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北方地区的春耕生产陆续拉开大幕。在应县小石口村,种植户们已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家抢抓气候适宜、墒情良好的有利时机,热火朝天地栽种大蒜,田间地头好一片“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
在应县南河种镇的小石口村。当前,正是大蒜种植的最佳时期,现在蒜农们正抢抓农时,相互帮衬,集中种植当地特有的紫皮大蒜,整个种植期大约是一周左右的时间。
春日胜黄金,农时不等人。田间地头,蒜农们正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平地、挖槽、插蒜瓣、覆土,一系列种植动作麻利精准、一气呵成。有着十年种蒜经验的张宏,今年种了3亩紫皮大蒜,张宏深知种蒜的“吉时”较短,便叫来了其他蒜农一起加紧作业。
应县南河种镇小石口村种植户张宏说:“3亩就是个9000来头,清明前就大多数都种完了。起蒜就是赶初伏,刚入伏时候咱们这儿就开始剜上了,种植周期大约就是110天到120天。”
应县紫皮蒜作为山西的特产,其种植历史悠久,明代纂修的应县志中就有记载,其中,最数小石口的紫皮大蒜名号响亮。
应县南河种镇小石口村种植户谭慧说道:“第一点在小石口种蒜都是传统化种植,祖辈传下来都是以农家肥为主,为啥说小石口的蒜好,都是纯手工种,一瓣一瓣剥了皮,一瓣一瓣栽下去。||所以说它后期生长个头又大||、皮又薄、味道又辛辣,加上咱们这地理环境,水是山泉水,所以能长出||独一无二的品质。”
小石口村地处小石峪洪积扇上游,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且富含矿物质,出产的紫皮大蒜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在小石口村,大蒜种植已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小小的紫皮蒜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也为小石口村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应县南河种镇小石口村党支部书记赵乃通说:“每亩蒜的产量也就是15000到2万头,平均每头蒜也就是能卖到1块到1块多,再加上这几年人们学会立体种植,就是大蒜地里面套种豆角,套种两茬豆角一茬大蒜,大蒜的纯收入一亩地大约是能收入1万5到2万块钱,再加上两茬地豆,一茬地豆平均收入是5000块,两茬地豆就是1万块,可以说就是好一点的农户亩产纯收入能达到3万块钱。从去年开始,咱们就已经加工大蒜罐头了,再一个就是做些精品蒜的包装,就把大蒜这个价钱更能提高一些。”
记者:丰慧 张一波 应县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