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朔州,一场“向太阳要能量”的绿色能源攻坚战正在火热推进。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们以“分秒必争”的奋进姿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在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有序进行光伏支架的施工作业,为后续的太阳能板安装打好基础。而随着支架逐排立起,不久后,这里也将延伸出一片由39万块太阳能板组成的“蓝色海洋”。
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班组长陈东说:“安装的时候角度我们要控制在35度,误差不能超过2度,这样才能让组件‘吃’饱阳光。每安装完一个阵区,还要自检自查,看看有没有按图施工,线路连接得对不对,有没有短路的情况。”
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坐落于连绵起伏的山峦间,山地最大高差达15米,黄土层与碎石层交错的复杂地质,给施工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地形破碎、地质多变”的多重考验,项目团队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让原本受限的山地环境,成为清洁能源开发的“潜力场”。
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魏威说:“由于山地地势高低不平,地质条件多变,确保光伏支架的稳固性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因地施策,针对不同的地质设计不同的桩基深度。此外,复杂的地理环境还增加了材料运输的难度。为此,我们引入了10多台无人机,它们可以灵活地在山间穿梭,把光伏组件等材料安全运送到安装地点。”
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7010亩,直流侧装机容量260MWp(兆瓦峰)。项目采用分布式安装模式,划分为67个方阵有序推进施工,共采用393960块三一硅能自主生产的高效N型光伏组件,铺就出一片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
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物资经理柏勤龙说:“我们‘三一’有自己的组件生产基地与研发团队,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从切片到组件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本项目使用的N电池,拥有高功率、低衰减、低温度系数等优点,使用寿命大于30年,总体发电量比常规组件提升10%-30%,能够大大地降低度电成本,提升项目的投资收益率。”
三一硅能260MW光伏发电项目负责人魏海珍说:“作为省重点工程保障项目,当前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目前整体进度已完成80%。为保障项目于5月30日并网发电,我们组织了118个专业班组、85台机械设备协同作业,全方位保障项目高效推进。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发电38,912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1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9万吨,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能。”
从“逐煤而兴”到“向光而行”,朔州的山地上,光伏板正以“蓝色矩阵”的姿态,重新定义能源生产方式。随着并网日期临近,这片“蓝色海洋”即将泛起绿电涟漪,为“双碳”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记者:刘磊 李妍 闫红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