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漏与盘活并重开源与节流并举

​ ——应县大临河乡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益实践

来源:应县大临河乡党委 作者:力海仁 发布时间:2022-07-25 17:23 25 0

应县大临河乡位于朔州市最东端,与大同市浑源县接壤。全乡国土面积182平米公里,辖23个行政村,在册人口2.77万,确权耕地9.5万亩,河滩地2万多亩,是一个纯农业乡。

农村集体经济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去年以来,我们大临河乡党委坚持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创新举措、多点发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一、工作动因

主要是2021年换届后,我们面临着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基层保障能力严重不足的局面,乡党委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难于推开,一些重要、紧要的工作难以启动。突出表现在:乡村网格化治理,由于网格长待遇长期得不到落实基本流于形式;村庄环境整治,由于管护费用不足,后续管理跟不上,前期集中整治取得的成效得不到有效巩固;村“两委”干部待遇低下,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境内的私挖滥采问题放任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期无序盗采不仅造成了集体砂石资源的浪费,而且河道上形成坑坑洼洼,每到雨季就会形成若干个堰塞湖,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民怨沸腾,社会乱象矛盾丛生。

综合分析,农村工作最大的一个难点是村级集体组织“造血功能”相对不足,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想做的一些公益事业只有等上级投资,靠上级帮扶推动。同时,一些农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思想上过分依赖上级财政扶持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

对于农村集体经济的薄弱,我们乡的一位村支部书记曾经很形象地总结了几句“顺口溜”:账上没几文,说话没有风,办事没人跟,上面交任务,只能打个腾。“打个腾”是我们应县当地的方言,大意就是,遇到事情停滞不前,能拖就拖、能躲则躲,实在拖不过、躲不过,就变着法子交差应付,工作效果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以上种种问题,倒逼我们乡党委一班人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不遗余力地组织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主要措施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乡党委认为,念好“八字经”,就是一条符合我乡实际的、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好路子。“八字经”就是堵漏、盘活、开源、节流八个字,四条具体措施。

(一)堵漏。就是堵塞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漏洞,通过集中开展“清化收”行动,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合同、村级债务、新增资源收费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做到边排查、边清理、边规范。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动,到目前,全乡共摸排合同413份,已清理合同19项,12个村共收回集体土地3084.1亩,其中,收回后重新租赁972.6亩,一次性收取租金275.24万元;收回后村集体经营116亩,预计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9.6万元;另收回15眼机井、1个养殖场、1座水库、1所旧学校、1处果园,一次性收取租金36.7万元。

“清化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历史背景复杂、时间跨度较长,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治理工作能否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关键是看担当,根本是靠党性,看有没有立党为公的情怀。对此,整治之初,我们就做足了思想准备,乡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判形势,吃透政策,要求各级干部在谋划推进整治工作和处理具体问题中,都要问问自己是否能够保持一颗“公心”,是否守牢了党的初心使命,是否遵行了有关法律法规,是否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处理问题,从而有效防止和及时矫正工作偏差。重点采取了“五个一”做法:

是组建一个专班强力推动。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乡分管领导、包片领导为具体责任人。专班下设综合协调、政策指导、联络服务、宣传保障、督导检查5个工作小组,分别由乡党委班子成员任组长,压实责任攻坚克难。整治工作开展后,遇到的困难比我们事先预想的情形要严峻得多,有找乡干部说情的,有找上级领导打招呼的,有带着钱财礼物变着法子行贿的,有跌皮耍横冲着干部撞头的,有聚众到乡政府领导办公室堵门的,有乡干部夜间行动掉入深沟的,甚至有恼羞成怒开着车直接冲撞干部的。可以说,每一件具体事情的处理都是一次严峻的斗争、一次艰巨的战斗。面对重重阻力,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坚信邪不压正,坚持把党性挺在前面,冲在一线、撑腰鼓劲、当好后盾,强力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实施。

是建好一本台账摸清底数。乡工作专班组建后,展开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深入调查摸底,深入走访农村离任干部,与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从群众的信访举报中查找问题,从各村的村民微信群对话中收集信息,全面厘清农村集体资产底数,以村建立台账,确保底清数明。

三是把握一个原则赢得主动。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乡村干部反复上门宣传、沟通,形成氛围,减少对抗,稳步推进“清化收”工作,做到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大局。比如,对于一些清收回来重新发包租赁的土地,优先考虑原租赁者,积极鼓励发展设施大棚,既减少了工作阻力,增加了集体收入,也发展了设施农业。北楼村车某某、圣水塘村田某某,在“清化收”工作中不仅续签了新一轮合同,一次性交纳了一个租期的土地租赁费用,还分别在租赁地块建起了18亩、40亩设施大棚。东上寨13户村民、徐峪16户村民、小临河12户村民,一次性交纳了一个租期的费用后,优先享有下一个租期的土地承包权。

四是打好一套“组合拳”攻坚克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处置问题,精准施策化解矛盾。我们采取了“村干部清一般、乡干部攻难缠、公检法砍旗杆”三项举措,取得了“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没有引发上访”的效果。经过乡村干部苦口婆心的思想说服教育,曾隐瞒合同到期事实的村民续签了集体土地租赁合同,曾长期无偿占用集体废弃学校、荒沟搞养殖的村民依法依规签订了租赁合同,一次性交纳了租赁费用。特别是经过公安机关的强有力配合,一度时期愈演愈烈的非法采砂得到了坚决打击、彻底杜绝。

