这个是二等,每天能剪七八百斤。”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黄芪为主的集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在白马石乡拥有种植基地3万多亩。基地地处恒山山脉中段、北纬39°黄金纬度带,土壤质地独特,高原气候冷凉、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是最适宜黄芪生长的环境,所产黄芪药用和食用价值非常高,市场行情不断上扬。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文说:“每年从九月下旬开始采收,每天采收回来黄芪能达到一万斤左右,我们这些黄芪生长期都在五年以上,海拔一千八百多米以上,因为我们采用的模式是人种田养,黄芪品质非常好,其皂苷含量是国家药典标准的三倍多,天津、安徽、广州这些地方的许多药厂都已经提前和我们签订了订单,今年我们计划采收一百五十万斤左右,今年的市场价格比去年同期每斤上涨两元左右,去年的销售收入是两千万,今年我们预计能达到两千五百万左右。”

应县种植黄芪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全县黄芪种植面积达12万多亩。近年来,借助国家将中药材生产列入重点扶持产业的机遇,应县把黄芪产业作为山区农村经济中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不断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分散的农户抱成团,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把中药材精深加工作为提高产业附加值和效益的重要环节,让一根根黄芪经过产品创新和链条延伸,“长成”一条条产业链,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致富良方”。

应县千里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文表示:我们公司还投资五百万打造了黄芪加工厂,目前库房、晾晒区都已经建设完成,今年十月份将继续安装各类设备,逐步由黄芪初加工发展为化妆品、食品、药品、饮品等产品,打通黄芪种植向加工、流通、销售等二三产业连接的路径,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的运用,形成产品多元、功能多样的黄芪产业发展新格局。

记者:罗文平 张小菊 应县台

编辑:董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