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省媒关注朔州(11月6日至11月12日)》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13 11:04 0

1.【人民日报】山西朔州: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西山连着南山,草木葱茏;恢河临着七里河,清波荡漾。在山西省朔州市,“一城绿色半城河,四外青山翠若锦”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朔州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奋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朔州新画卷。

提升碳汇能力,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每年的阳春时节,朔州市都会举办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举全市之力推进朔州市生态环境建设。

聚焦“双碳”目标,朔州市积极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科学制定林业生态系统碳汇行动方案,有序实施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构筑绿色生态空间结构。截至2022年底,全市森林面积达326.9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5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9.09%。

朔州市着力推动低碳发展,有序实施碳达峰朔州行动,编制完成《朔州市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有效方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稳定下降,助力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依托光伏发电系统、地热能供热制冷系统、储能系统、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四大部分,朔州滋润机场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满足用能需求,实现零碳用电、零碳供暖、零碳制冷、零碳服务。

加强生态修复,走出煤矿资源型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新路

秋高气爽,朔州市平鲁区下面高乡杏园村荞麦喜获丰收。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经过煤矿复垦治理之后,已经变成千亩良田、丰收之仓。

下面高乡因地制宜,按照“边塌陷、边治理”的原则,开展规模化复垦,治沟道、削边坡、平梯田、叠田埂、植柠条、修路面、砌排水……截至目前,实施采煤沉陷区阶段性复垦治理6000多亩,年度生态恢复治理3000多亩。2022年9月底,朔州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治理项目被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列入山西省20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示范工程案例。

近年来,朔州市强力推进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特别是加强采煤深陷区治理,恢复生态植被,重塑地形地貌,减轻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让昔日的采煤沉陷区焕发生机、迎来新生,走出一条煤矿资源型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启动晋北地区朔州市高原风沙源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续建工程;积极推广平朔露天煤矿、后安煤矿生态综合治理经验,合理开展矿区生态治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怀仁市、朔城区、山阴县、应县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朔州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朔州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3年3月31日,朔州南山“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投产发电。

该项目投产后,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餐厨垃圾50吨;年处理垃圾29万吨,年发电量约13600万千瓦时,对改善市区及周围城镇生态环境、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朔州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守护好“塞上绿都”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聚焦扬尘污染、散煤污染、臭氧污染、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等问题,强化区域协同防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深入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确保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指标达到二级标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加快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强化污水处理厂监管,推进工业企业水质达标排放监管和处理回用,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省、市考核断面水质全面退出劣Ⅴ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

加强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安全规范处置全过程管理,提升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处置水平,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今年1月至9月,朔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9,同比下降1.0%,优良天数为214天。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为142天。9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保持Ⅲ类及以上水质,达到年度目标要求。出台《全市生态环境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专项行动方案》,加强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成备案82家。

推动绿色发展,朔州市正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奋力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数据来源:中共朔州市委宣传部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0日12版)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2.【新华社客户端】瞰中国|大美右玉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右玉县始终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创造了将“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如今,右玉处处皆风景,四季尽斑斓,良好的生态铺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之路。

制片人:马宝军

策划:杜屹然

统筹:张青

编导:王家辉

新媒体编辑:陶玲君 但汉琼

供稿来源:中共右玉县委宣传部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出品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3.【新华网】朔州山阴广武滑雪场提早造雪 静待“雪友”

广武国际滑雪场着手准备开启造雪模式。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地处雁门关外的朔州市山阴县广武国际滑雪场,近日着手开启造雪模式,迎接跃跃欲试的雪友们。

在滑雪场内,工人们正在加紧检修维护。

为让广大游客和滑雪爱好者有更加优质的滑雪体验,滑雪场目前已对滑雪装备进行全面消毒保养,滑雪大厅也进行了装修改造。

近年来,山阴县发挥广武长城带动效应,助力全域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真正把“冷资源”转化为了“热产业”。

据了解,2022年广武国际滑雪场开业,当年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最高峰达4000多人。目前,雪具大厅营业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设施设备全部进场,一些滑雪知名品牌入驻。现有雪具六千余套,能够满足初、中、高级滑雪水平的雪友对雪具的需求。

广武国际滑雪场总经理助理高育军表示,广武国际滑雪场青年公寓能够同时提供200到300人的住宿,餐饮区能够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预计可以提供400多个就业岗位。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4.【人民网】邮储银行朔州市分行绿色金融支持地方低碳转型

