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四方的古城依旧,新修的城门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年复一年,迎来送往,恐怕早已不识故人归。漫长而短暂的人生道路,如果说五年不长也不短,那么时隔三十二年足够漫长。我在这座小城跟着我的大姐度过难忘的中学时代,每天上学途中的所见所闻久已刻在记忆深处,在以后的人生旅程总会时隐时现。
这几年我有空就会踏上西口古道,回来看看这座古旧的小城,使劲呼吸大西口的新鲜空气,摸摸斑驳的城墙,厚重而踏实。今年的气候有点反常,年后的阳光应该是乍寒乍暖,明媚的春光过早泄露于塞北,流浪的春风早已越过雁门关口,牵引着我们一路向北。二十多度的高温骤然把我们托举到另一个高度,登上右卫古城墙,直射的紫外线有点初夏的感觉,和着缕缕春风打在我们彤红发热的脸颊。在城墙俯瞰城内,小城还是四大街纵横交错的小巷,杂草丛生的纹路不太明显,人烟稀少,曾经的旧光阴渐渐浮现在眼前。
那时上学的周末,我们总会约上三五好友上城墙边走边玩。背背课文,偶尔遇到少年的男生那种羞涩的笑容飘荡在古城墙上,塞北迟到的草芽微微露头,马兰花开在蓝天白云之下,衬托的高原天空更加悠远,这是我们不同于现在周末补课的孩子们所拥有的自由散漫的快乐时光。
下得城门,从大南街缓缓向北,是我曾经最熟悉的轨迹,路东的旅社大院,就是右玉旧城曾经的旅店,好大一处院落,我们常去有时可以从院内直接爬上城墙。现在人越来越高大上了,装修不一样,即使三五间客房也可以来个什么花样繁多的"塞纳河大酒店‘’之类。左边是农机厂,80年代初期,旧城内所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厂矿搬迁的只剩下右玉农机厂了,还有一群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每天晚上我们都去农机厂院内看日本的《排球女将》小鹿纯子那青葱靓丽身姿,顽强拼搏的精神至今记忆犹新。
往上路两边是一些比较高大的建筑,路西的照相馆是我心目中神秘的地方,每天上下班可以看到高大帅气的朱姓摄影师和他漂亮的女徒弟进进出出,我总是想透过玻璃的暗室想象照片如何从水里捞出来就会现形甚至还着色一些花花绿绿的彩色。我姐住在路东供销批发站大院,那些幽深高大的库房悄然无声在时光中静默,路西大院是一些生产资料,高大的化肥大大小小堆在院内好像一座座小山。学校不上自习时我会早晨起床去对面或院内偏僻的地方背书,尽管有点瘆人我还是喜欢那种寂静使人心颤的感觉。
沿着路两边青砖木门的屋檐下行走,中午的饭菜香味悠悠飘来。右玉中学在大东街,我们放学奔着十字街右拐,新华书店南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出现在右玉旧城街头的马英饭店,马英是当时城里城外名噪一时的女强人,集右玉城女子秀外慧中,德才兼备,精明能干的所有元素,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每天从小小的弄堂口飘出的过油肉,爆炒肉丝,卤肉味……诱惑的我是一路小跑不敢多闻那香味。
走到大饭店和对面杨猫眼的小饭店左右味道各异的菜香味夹攻,行走的路人止不住脖子左右探着,鼻翼吮吸着,口水不自觉流出来,80年代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刚达温饱线。六七十岁的杨老师傅,拿出一辈子的做饭手艺,不时亮着油光可鉴的脑门在门口吆喝着:糖油馅饼一簇链的烧卖烧卖!(不一定就这字义,凭印象)左手撩门帘,右手使劲一捏鼻子,一把鼻涕摔出门外,随手在围裙上一擦,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尽管让人看着有点恶心不雅观,但是挡不住皮薄肉香的馅儿饼香味,人们还是三三俩俩走进去小撮一顿。
我的母校右玉中小学在东街,曾经的教学质量堪称右玉一流。坐落在学校后面的宝宁寺,80年代人们虽然有一些保护文物的意识,也没现在强烈,大锁一把不让人随意进出破坏,宝宁寺内堆满破旧的桌椅板凳,我们开学时桌椅不够常到里面收罗,抬头望雕梁画栋,龙凤呈祥,年少无知对佛教和中华民族古老传承文化没什么兴趣,看不出所以然。现在走到哪里进寺庙古建筑才细心端详,感叹古代建筑师工匠的技艺超群,杰作完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春天播种的季节,左边是操场右边是菜园,一来为食堂和老师谋福利,二来学生买菜也可以优惠,一开学报名教务处负责收取150斤的积肥条。每年开学我姐得为我这150斤肥票求人,说起来既心酸又感慨。到初夏时节菠菜长势迅猛,城里不缺的是水,不像我老家小山村,吃水贵如油,油绿油绿,串台冒花都快半人高。我就在下课时跑到菜园2角、3角钱称一大捆,回教室放在书桌下,放学一路小跑回去不误姐姐做饭,秋收时的圆茴子白也是个顶个大,有十几斤重,又甜又嫩,纯天然一掐都是水,我们就当水果吃,想想遗憾,现在哪有啊!
画报,80年代出版的大众电影把我们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人们从黑,灰,蓝,白简笔画中走出来,穿上的确良,咔叽五彩缤纷的彩色面料。我们哼着《外婆的澎湖湾》,约上同学在周末揣上一两角钱走向西街的大礼堂。进入黑不隆冬礼堂内慢慢往前挤,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彼此推搡嬉闹着。那时的《庐山恋》《小花》……正在热播,陈冲,刘晓庆和小城的大礼堂一同扎根在我记忆中。记得放映员是我小外甥干爸,我和姐姐一块看电影蹭上一次还沾沾自喜,那时的物质生活匮乏而精神满足。前几年忽然有一天听说大礼堂因年久失修下雨倒塌了,莫名的烦恼难过了好一阵子。现在走在大西街只有郭虎老师的玉林书画院焕发着勃勃生机,写诗、写生的学子热热闹闹、进进出出。
北以北,北城门进来稀稀落落的房子,寥落的人影中仿佛看到我的同学们一个个从她们的院落中走出来,定睛一看不是,三十多年了,她们都各奔前程,走到另一个家中相夫教子,她们的父母已年迈或已作古。有的只有右卫艺术粮仓还在开仓纳粮。看哦,右玉原始纯朴的生态环境、粗犷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俗风情,还有境内的长城、古堡、村落、街道、民俗都展示出来了。全国各地,山南海北的画家,艺术家,文学家……汇集在这里谱写右玉的新篇章。
我也加入这宏大的艺术之流,久久不愿走出来!右玉老城有我太多太多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