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金饰件:匠心凝萃展风情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07 18:10 0

1985年,南榆林村村北砖厂的一次偶然发现,让十三件元代金饰件重见天日。它们曾在漫长的时光里被封存,如今跨越悠悠岁月,为我们揭开了古代草原文明的神秘面纱,今天,就让我们走入国家一级文物——元代金饰件,聆听那些被风沙掩埋的故事。

黄金在游牧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易保存、易携带、价值恒定,完美契合了游牧民族“移动中生存”的生活方式。所以不同于中原王朝对玉器的推崇,蒙古贵族更钟爱黄金的璀璨与永恒。

马邑博物馆讲解员李小女说:“在蒙古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里,黄金因其坚固耐用,不惧长途迁徙与恶劣环境,能长久保存,成为了承载家族传承与情感记忆的不二之选。所以,在古代蒙古社会,黄金是财富的直观呈现,也是身份地位的显著象征。”

这十三件金饰件均由纯金片剪割和锥刺而成,而从尺寸和重量上看,它们最长的6厘米,最短仅2厘米,总重量35克,小巧玲珑却精致无比,每一处剪割的线条,每一道锥刺的痕迹,都凝聚着元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市民刘先生说:“以前,我对元代文化的认知仅停留在书本之上,这次目睹这些金饰,我才真切体会到蒙古游牧民族对黄金的喜爱。它们的每一处细节都精致入微,透过这些细节,我真切感受到了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刘磊 李妍 闫红祥

编辑:董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