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山阴广武明长城脚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杏林成了塞北大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近年来,当地通过深挖“杏”资源潜力,以“一朵花、一颗果、一座城”串起农文旅融合产业链,让古村焕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眼下,正值杏花绽放的时节,走进旧广武村的杏林,粉白相间的花朵缀满枝头,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这般美景的背后,离不开杏农们的悉心呵护,今年52岁的马占种植杏树已有十六七年,他告诉记者开花前要对杏树修枝,去除病弱枝、徒长枝,才能为花朵的绽放创造良好条件。
山阴县广武镇旧广武村杏农马占说: “我种的杏树2亩多,前期开花前先剪了枝,这不是开花以后就再打一支药,预防病虫,再就是弄这个农家肥,撒开肥拿旋耕机旋一下,追肥。//农家肥它(种出来的杏)口感就不一样,和咱们现在农业上的化肥(相比),肯定要比那个好吃。//用化肥的话发酸,甜度上不去。”
旧广武村凭借“古长城+杏花海”的独特魅力,成为了山阴的热门旅游打卡地。花期时,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大家穿行在花海中,拍照留念,感受春日美好。到了6月底、7月初,杏子就进入了成熟期,会再次吸引游客走进杏林,体验采摘的乐趣。去年,马占的2亩杏园依靠游客采摘,让自己的腰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
山阴县广武镇旧广武村杏农马占说道: “去年两亩地卖了1万多元,主要是外面的人采摘为主,在本地销售的情况下,销售不了那么多,外地来了游客以后可以带走一部分,这就增加了收入了。”
游客沉醉“杏”福景,农文旅融合焕生机。旧广武村的“杏”福密码,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文化遗址,更在于农文旅的深度融合。当地以古城遗址为文化内核,结合杏花期、杏子采摘季,打造“赏花+访古+采摘”特色旅游。如今,旧广武村正以“杏”为笔,在长城脚下书写着产业兴、文化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山阴县广武镇旧广武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建强表示:咱们旧广武村现在是探索打造农文旅的(发展)模式,首先就是推销咱们的农特产品,比如说咱们广武的大接杏,广武的小米、糕面这些都是咱们的一些特产。文化,咱们身后的这座古城是辽金时代遗留的,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旅游就是现在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带来了很多的游客,比如现在正值杏花花期,可以来旅游赏花,还可以到城墙里面采购一些农特产品,这样一个农文旅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很大程度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他们保护文化的意识。
记者:刘希军 聂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