邮储银行朔州市分行作为成长在“右玉精神”发源地的大型商业银行,始终把绿色金融作为服务朔州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坚持用“右玉精神”铸魂立根赋能,紧扣朔州绿色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全力支持绿色转型发展战略。

右玉地处塞北高原,风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发展“风光”产业,得天独厚。丁家窑99.5MW风电项目,于2020年底投产,年理论发电量为21090万千瓦时。2022年,邮储银行向其投放贷款4.59亿元,用于支持该项目的运营,2023年再次为其授信5.2亿元,保障项目运营管理。该项目是典型的清洁能源,与煤电相比每年约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燃煤7.52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

近年来,邮储银行朔州市分行把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作为优化金融经济结构、提升业务发展质量,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同时,从强化服务创新到完善机制保障,推动实现绿色金融业务快速发展,全方位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持续为区域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绿色融资贷款7.04亿元。

下一步,该行将继续锚定“双碳”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持续为区域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张堃)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5.【山西日报】【枫桥经验在山西】“炕头”聊心事 “地头”解难事

开栏的话

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在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枫桥经验在山西”专栏,组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本地区本部门的创新发展和让人民群众贴心暖心的生动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位于桑干河畔的山阴县合盛堡乡,盛产富硒小米。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转型调整,逐渐承担起城市化建设等任务,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合盛堡乡党委从化解土地纠纷的“小切口”入手,实践运用“炕头”聊心事、“地头”解难事的“炕头+地头”工作法,把争议调处场所从办公室转移到群众炕头、田间地头,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走出了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善治之路。

坐上炕头:奏好纠纷化解“前奏曲”

因电线杆征地问题,数年前,合盛堡乡常兴村何大姐与邻村上小河村民丰某产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一直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导致争议土地无法耕种。针对这起积攒已久的信访案件,去年以来,合盛堡乡村两级干部先后5次上门坐在炕上拉家常,耐心做工作,双方最终同意乡村两级干部提出的调解意见,达成和解。

“坐上炕头是奏好纠纷化解的‘前奏曲’,我们基层干部主动上门,盘起双腿,把土地纠纷的调处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群众炕头,和他们聊聊暖心事,就能赢得群众信赖、争取工作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乡党委书记王建家说。

“在化解邻里和家庭矛盾方面,我们主要是抓早抓小。”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宁说,“对家庭矛盾、邻里矛盾,我们要做到小事不‘小视’,通过建立多渠道解决群众烦心事的机制办法,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

具体该怎么做?张宁在工作中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走进群众家中,问清楚家长里短产生的原因,了解当事方化解矛盾的意愿;接下来要想办法弄清楚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不能看矛盾‘表面’,要搞清楚矛盾之外的深层纠葛,只有搞清楚了,才能为精准化解找到办法。”说起化解矛盾的办法,张宁打开了话匣子。

据张宁介绍,为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在一线实践中,合盛堡乡党委还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律师等有威望、懂法律、知人情的人士参与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去。通过对当事人展开“一对一”的析理释法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矛盾化解率。

走进地头:打好问题解决“组合拳”

合盛堡乡西双山村是羔羊养殖大村,前些年,羊群经常从村里主街道经过,街道气味难闻,粪便污染严重。虽然有人定期打扫,但耗费财力物力不说,还收效甚微。经过乡村干部多次实地考察,决定投资3万元,在村西修建一条约300米的羊道,引导羊群从羊道经过,从而妥善解决了该村主街道羊粪污染的问题。

“遇到这样的生活、生产矛盾,我们不能一堵了之,要想办法变堵为疏。”王建家说。

就在前不久,合盛堡乡北郭庄村两户村民因土地确权问题引发矛盾。为有效化解矛盾,负责此事的合盛堡乡乡干部先是邀请村里德望较高的老人出面进行调解。随后组织多部门和矛盾双方一起来到地头,按照土地承包证现场丈量土地、现场讲解法规政策,最终均衡划定了争议地块。

