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收获季节。我的文友、挚友原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公安处老处长王斌,第四本个人自费出版新书《我的平朔我的家》印刷成册,并亲自签名赠送与我,深表感激之情,敬佩之情。工作之余细细翻看品读,全书图文并茂,史料详实,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既是一本反映平朔三代人勇立潮头,善为人先的历史文献,又是一本饱含深情的教科书。王斌老处长新书的出版发行,将对后人了解平朔、记忆平朔、宣传平朔、建设平朔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远意义。作为老处长众多文友中年龄最小的文友,我思绪万千,感慨万千,不由怀想起我与平朔的情缘往事,向老处长学习应该拿起笔写写平朔。
说起我与平朔的相识,已经有20年的光阴了,人们都说光阴似箭,我对此有真切的体会。与平朔一起奋进、奋斗的记忆太多太多,不断充盈着我的脑海,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结缘平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二哥通过招工成为安太堡露天矿一名聘用工,在矿上驾驶170D重型卡车。每个星期休班回来一趟,常听二哥介绍露天矿大卡车轮胎有多高,性能有多先进,企业福利待遇有多丰厚等等。出于好奇心中便埋藏着一颗梦想的种子,梦想成为一名平朔矿工,也像二哥那样操作卡车挣大钱,让人刮目相看。
2004年年初,我在矿山文学爱好者郑春梅和二哥的引荐帮助下从老家应县水磨村招聘来到,被誉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安太堡露天矿,也成为一名重型卡车司机,一下子从农民转变为煤矿工人。
我清晰记得,我第一天来平朔生活区公寓C楼报到的时候,感觉到平朔的伟岸和气势,到处都觉得很新鲜,当时我想着,我一定要在这里努力拼搏,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当时心中不只是喜悦,更多的是责任和使命。临行前,年迈的老父亲而且叮嘱我:“到了矿上好好干”。我始终牢记父亲嘱托,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
奉献平朔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我操作的170D重型卡车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水平最先进的卡车,最大载重150余吨,一台价值1000多万元。面对驾驶室大大小小的按钮和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时,对于只有高中文化的我来说,要想掌握洋设备操作技能难度可想而知。但我坚信:“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为了尽快掌握重型卡车操作技能,我就像海绵吸水似的,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每天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把培训师傅讲的都记在本上,回家后再仔细琢磨。在那段时间里,我终日如醉如痴、废寝忘食,下班坐班车回家,到站竟忘记下车。回到家里,还对照重型卡车培训教材、技术参数仔细琢磨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脱胎换骨似的三个月培训后,我成了第一个独立上岗作业的新司机。
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把“做一名业务拔尖、技术精湛的卡车司机”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追求,把生产一线作为实现梦想的大舞台。年年安全生产无事故,月月无违章,班班产量名列前茅,并取得重型卡车司机工种中级技师职称,成为班组安全生产佼佼者和技术大拿。
重型卡车司机,对于别人而言,可能只是一个称呼,然而,对于我而言,它是一种光环,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寄托。在安太堡露天矿干了20年的卡车司机,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中工作。而我所做的,就像平朔之歌《大地之子》所唱的,“为了挖掘乌金,与寂寞冷清相伴……”。
热爱平朔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还发挥自己爱好新闻写作和摄影特长,上班努力工作并留心一些安全生产新闻素材和文学素材,每天下班后不管多累,时间多晚,都要挤出时间学习、看书,练习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当夜深人静时,我还在一字一句推敲。刚开始为班组办内部小报和板报,活跃班组职工文化生活,并学会了用电脑给报刊发稿子。我的写作,从一开始的“小豆腐块”到“长篇大作”写起,自己越写心致越高,越写觉得越快乐。有时我牺牲休班时间,不知疲倦地走进矿坑采掘作业现场,一次次按下相机快门,真实记录生产一线矿工忘我工作的工作场景和宏伟壮观的露天采掘现场,抒发更多的平朔梦,矿山情。
2019年由国家一级作家、著名煤矿作家,原朔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工会主席黄树芳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文化小哥——王汉平》,洋洋洒洒近万字,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我的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之路以及背后故事,文章在各种新闻媒体和文学刊物陆续刊登后,对我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有句话说的好:一滴水溶入大海它将变成永恒,一个人钟情于自己的平凡岗位,他的人生就会更精彩。为了这平凡的岗位,为了这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我将继续奉献出我的光和热!
感恩平朔
闲暇阅读厚厚的《平朔矿志》,作为平朔大家庭一员,我为平朔4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自豪,可以说平朔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煤炭工业在改革中起步、在开放中发展、在创新中突破,不断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的40年,是一代又一代平朔人勇立潮头、善为人先的40年。平朔取得的重大成就数不胜数,我也为其中有我的一份奉献而感到骄傲。
20年前的今天,平朔写入了我的故事,我也载入了平朔的记录,我想,这应该就是彼此生命的切入吧。20年的时间,我目睹了平朔的发展,平朔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在我心里,我觉得,平朔就像是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工作的技能,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又像是一个好朋友,陪在我的身边,陪着我,鼓励我,让我有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动力。
20年来,我感激平朔给我提供了工作的机会和很好的成长的平台。20年来,与企业结下了深厚的情缘。班组师傅们一次次的安全叮嘱,一声声温暖的生活关怀,都给我很大的鼓励。企业好像一个大家庭,企业里的每名员工就如我的父母和兄弟。所在班组和矿、集团公司各级领导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给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我工作的责任感。“羊羔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面对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帮助、支持和鼓励,我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企业,以强烈的时代感、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的事业心投入到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
今年是平朔矿区实施一体化管理改革后的重要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再建一个新平朔”的关键之年,站在如此重要的历史节点。作为70后的我是平朔日新月异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受益者,在自己成长奋斗过程中享受着矿山发展的丰硕成果,也感受着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后,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我要传承平朔改革开放基因,大力弘扬平朔改革开放精神和右玉精神,为平朔集团公司打造“能源革命试验田,再建一个新平朔”继续贡献自己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