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积极探索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模式,以“高效用水、科学配水、精量灌水”为目标,加大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疏通田间地头“毛细血管”,不断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节支。
在朔城区窑子头乡梨园头村的玉米大田里,左手边的玉米要比右手边的长势更好,这也得益于是村子里今年首次尝试采用滴灌夏浇,有效提高了玉米产量。
盛夏时节,在窑子头乡梨园头村的玉米大田种植地里,连片的玉米郁郁葱葱、植株挺拔、长势喜人。地垄间一根根黑色滴灌管在地头若隐若现,一直延伸到田间深处,涓涓水流从滴灌系统末端的小孔流出,直达玉米苗根部。
朔城区窑子头乡梨园头村种粮大户相国庆说道:“自从使用这个滴灌、这个好处是太多了,像咱们以前,人进这个玉米的里边东一下、西一下来回跑得特别累,现在人坐在地头,就可以把地全部浇完,晚上也可以浇地,把这个水放开以后,晚上睡一觉,第二天来看一下地里面,玉米也浇好了,人一点也不累,效果也相当好。”
过去通过漫灌浪费不少水,现在滴灌省水、省肥、还增效。在梨园头村一处玉米地里,一棵棵玉米笔直挺拔、长势良好,种粮大户相继龙算了一笔“节水账”。
朔城区窑子头乡梨园头村种粮大户相继龙说道:“现在通过用这个滴灌以后,咱们既省人工,也能把这个地浇好,也省了水电费,节省了人工,也增了产,在时间上有一亩能节省一个小时,(每天亩)用水能减少40立方水,今年我种的35亩地,全部用的是滴灌,省电费,上了两次水只用了1000元(的电费),要是不铺滴灌,两次就得1500元钱。”
为带领群众走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窑子头乡梨园头村积极响应节水号召,多方协调组织部分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灌溉经验。
朔城区窑子头乡梨园头村村委会主任刘方说道:“今年大量推广玉米滴灌,已经落实了10眼机井的电瓶器,滴灌2000多亩。明年经过村两委协商研究,带领部分的有为青年村民去滴灌厂家洽谈,明年咱们村全部实现地面滴灌、实现吨粮田,36眼机井全面部实现电瓶器的配套。”
据了解,今年,朔城区在全区范围内推广12万亩玉米大田,采用了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为实现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目前,种植户正紧跟农时,围绕苗期灭草、适时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扎实开展玉米田间精细化管理,确保各项生产环节有序衔接、环环相扣,为全年粮食夺高产、再丰收创造良好条件。
朔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建荣表示,朔城区从2003年大力推广膜下滴灌。今年推了膜侧播种+膜下滴灌+加厚地膜合成技术。2024年膜下滴灌推广面积12万亩,涉及全区所有乡镇,应用膜下滴灌一是节约了用水,扩大了灌溉面积,二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灌溉效率,施肥和灌溉可以同时进行,三是降低农民劳务强度节省了人工费用。通过膜下滴灌推广,有效应对今年的干旱天气,对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单产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记者:赵宏伟 张春霞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