“要化解好基层的纠纷和矛盾,我们乡村两级干部就要挽起裤脚、俯下身子,走进问题所在地。”在王建家看来,只有把纠纷问题的解决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田间地头,才能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公道合理地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为更好地解决土地纠纷多发、易发的难题,合盛堡乡在涉及土地权益的重要领域,突出群众参与。征地全程向村民开放、请村民参与,凡是涉及土地的事情都由政府和群众一起协商,彻底打消群众疑虑。与此同时,该乡还积极向群众发放印有土地法规政策的“口袋书”,让广大群众知晓涉及土地的法律政策。凡涉及土地征用、流转、宅基地等合同条款,均在律师指导下提前制发“涉农范本”,以避免引发矛盾纠纷。

据了解,“炕头+地头”工作法推广以来,合盛堡乡共处理征地拆迁矛盾纠纷48件,全乡信访存量也降到5年来最低水平。

常治长效:解决难题建立“好方法”

在“炕头+地头”工作实践中,合盛堡乡乡村两级干部既学会了说“土话”,也学会了走“土路”,更学会了办“土事”,形成了常治长效的工作机制。

“过去,因为灌溉问题总有矛盾纠纷发生,只有将关键问题解决,才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张宁说。原来,该乡来远村村“两委”在乡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灌溉用井出水量小的问题,对村内九眼机井配套设备进行了整修更新,并公开招标理顺了发包秩序。如今,来远村的井水不仅流量大了,灌溉水价也便宜了,村民们非常满意。

针对全乡留守老人多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关心关爱留守人员,合盛堡乡还组建了“爱心敬老”服务队。通过开展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定期开放免费“小澡堂”等志愿服务,尽最大可能解决留守老人日常生活不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努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化解矛盾纠纷的主体能调动更多资源去实施化解措施。采取在一线解难题,建立‘好方法’的途径,实现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的。”谈起在全县推广“炕头+地头”工作法的目的,山阴县委政法委书记田心世说。

而以推广践行“炕头+地头”工作法为契机,今年以来,朔州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先后制定出台《全市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关于贯彻落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助力转型发展”专项行动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指导县区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朔州市各级党委全部建立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席会议机制,并配套建立了定期会议、动态排查、领导包联、督导检查、考评激励等制度,通过加强督导调度,细化任务举措,推进基层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6.【山西日报】【奋发有为 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平鲁区与三一集团再签两个合作项目

11月10日,记者了解到,在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正式投产不到一个月之际,朔州市平鲁区与三一集团乘势而上,持续扩大合作成果,成功签订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这是朔州市平鲁区持续深化与三一集团战略合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标志着朔州市从传统煤电基地向新型绿色综合能源基地转型迈出新的步伐。

5月8日,三一集团与朔州市平鲁区达成投资建设三一朔州一期单晶硅项目的意向,通过分步投资建设,打造国内单晶硅规模最大的硅基材料生产基地、智能制造世界灯塔工厂。为保障项目的快速落地投产,朔州市、区两级不断创优服务,倾力推动项目建设。该项目从5月8日达成合作意向,9月28日正式投产,到10月6日首根单晶硅棒正式下线,创造了从项目对接到投产下线仅用151天的“朔州速度”。

据介绍,此次签约的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3.4亿元,年总产值约21亿元,预计创造就业岗位500个,将采用行业最先进的装备及技术路线,在硅片切割细线化、薄片化、大尺寸化、快切化等方面领先同行,实现更高的每公斤方棒出片数和更低的总制造成本,并通过三一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实现硅片产线的柔性排产、高效运营。同步签约的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助力三一硅能进一步完善光伏产品全产业链量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光伏新能源行业的谋篇布局,最终实现因地制宜、多场景并举、多方受益目标。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7.【山西日报】【聚焦第六届进博会】右玉展团演绎美丽乡村新图景

“这羊肉真好,可以试吃吗?”11月7日,进博会山西展厅“美丽乡村”展区,聚集了很多等待品尝右玉羊肉的客商。该展区是我省六赴“进博之约”首次开设讲述乡村振兴故事的展区。

