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电影哭得很惨的都是幸福的人——《你好,李焕英》影评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冯静蕾 发布时间:2023-08-08 11:04 0

是穿越,还是面对

2001年的某一天,刚刚考上大学的贾晓玲在父母为她举办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升学宴上暴露了自己造假录取通知书的事情,面对妈妈旧友炫耀“自己的女儿在美国好大学读导演系,月薪八万”的境况,贾晓玲回想自己过去的种种不省心,愧疚无比。在回家的途中,妈妈骑着车子载着快二百斤的小胖妞,母女俩打趣,想象未来,其乐融融,晓玲信誓旦旦:将来月薪九万,大金链子来一条,再给您把这辆小破自行车换成敞篷车。就在此刻,一辆货车的急转弯酿成飞来横祸——贾晓玲的妈妈住院了,凶多吉少,生命危在旦夕。晓玲守候在病床边,痛苦不已,时间一点点流逝,她昏昏沉沉地入眠,竟意外地穿越回20年前。

上世纪80年代国营厂区,小卖部和红色标语,晓玲从天而降,砸在了年轻的李焕英身上。厂区医院,食堂,理发店,有年代感的排球场。贾晓玲化身“省城姑妈家表妹”与李焕英同吃同住,形影不离,充满自责愧疚的她想尽力改变妈妈的过去,使出浑身解数想逗她开心,也希望带着预言家视角能帮助她过得更加体面。

电影《你好,李焕英》海报

李焕英买电视时遇到了强劲对手,晓玲想让她成为厂里第一个拥有电视的人,便向售货员装瞎卖惨打温情牌,帮助李焕英成功拿下。

李焕英拒绝参加排球赛,但那样会错过“天大的好事”,晓玲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其他女排成员都有各自忙碌的事情,难以抽身参加比赛,凑不齐人咋整,晓玲便号召大家一起帮忙解决问题:收割小麦,帮朋友做套圈生意赚钱,买假发遮秃斑,写广播稿......

排球赛过后,沈厂长的儿子沈光林对李焕英一见钟情,贾晓玲想:要是他俩能修成正果,妈妈将会开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有钱的丈夫,优越的生活的条件,争气的女儿。于是千方百计地撮合他俩,并闹出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电影《你好,李焕英》海报

直到爸爸出场,焕英一句:我真的很幸福,你怎么就不相信呢?

才唤醒了晓玲,原来妈妈之所说只希望女儿能健康快乐皆为真心话。

现实中的晓玲进行穿越本是懊悔内疚情绪下的情感寄托,穿越作为一种幻想式补偿,本是一种逃避现实与痛苦的手段,但晓玲在穿越的过程中,得到了来自深沉的母爱的救赎:为人父母,临别于世,最放心不下的,无非只有孩子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明白了这一点后,晓玲理解了妈妈这一生的选择,涕泗横流,她也勇敢地面对了这些不完满的坎坷。回到现实多年后,晓玲独自开着当初答应给妈妈买的跑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泪水早已打湿衣襟,却抹一把鼻涕继续笑着前行。

母女之间的感情是深厚的,也是纯粹的,如果用三言两语来概括,无非就是:妈妈希望女儿健康快乐,过得幸福;女儿希望妈妈能够活得简单,理想情况下可以做自己,而不仅仅是“母亲”这一角色。在影片中,晓玲穿越回妈妈年轻的时候,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够改变她的命运,也许逆转之后,她可以走上一个更为轻松的轨道。而妈妈隐秘的爱,悄悄地隐藏自己已经得知事情真相的情况,配合女儿圆一场美梦。这份双向的爱,拥有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力量,定格为永恒的存在。母爱便是如此,在我们处于人生中的低谷,被浓夜笼罩,全然看不清身处何方,前路茫茫,种植在心底的母爱便是漫天的星光熠熠,总有一盏为你而闪烁。当我们摔入万丈深渊,不断地下坠、下坠,母爱便是在深渊万丈之下为我妈托底的人,总有一双手,可以牢牢地握紧你,无怨无悔。儿女在母爱的呵护与庇佑下长大,大树下的小幼苗茁壮成长,长大懂事后,总想还给大树一世荫凉,这是幼苗最朴素的愿望。母亲与孩子之间想要为彼此之间撑伞的循环关系,是这世间唯一的永动机。

是穿越,更是面对、直面人生中突如其来、不可预知的灾难,理解死亡,正视死亡,与缺憾和解。

看这个电影哭得很惨的都是幸福的人”

在豆瓣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感觉看这个电影哭得很惨的都是幸福的人,因为能和贾玲共鸣说明有一个很爱你的母亲,一个只想你幸福快乐无私付出的母亲。”晓玲不是一个成熟的孩子,她造假录取通知书,她为了抢到电视假装残疾博取同情......但又正是这些脱离常轨的“闹剧”得以展现出她那笨拙的爱,使其更加动人、珍贵、真实、质朴。影片结尾进行反转——原来妈妈也是带记忆而来,晓玲为妈妈做的一切努力她都看在眼里,配合晓玲“出演”,与其说是晓玲帮妈妈“圆梦”,倒不如说是妈妈陪女儿做了一场“美梦”。最后焕英一句“我宝”,并义无反顾地冲向从天而降的胖闺女时,影片泪点达到巅峰。

贾玲在发布会上说,她把心掏出来给观众看了。如果从拍摄技巧手法角度去分析此影片未免本末倒置。也许稍显不成熟的电影技巧与影片中贾晓玲对母亲笨拙的、抱有缺憾的爱一样,正因为不完美才更加令人动容。

电影《你好,李焕英》截图

冷静下来思考,关于母爱,影片也存在些许局限,例如影片中妈妈送晓玲上车后买票又退票,雪地中步行回家的场景,牺牲式的母爱确实伟大,但编剧忘记了母爱本身就很伟大,关爱本身就值得歌颂。类似的影片可以有一部,两部,但如若资本量化生产或者不能够在同一部影片中制造更多的泪点,便很难再打动观众。同时也会为受众塑造一种“母爱须是牺牲式”的误区。如何把细碎的日常生活也能拍得细腻,感人,是影视工作者需要多思考的问题。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