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黄河“几字弯”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黄河“几字弯”五省(区)十六市大型联动系列报道今天播出《乌海:沙海添绿又生金》。
乌海市是黄河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站,沙与“海”交汇,湖与城相守。曾经的乌海给人们的印象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经过一代代乌海人的不懈治理,如今的乌海绿意盎然。
乌海,地处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交汇处,这里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0多倍,绿化的难度不言而喻。防沙治沙,既要科学合理,还要因地制宜。
2023年,乌海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大会战的号角在甘德尔山脚下吹响,1500颗蒙古莸植株也一同种下,如今它们都已扎根生长,成为乌海防风治沙的利器。
治沙先要固沙,而蒙古莸恰恰就有这样的本事。耐旱、耐寒,萌蘖性强、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等优点,让蒙古莸成为了沙区、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的宝贵灌木资源。
乌海市林业和草原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韩春荣说:“蒙古莸的成功试种及其栽培技术推广,为荒漠化治理、园林绿化提供了优良树种,同时对选育节水树种具有重大意义。”
在海勃湾区金沙湾西南侧固沙工程现场,工人们分散在一座座沙丘上弯腰劳作。一捆捆干草在工人麻利的双手下被结结实实地固定在沙地中,成为防风固沙的“利器”——草方格。
乌海市自然资源局治沙造林和种苗管理科科长白玮杰说道:“根据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乌海市荒漠化面积120.45万亩、沙化土地面积34.62万亩。今年,我市结合地区实际,通过人工造灌木林、人工种草和工程固沙等措施,系统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在完成年度治理任务的基础上,多干快干,抢抓治理黄金期,跑出建设加速度,力争年内完成规划期内全部建设任务3.88万亩。目前,已完成保护修复治理任务2.99万亩,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94.3%。”
自2009年以来,乌海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6.7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8.9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3%、41.2%,先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
治沙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课题。立足地区电力消纳条件好、负荷增长空间大等优势,我市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全力打造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
近日,国轩300MW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预计项目今年9月底具备并网条件,建成后每年可提供5亿度绿电。
在国能100兆瓦集中式光伏项目现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整齐地排列在荒山上,在阳光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该项目设计年发电量1.74亿度,“光伏+治理”的建设模式,让荒山变为金山银山。
从过去的“沙进人退”到如今的“绿进沙退”,一代代乌海人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了生态治理的绿色奇迹。眼下,从热火朝天的治理现场到光伏项目的火热推进,乌海全市上下正在齐心协力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面向未来,我市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荒漠化和沙化综合防治,加快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乌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