从来饪上珍,自然好味道。“我们的羊生长周期长,肉质营养均衡,不腻不膻,味道鲜美。”在现场,山西祥和岭上农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王亚舟向咨询的客商介绍自家的产品。该公司创建于2012年,是一家羊全产业链集团公司。2021年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完成了晋兴版挂牌股改,将土地、农民、合作社与现代股份制发展模式高效整合,通过企业兜底的方式推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持续带动农民增收,使右玉的绿水青山在农民手中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展区内,同样吸引大家目光的还有野生小果沙棘与乳酸菌完美结合的乳酸菌沙棘汁、8种杂粮混合的八宝粥、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具有保健作用的黄芩山茶……据介绍,近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造就了右玉生态羊、野沙棘、小杂粮等的上乘品质,加上传统地道的加工方式,让右玉独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自然的原汁原味,目前,右玉已形成了以特色农副产品为主的十大种类200多个品种药食同源的全生命周期康养产品。

山西农到家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开心地说:“我们一直致力于让原生态、无污染的右玉农副产品‘走出去’。今天站在进博会这样的大舞台,我们‘走出去’的脚步更快了、信心更足了。”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8.【山西新闻联播】【乡村行▪看振兴】当怀仁陶瓷遇到乡村e镇

摘要:电子商务为传统产业飞速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去年开始我省布局和建设了一批乡村e镇,快速构筑山西树商兴农新优势,当朔州怀仁陶瓷小镇遇到乡村e镇,碰撞出了闪亮火花。

怀仁陶瓷历史悠久,享有美誉,但一度却是行内知名,行外无名。过去大多数工厂销售陶瓷主要靠需求方订购,色彩单一、样式单一、利润微薄,只能靠做大数量盈利。去年以来,我省培育打造省级专业镇,怀仁陶瓷渐渐打出了名气。去年一座及产品体验、产业孵化、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陶瓷e镇电商孵化中心运营而生,这里不光配套了20多个直播间,还有相应的设计,研发,运输,售后团队跟着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9.【山西日报】【旅游满意在山西——见闻·访谈·体验】千年释迦塔 暖人“心服务”

“我带着孩子感受一下历史文化、开展研学,让孩子从小多了解中国的历史,从小热爱文物、热爱祖国。景区设施齐全,各项创新服务到位,非常值得一游。”10月29日,在应县木塔景区,来自北京东城区的游客崔晓珂收获颇丰,“应县木塔是纯木结构塔式建筑,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游客在欣赏这座艺术瑰宝、体验厚重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景区细致贴心的服务。”

10月29日,正是周末。上午10:30,景区已是游客如云。“今年景区人流量明显增加,昨天游客有3500多人,今天上午游客已经达到2000余人,比往年双休日红火很多。”应县木塔景区工作人员袁丽弟告诉记者。

“应县木塔,正式名称叫佛宫寺释迦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高约67.3米,距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且最高大的纯木结构塔式建筑,这座无钉无铆、纯木结构的宝塔,屹立千年,是我国古建筑中无可争议的瑰宝。关于木塔,还有许多美丽传说……”导游韩妮妮边走边为一个旅游团队声情并茂地讲解。讲者细致入微,听者津津有味。

“为提升景区服务品质和整体形象,提高服务质量,我们打造‘心服务’服务品牌,开展了现场仪容仪表、服务用语、实操细节、服务技能等培训和重点岗位特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提出了全员服务、全员导游、全员保洁等的‘五个全员’和微笑服务、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三个服务’,全景区60余名工作人员全部投入旅游服务,切实提升景区‘颜值’与‘气质’。”应县木塔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月明向记者介绍。

“按照县委县政府全域旅游总体规划,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吸引更多中外游客,今年县里将木塔东面的净土寺开放了,与木塔互联贯通,扩大了应县木塔景区旅游景点内涵,拉大了旅游空间布局。”应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纪平介绍,“计划在距县城8公里处的龙首山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其中包含营建1:1研究性木塔,主要目的是为保护维修佛宫寺释迦塔积累经验,锻炼工匠,项目现已启动。下一步,要在确保木塔文物安全的基础上,持续做好木塔价值宣传、文物活化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

干净整洁的景区,不停播放着景区宣传视频,随处可见引导标识、导览牌、标识牌,景区设置了开水间、医务室、游客公共休息室。“我们还为游客提供网上订票、手机导游、无线讲解机等全方位服务。”工作人员孙家俊说,“木塔宏伟壮观、构造奇巧,世界建筑史上竟有此奇迹,尽显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无限魅力。木塔不仅引人入胜,这里一流的导游服务与优美环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76岁的江苏南京游客周健华老先生很是满意。

