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范和平新书《为霞尚满天》发行际
2024年12月6日上午,文友范和平将自己新出版的《为霞尚满天》一书送与我,并邀请我参加12月8日的新书品读会,新书到手我自是欣喜。晚间,我急不可耐地将“散文、诗歌”部分一气读完,掩卷细思,感悟良多。次日,特作小文一篇,以表对作者的恭贺和谢意。
著名诗人吴兆江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的,在我们平鲁区作协队伍里,范和平同志就是这样一位虽然年已古稀,却精神矍铄热血满腔的人。
范和平同志编印的书集不少,以历史性题材居多,而新书《为霞尚满天》是范和平同志以文学作品选亮相,可喜可贺。他的文学作品选分为五大部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民间故事,涉猎行业广泛,跨越年度久远。有的作品我曾经拜读过,有的作品竟然穿越了50多年的时空后如今才与读者见面,让人读来尤为亲切可信。
文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个梦想,而我们从范和平同志的文学梦想中可以看到的是他别样的人生和生命历程。谁曾想到,当年一个陶瓷工人,竟能脱颖而出,也许正是他带着文学梦想,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从工人到干部的跨越再到领导阶层的进升,谈何容易?叹为观止的是他尽管工作日理万机,却从未放弃对文学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因为爱好文学,他的生命历程有了丰富多彩的梦想,有了人生目标的向往,有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人生逆转。《为霞尚满天》无疑是对他的文学艺术的一次大展览和大检阅。纵观全书,我觉得他的这些创作源泉既来自于生活阅历,也与他的人文情怀分不开。喜爱文学是他的梦想,而文学创作是他的生命历程。
在散文“三次登临恒山见闻录”中有这样的感慨:“我笑青山颜不变,青山笑我已暮年。”这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年华老去的无奈。转而他又感慨道:“期间,世上新人换旧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难以计数的相识之人与世长辞,看祖国河山,日新月异,波澜壮阔。”由此可见他的宽广胸襟和浪漫情怀。
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中:“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必然会失去母亲。但是,一位母亲的言行举止,定会影响和教育到自己的儿女。看过《母亲》一文,我这个一般不动感情的人,也难忍热泪夺眶的冲动。当然,我也想起了因病去世的母亲。……”字字含情,句句感人。
“大灾之中党旗红,淫雨无情人有情”一文,记录的是他在高石庄乡带领党政干部抗涝救灾经历。他说:“1995年2月,我奉命来到高石庄乡任党委书记,新官上任,满脑都想着如何在穷乡僻壤为老百姓干几件实事,因此,春耕前调优种,调化肥,在几个有水源村种蔬菜,策划为村通电,以及建学校,修公路,忙得不亦乐乎。”没料到,一片丹心却遇上了一场秋雨下了10天。文中反映了他们与自然灾害开展艰苦卓越斗争的经历,情节生动,感人至深。于是,才有了他文章标题中这样的良言感慨。这既是作为一方长官的职责所系,更是他的人文情怀展现,当然,这也正是他的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心的根本所在。
在诗歌“自嘲”中写道:“退休通知捧在手,仕途从此万事悠。六十年间风雨行,四十二载欲海游。屡迎骇浪稳操舟,奋进犹如拓荒牛。丽日渐落西山后,笑对人生度季秋。”值得注意的是:诗歌中“欲海游”三个字精准地道岀了官场的凶险和宦海浮沉,“稳操舟”又显示出作者为官之道的定力和操守。“拓荒牛”写岀了自己的勤勉和开拓精神。全诗字里行间饱含深意,既对入职官场四十二年做了归纳总结,又不乏“笑对人生度季秋”的无愧和自信。
范和平同志十几年前已经离职,退休后的他工作和生活更丰富更精彩了!他说:人生后半程,我们也能重新扬帆起航。不负今日所见,不悔昨日所行,只要怀揣梦想,生活处处是新征程。只要努力,所愿即可成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与书共舞》中写道:“回顾我的前半生,书籍一直与我风雨相伴,书籍的力量使我格外坚强,书籍内涵助我直面社会,书籍的和风帮我柳暗花明……”。
是的,范和平同志的这段话语,的确是他发自肺腑之言。我深知,他的一生始终与书为友与书为伍,毫不夸张地说他的聪明才智和成长史皆归功于读书。他是我们公认的读书榜样,当然也是读书受益的典型。众所周知,范和平同志其文凭只不过是当年的一个农中生,之所以能从当年的一名陶瓷厂工人成长为一名乡镇的党委书记和区里的一名局长,退休后又被推选为平鲁区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皆得益于读书。他说“读书写作铺垫出一条艰难而又实在的人生大道,人在其中汲取知识精华,人在其中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采写中认识了历史,填补了历史,进入了历史,无愧于历史!”这就是他的人生感悟,也是他人生奋斗历程的经验之谈。
近几年来,他的佳作不断,可称得上是本区文坛名副其实的巨匠。他为平鲁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呕心沥血著书立说,做出了杰出贡献。先后写出了关于长城一带的重大战事和人物考证等几本专著,如:《长城陈列馆》《井坪古城》《凤凰古城》等,尤其是为历史名人尉迟恭的研究不辞辛劳,先后编撰了《中国门神尉迟恭》系列丛书,完成了“故里卷”“考释卷”“寻访卷”三本系列丛书,出版了发行了巜平鲁长城图志》等著作,对于研究平鲁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发展举足轻重,功不可没。
他是共和国诞生后的骄子,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国家干部,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在职期间工作一丝不苟,政绩满满。退休后,工作热情有增无减,追求卓越是他的特色。为了完成一部著作,他常常是夜以继日很少休息;为了求证一个村名的源流,他常常是反复论证造访数人;为了定位一位历史名人,他常常是走南闯北调查落实。为的是对历史负责,为的是精准无缺。
从去年开始,他又在平鲁区这块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土地上编写并建起了“长城陈列馆”;“朔平西山抗日纪念馆”;“白辛庄村史教育基地”等,还为“平鲁区博物馆”续添了不少历史资料和遗存。在继《平鲁长城图志》后又有《平鲁石刻图志》《平鲁民俗图志》,均为他呈编。这些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我们从范和平同志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可以看出:人生漫漫,风雨同行,但只要有热爱相伴,即使岁月漫长,也能勇敢前行,等待那一树繁华似锦。
在人生路上,我发现有的人年华未逝心已老,而有的人虽历风雨却雄心壮志,热血沸腾。范和平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不为过去而遗憾,不为未来而忧虑的人。正是:莫道夕阳已向晚,且看霞光尚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