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压茬推进、滚动实施、接续发力……朔州各地坚持把“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全面强化全过程要素和服务保障,全速推动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达效,形成了以项目带动稳增长、促创新、转动能、育新质的强劲态势。
在山西碧美清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刚刚投产的8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抓生产、赶订单、扩产能,每天可以生产日用陶瓷14万件,以“满格状态”掀起了“冲刺”四季度生产热潮。
在崭新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从注浆、制粉、成型、修坯到补水,整个生产工序一气呵成,智能化的生产线补齐了传统陶瓷产业用工难、工人劳动强度大、利润率低等短板,用数字化驱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山西碧美清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巨平说:“我工厂现在是采用比较先进的陶瓷自动化生产线,原料用了自动抓泥手,成型车间是全部的自动辊压成型机,从人工上节约了将近一半的劳动力,在劳动强度上降低了工人很大的劳动强度。”
山西碧美清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陶工业园区,是一家集日用陶瓷产品自主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企业,公司专注产品个性化定制,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模式,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山西碧美清陶瓷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巨平说:“客户需要什么器型、什么花色我们做什么,这个可以减少库存的压力和销售的渠道比较快捷一点,能使资金快速回笼。目前来说,我们年前至年底的生产订单已经全部排满,而且后续的客户也在不断地返单,国内客户消化一部分,在网店上、平台上还有很大一部分,70%以上的是销往中东、东南亚和中亚五国等地区。”
从“点上开花”到“串珠成链”,接续发力的“三个一批”项目在应县这片沃土上不断“栽培”,硕果累累。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陶瓷产业优势,不断建链、补链、强链,已拥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19家,烤花加工、花纸生产、配件生产、包装设计等相关企业30多家,小微陶瓷电商企业40多家。日用瓷年产能达到10亿件、建筑瓷年产能达到5200万平方米,全行业实现年产值21.5亿元。
眼下正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冲刺四季度的关键期。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陶瓷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节能环保”为支柱,持续用好“政府+链主企业+园区”招商模式,积极跟进锂离子电池、智能卫浴陶瓷、数字化智能工厂等项目,不断孕育跨越发展的新希望,激活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宫月琴说:“我们不断创新机制推项目,落实项目专员,对重点项目实行全流程代办、一站式服务,在链长制招商、用地保障、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支持,今年已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62.36亿元,其中,重点实施新能源产业项目,规划占地500亩,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企业可以直接拎包入驻,大大缩短建设周期,目前入驻的五家企业预计明年均可投产运行。我们一直以三个一批活动为牵引,项目为王抓投资,以每个季度一次的频率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让项目接力跑、投资不断档。”
记者:罗文平 张小菊 贺琼 李子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