记者边走边看,在木塔至净土寺的步行街,两边搭建起了购物长廊,有售卖文创产品、农特产品的,有特色小吃,有盖章打卡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孩儿演出等,新的文旅业态,功能样样齐全,深受游客欢迎。“我女儿刚在手账册上盖章留念‘到此一游’,会给她留下美好的回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游客齐涵开心地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我县持续打造‘旅游满意在山西,魅力体验在应县’品牌,努力改善旅游营商环境、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项目、增加旅游新业态,在提升旅游硬实力和旅游服务上大做文章,旅游人气空前高涨,消费活力得到有效释放,游客获得感、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应县木塔景区共接待国内游客8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2000万元,相比往年增幅很大,‘千古奇塔’的品牌更加锃亮。”张纪平告诉记者。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0.【山西日报】【看亮点】一招“鲜”化解历年“愁”

“我们先后盘活中小制造业产业集聚园一期项目、供热、固废、污水处理等8个项目,通过统筹打包集中申报。仅此一项,就为朔州经开区筹资9个多亿,极大地缓解了财政压力。”11月1日,朔州经济开发区财政管理运营部部长霍锋水说。

一头是资产数量不少,另一头是运营财力不足,如何盘活国有资产?谁来盘活?怎样盘活?……今年以来,朔州经济开发区聚焦重点、靶向施策,积极在“盘活”二字上做文章。扎实推进“管运分离”改革,将全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园区运营、项目服务等事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给市场主体,进而实现挖掘资产价值,释放资产活力,提升利用效率,实现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市场活力,让国有固定资产从“闲宝”变“活宝”的目的。

朔州经开区依托投资运营公司打造投融资平台,将财政历年投入形成的非公益类实物资产,通过划转和授权经营方式注入投融资平台。同时,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坚持政策引导、企业运营的原则,通过进一步厘清功能、分工协作,形成“管委会+公司+资金”市场化运营模式和“建、招、融、服”全链条服务架构,实现国有固定资产提质增值。

“比如我们管辖的红旗牧场,历史问题由来已久,通过此次管运分离,对其人事、资产、章程、土地等进行了重新梳理,现在已经产权明晰,可以轻装上阵。”曹志刚是山西朔开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他看来,管运分离的效果相当明显。如今,在朔州经开区不管是厂房建设、道路施工,还是供水供暖、园林绿化,甚至金融支持、园区服务,都实现了一体化经营、一体化招商。其中,经开区管委会负责搞好顶层设计、做好产业布局规划,而园区运营、招商引资等事项则由专业的运营团队负责。

在管运分离的效果加持下,资产一经盘活,便成“一泓活水”,目前,朔州经开区已相继成立投资建设管理公司、投资运营公司等企业,分别承担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招商引资、园区运营等工作,形成“管委会+N个平台公司”的“1+N”运营模式。下一步,朔州经开区还将进一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通过强化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强化产业支撑,推动项目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1.【山西日报】【营商环境】朔州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朔州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多产业融合。图为该区科创商务园区。

“这家企业进展比较迅速,现在基本上一号、二号厂房,还有办公楼、仓库等一些配套服务设施的主体结构都已经建成。”11月8日,在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工地,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负责人魏福东笑着说。

魏福东的日常工作是负责协调解决各项目建设工地和企业遇到的问题。企业需要他们解决的难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魏福东还针对自己负责的企业,经常性地进行电话、微信联系,真正做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而像魏福东这样的员工,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里还有很多,他们常年奔波在基层一线,入企宣讲惠企政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在发展中无后顾之忧。

据了解,今年以来,朔州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园区服务中心坚定项目优先的理念,通过践行全程服务,疏解企业问题,落实惠企政策,积极建设园区招商引资“软环境”,把企业的评价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第一评价,把企业的感受和满意度作为园区服务成效的第一标准,全面促进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全速推动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达效。

作为朔州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朔州经济开发区积极打造一流的营生环境,全力为各类企业入区落户提供一流服务。目前,朔州经济开发区已累计投资40多亿元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道路、通信网络等“九通一平”工程已全部实现。标准厂房和蒸汽锅炉的建设,更是让新兴产业园区配套达到“十通一平”。同时,该区还积极整合资金、能耗指标、环境容量等要素,为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留足了空间。在一期标准厂房已经全部租赁出去的基础上,规划用地500亩、总投资近10亿元的二期标准厂房已经开工建设。

