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应县木塔:一眼“望”千年 一步“跨”古今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16 16:39 0

在北方,有一首古老的民谣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民谣里的应州塔指的就是应县木塔,近千年来,这座木结构建筑瑰宝向世人展示着人类的文明和智慧,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今天,我们走进应县,触摸千年木塔的历史文脉,感受塔乡大地的古今交融之美。

应县木塔景区讲解员窦炎林说道:“应县木塔景区目前是一座4A级文化旅游景点,早在1961年就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它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最高大的纯木质楼阁式佛塔,也是最老的一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久远的一个大型积木,它的木构建筑可以说放在这存在千年是一个奇迹,距今有968周年的历史,那么它在这里等了大家968周年。”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层层舒展的飞檐、古朴的色泽与周边风景融为一体,一个个形态各异、鬼斧神工的斗拱组合起来,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是集建筑、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堪称云薄万栱的古今传奇。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因此与木塔结缘。

应县木塔景区讲解员窦炎林说:“梁思成先生在1933年秋亲临此地,为应县木塔做出了最珍贵的手绘图稿,而这一幅图也是应县木塔千年以来唯一的一幅图纸,而梁思成(先生)也成为应县木塔最伟大的伯乐。”

应县木塔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建筑学上也是一大奇迹,作为全木材建成的塔,整体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咬合,梁、枋、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并在近千年岁月中受过数次地震和200多发的炮火冲击,依然矗立于朔州大地,这样的建筑技艺,在人类历史上堪称奇迹,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卓越和智慧。

应县木塔景区讲解员窦炎林说:“一种为华北落叶松当地木材,还有一种是榆木,也是当地木材,就地取材的方式很好地适应了应县木塔能坐落在这儿1000年的一个成就,而木塔在构造上,更加地合理,更加地科学,用到了插柱造法,形成了一个刚柔并济的卯榫咬合建筑,木塔在受到外力水平推力的情况下,以及风力的情况下,会在斗拱之间发生一个变形,这就是斗拱好处,那在变形之后,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归正,所以它是整体的受力,是要相互稳定,相互调节,因此在建筑史上这个建筑得以保留。”

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又相互增强,就在这复杂微妙的互动中,在近千年的岁月里,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蕴含的是一凸一凹之巧、一阴一阳之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榫卯结构,一次次达到和谐的平衡,传递了古人对自然力学、数学、材料学、美学和哲学等领域的认知和观念。

记者:刘希军 高传坤 应县台:丰丽佳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