五是用准一把尺子守牢底线。这把“尺子”就是,委托山西国晋律师事务所,对全乡“清化收”所涉合同问题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形成的《合同检查报告》。根据该《报告》,全乡及时整改了10份存在问题的相关合同,厘清并解决了从合同签订到履行中10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底线”就是,确保“清化收”工作依法依规、过程平稳有序、结果权威可信。比如,王家窑村村委会和大同市某食品公司于2015年签订的2000亩荒坡承包合同,经山西国晋律师事务所审核,作出了“合同承包期限过长,合同价款过低,违约条款设计不合理,违约责任显失公平,村委会违约责任过重”的认定。经乡村两级多方沟通,在充分的法律依据面前,大同市某食品公司近日已与王家窑村委会签署了合同解除协议,2000亩荒坡重归村集体。

(二)盘活。就是挖掘农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在“盘活存量、做足增量”上下功夫,让资源基础不断发挥经济效益,开辟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大临河村和北丰瞳村,有110多亩土地存在权属争议,官司打到了法院,多年来未能得到解决,一直闲置。去年,乡党委力排众议,隔置争议,把该块土地租赁种植高纤维圆白菜,既发展了产业,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兴旺坡村因过去采砂导致40亩废弃河道形成深坑,每年雨季便形成堰塞湖,安全隐患突出。乡村两级通过填沟造地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40亩土地已平整完毕,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万元。

北丰疃养殖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土地一直闲置。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山西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大临河建设玉米储存和加工项目。经三方充分沟通协调,养殖场地面附着物由庆丰公司接管,土地由村委会收回后再重新租赁与山西庆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次性收取土地租赁费185万元,既盘活了土地闲置资产,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

(三)开源。就是开拓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新的源头,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促进永续发展。

如果把农村集体经济比作一座大水缸,那么前面所说的堵漏和盘活,只是尽可能保住水缸里原有的水,而如何不断给这个大水缸注入新的活水,使其源源不断增大体量,则又是一篇难度不小的大文章。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在这方面,我们乡党委重点实施了“支部联建、产业联盟”模式。去年9月份以来,推动全乡23个行政村联合成立“绿富”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承接上级乡村振兴资金1380万元,建成温室15亩、暖棚31亩、冷棚255亩,连片经营、统一管理,集中力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通过产业的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公司经营目前探索了三种发展模式:

一是“公司+合作社”模式。公司与圣水塘志忍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去年底试种的30亩养肚菌目前已喜获丰收,每亩纯收入近2万元。

二是“公司+企业”模式。养肚菌收获后,公司与山西燕子生态农业科技公司合作,以订单形式,种植布尼奥尔水果西红柿31亩,预计年可实现纯收入50万元。

三是“公司+科研院所”模式。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为发展养肚菌、布尼奥尔水果西红柿提供菌种、种苗以及全程技术指导服务。近期,公司与省农科院和北林大规划设计院合作,由北林大规划设计院设计、省农科院提供技术指导,在圣水塘村南建设一个占地40亩的采摘园,计划种植车厘子、奶油草莓、玉露香梨、鸡心果苹果、甜山楂等特色水果,引领全乡特色林果业发展,为群众趟出一条致富新路径。

党建引领“支部联建、产业联盟”,成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发展公司,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提档升级、健全机制,增强了自我发展、自我造血、自我创新能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常态创收、稳定增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为下一步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注入了“活水”,为推动乡村振兴增强了发展后劲。预计每年可使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

(四)节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后,如何把钱管好用好,这也是我们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方面,乡党委创新监管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财,压减不必要的公务开支,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确保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三、工作成效

(一)赢得了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主动权”。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乡的村级组织从“账无分文”到“有钱办事”,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扩大了党在基层的渗透力,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带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培育了兴村富民的“领头雁”。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星级量化管理,对农村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两委”班子成员,极大地增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做给农民看,带头干起来,在农业农村工作一线锻炼成长、干事创业、兴村富民,塑造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新形象。圣水塘村党支部、村委会今年在多方考察市场的基础上,利用村集体16亩土地积极发展万寿菊种植,并协调接洽大同晖农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和购销“订单”,目前万寿菊已进入采摘期,预计亩产6000斤,按0.78元/斤的“订单”价格,村集体仅此一项可增收7万多元。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紫欣喜地告诉笔者:“今年通过万寿菊种植,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金光大道’,也让我们找到了一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带领全村群众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收致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打通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组建集体经济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农业,引领产业发展,实现了全乡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新突破、大发展。短短一年时间,村村建大棚、人人有活干、户户见效益,全乡共发展设施农业2100亩,实现增收4500万元。

)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大事、做好事,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公用事业发展,密切了党群联系,拓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了对群众的贴近贴心服务。

)织密了平安乡村建设的“防护网”。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网格长、网格员的待遇得到了落实,实现了农村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带动了平安乡村建设全覆盖、无盲点。在去年打击“私挖乱采”的专项行动中,尽管非法采砂者经常变换作业地点、经常夜间行动,与乡村干部“打游击”,但总躲不过遍布全乡网格员 的“火眼金睛”,确保了整治行动的精准出击、非法生产“无处遁形”。在今年4月中旬的全县“疫情阻击战”中,全乡广大网格员坚守防控一线,挨家挨户实施“敲门行动”,摸排管控外来人员、组织全员核酸检测、为独居老人等特殊人群代买生活物资,将一个个“小格”编织成疫情防控的“大网”,用辛苦换来了群众的“安全指数”。

在组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中,一年多来,尽管我们大临河乡党委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依然不少,工作难度依然较大,需要下恒久之心巩固拓展前期成果,需要保持足够定力迎接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委关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创新措施、深入探索,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奋力开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为全县实施“六大工程”、推动“六个转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