朔州经济开发区还积极推行“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为入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式”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压缩至43个工作日,注册营业执照时间3小时就可办结,项目拿地即可开工,特别是在前期费用和要素保障中,入驻在该区内的企业,地勘费、环评费、节能审查费,以及注册营业执照刻章费用都由该区补贴,用电方面符合山西14个战新产业,还可享受3毛到3毛5每度的电价。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2.【山西日报】【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乡村行·看振兴】村美民富产业兴 山乡奏响“奋进曲”——朔州市平鲁区高石庄乡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深秋的塞北,景色宜人。穿行在雁门关外的平鲁区高石庄乡,民宿庭院错落有致,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把败虎、二墩、八墩等“和美乡村”串联成线,生态玉米地里大型收割机轰鸣作业,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野里处处呈现出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平鲁区高石庄乡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昔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铺展开一幅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做大特色产业 夯实振兴之基

从平鲁区出发,沿着109国道,半个多小时就到达了高石庄乡。公路两侧山坡上,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牛群。走进周家庄村,“哞哞”的叫声宽厚而亲切,脱贫户土占义正给自家的80头肉牛添喂牧草饲料。

“我们家能变成现在这样,离不开这些牛,更得益于乡里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自从我家养了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去年光卖牛犊就收入了几十万元。”土占义的脸上满是幸福和喜悦。

周家庄村三面环山,曾经是高石庄乡典型的贫困村。如何让农民巩固脱贫成果、让钱袋子鼓起来?乡党委政府立足牧草资源丰富的实际,把目光瞄准了肉牛养殖,引导脱贫户拓宽收入来源。借助市委统战部、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等帮扶单位力量,为养殖业发展给予项目支持,培育产业活力。短短几年时间,50户村民中有22户搞起了肉牛养殖。今年8月,脱贫户张吉生带着76头肉牛和130多只羊返乡创业。目前,周家庄村有存栏肉牛984头、羊6000多只,小乡村一跃成为了晋北小有名气的养殖产业示范村。

随着养殖产业链的发展壮大,村里还成立了合作社,村集体建起了4个1500平方米的饲养棚及1个700平方米的饲料棚和800立方米的青储窖,为养殖户提供饲料、政策、技术等服务。

“村里基本形成了政府搭桥、帮扶队支持、龙头带动、合作社组织、千家万户参与的产业模式,我们脱贫户跟着党组织走肯定没错。”张吉生说。

做优致富产业 激活增收引擎

这几日,平鲁区高石庄乡八墩村一派忙碌景象。当地农民正抢抓秋收时机,起土豆、装土豆,然后把土豆运送到村里的一家加工基地——朔龙跃农产品有限公司。这是乡里引进的一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近年来,企业充分发挥辐射效应,租赁和带动高石庄乡多个村庄增加土豆种植面积,吸纳农民进厂务工。现在每年能为集体增收5万元,解决劳动力30多人,农忙时附近村民月均收入达6000元。

在高石庄乡,除了土豆,白菜和大蒜也是“拳头产品”。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这些产业近年来一直兴旺不起来。为了重塑产业品牌,市委、区委两级宣传部驻乡村工作队与店湾村“两委”及老蒜农多次座谈交流,详实考察研究店湾村大蒜的种植属性、栽培技术、产地环境、土壤气候,组织村“两委”和老蒜农去应县小石口村、内蒙古清水河县新窑村取经,探索农业增效路径。

“目前,大蒜试验种植成功,30亩土地和筹集资金基本落实,现阶段正洽谈蒜苗采购储存。经老蒜农测算估计,收成顺利的话,明年大蒜每亩纯收入能达到7000元,种植30亩大蒜可为村集体创利增收15万元。”区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志英介绍说。

产业有特色,农民有增收,乡村有活力。今年,高石庄乡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丁泉线沿线15个村开展规模化特色种植。以发放籽种化肥、直接补助、流转土地和劳动务工等多种方式带动162户脱贫户种植黄芥6000亩、荞麦4000亩。深秋时节,开车行驶在万亩连片种植园区,仿佛置身于黄绿相间的“杂粮海洋”。风起作物摇曳,画面甚是美丽。

随着杂粮种植业的扩大,乡党委政府还计划盘活国道两侧资源,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物流园区,让高石庄乡成为远近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贸易集散地。

