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黄肥。眼下,正是螃蟹的最佳食用期,朔城区神头镇的稻田蟹长势肥美,拉开了节日市场销售大幕。
金秋时节,走进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的千亩水稻种植基地,一只只饱满的河蟹体肥爪壮。养殖大户石云宝正和工人在稻田里捕捞销售螃蟹。他说,稻田蟹最佳的收获期就是中秋节前后。
市民郄俊妮说:“我去年就买过,买回去味道挺鲜,那个(蟹)黄又多,今年早早就过来了,我怕没有呢(卖完)今年。”
朔城区绿嘉绿野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石云宝说:“这几天我们非常忙,所以接的电话非常多,一天能卖出5、6百斤吧,销量非常好。”
石云宝的稻蟹之所以抢手,不仅仅是他的养殖技术好,还得益于当地的神头泉水。神头泉属于岩溶泉群,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且水温常年保持在14℃左右,对于种植水稻和养殖稻蟹都是非常优质的水源,养出的稻蟹个大肥美、味道鲜甜。石云宝养殖稻蟹已经有四个年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精进,养殖面积也逐渐从最初的几十亩扩大到如今的300亩,稻蟹产量和效益十分可观。
石云宝说:“投入4000多斤(蟹苗),(成品稻蟹)估计是7、8千斤左右,投放市场已经将近4天了,现在客户也逐渐都在咨询,而且已走了不少,现在走了将近1500斤,效益很可观的。”
河蟹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为河蟹提供遮蔽场所和食物,稻蟹互生互利,不仅提高了水稻质量,河蟹也更加肥美,使农田产生最佳综合效益。如今,在石云宝的带动下,神头镇的“稻蟹共生”产业“一路向阳”。“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成为神头镇农户增收致富的新渠道,也成为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新亮点。
石云宝说:我们销路一点不愁销,而且现在已经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主要咱们还是产量和质量上,产量上来看满足市场完全满足不了,所以明年要扩大养殖面积。一亩地都在5000、6000元的收益,你要养殖4、5百亩地,就是几百万元,而且现在的养殖户信心特别足,现在咱们朔城区已经四五户(种植)水稻养殖稻蟹,所以明年,肯定要扩大很多很多的。
记者:丰慧 张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