挖掘文化资源 文旅蓄势赋能

从高石庄乡政府向北10公里路程,直达明海湖景区。国庆假期,来自内蒙古、陕西及周边地市的游客在这里畅快游玩度假。游客们一边体验水上活动的刺激与惊险,一边感受生态民宿的浪漫与简约。景区人来人往,欢歌笑语不断。

高石庄乡是平鲁区有名的文旅胜地。境内败虎堡是“隆庆和议”签订地,大河堡是电影《驴得水》的拍摄地,七墩村是山西最北端的隘口,毗邻明代古长城,被住建部授予“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高石庄乡以古长城遗址、古战场遗迹为载体,精心挖掘关帝庙、少家堡、郑家大院、影视基地、明海湖、明长城烽火台等多处古迹,以及保存完好的20公里明长城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持续拓展长城沿线文旅发展新业态,在败虎堡营造雁门关外万亩油菜花、千亩向日葵田园盛景,在蒋家坪村、响水营村、大辛窑村、八墩村、二墩村,引入资金推动民宿产业、窑洞庭院等硬件上不断提档升级,民宿农家乐主体数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增加,文旅产业文章持续做大做强。

为了给游客提供舒适的体验,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全乡持续开展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提升等专项行动,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在蒋家坪村,村“两委”班子利用苏晋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占用荒山荒坡的租金,持续推进村级公益事业支出。步入村内,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一应俱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映入眼帘。远处,山坡上的风电百叶悠闲地转着。夏秋时节,天空湛蓝,山坡牧草和牛羊群交织,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打卡。

凭借良好的发展环境,蒋家坪村多次被评为文明村。今年8月23日,还顺利通过了省级评估组对朔州市申报“全省清廉村居示范村庄”考核验收。

长城古堡旅游、特色种植业、民宿农家乐……高石庄乡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发展态势。

“在各级工作队帮扶和全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高石庄乡的发展越来越有劲。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整’出更多的农村新美景,‘建’出更好的农民新生活,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高石庄乡党委书记郭旺深情地说。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3.【山西日报】税惠添“薪” 提升热企保供能力

“注意检查锅炉水冷壁管道,检查一下给水泵是否正常,现在主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的偏差有点大,注意锅炉的控制。”近日,在朔州市平鲁区富民供热有限公司的控制室里,值班长朱永栋正在密切关注显示屏上各机组参数的变化和锅炉系统的实时运行。

朔州市平鲁区富民供热有限公司作为平鲁区主要的供热企业,承担着全区50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8万多户居民的正常供暖工作。

“近两年生产成本上升,再加上今年维护管网,更换水泵和阀门,公司周转资金一度面临困难,多亏平鲁税务的工作人员及时提醒和精准辅导,我们享受了免征增值税等税费优惠政策,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谈起公司经营现状,公司法定代表人朱永栋深有感触地说。

冬季供热涉及千家万户,事关群众冷暖。随着供热季的来临,为了促进热力企业做好保供工作,朔州市各地税务部门积极与热力企业对接,了解供热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的税费困扰,细致梳理税惠政策清单,编制“定制式”辅导手册,上门为企业提供“帮扶式”服务,切实保障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供热企业“账上”,让企业真切感受税务温暖。税费政策红利不仅为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更让它们有了干劲和底气。

供热初期往往最忙碌。山西庆暖达供热有限公司主要为朔州西山“上上城”等小区60多万平方米、供热面积近万户居民提供热力服务。“今年公司享受到了小微企业‘六税两费’、残保金等税收优惠政策,有力提升了我们的综合保供能力。”该公司办税人刘三女介绍说。

下一步,朔州税务将继续加强与供热企业的对接,开展精准辅导服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发挥积极的帮扶作用,为助力供热企业提升保供能力、切实保障市民温暖过冬贡献税务力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14.【新闻午报】秋播小麦下种忙 期盼来年麦成行

摘要:眼下,我省多地冬小麦播种进入收尾阶段,现代化机械种植优质品种的选择,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两天,在山阴县薛圐圙乡的黑圪塔村冬小麦试验田里,一粒粒饱满的小麦种子,随着播种机的缓慢前行,被地膜紧紧覆盖,农技人员现场指导,随时调整播种的密度和深度,力求播种达到最佳状态。

【长按识别二维码观看原文】

编辑:乔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