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满目皆黄,然而,山阴县的设施农业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菠菜、甘蓝等蔬菜长势喜人,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菜篮子”,更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在山阴县佳利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一座日光温室,种植的菠菜马上就进入到采收期。除了纯人工的日常管护之外,这里还有一块土壤调控检测仪,在这个上头我们可以看到有空气的温度湿度,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一些氮、磷、钾元素的实时监测,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田间管护。
在山阴县佳利农业专业合作社,一座座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里,田间管护充满了科技范儿,菜农们播种、田管、收获,一派生机勃勃的生产景象。
山阴县佳利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人王进兰说:“从种到收割,到小苗开始一拃高的时候我们就开始锄草,这几天我们就是浇水、锄草,大约再有五六天我看就可以收了。”
为紧跟市场变化,山阴县佳利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蔬菜种植大户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通过发展大棚经济,不断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山阴县佳利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正明说:“我们这个棚西红柿结束后,试种了甘蓝,采用的是滴灌并且覆膜进行保温保湿,也可以防草,今年虽然说是试种,但是目前来看长势是很不错的,预计亩产能够达到5000斤以上。”
近年来,山阴县佳利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产业,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与山东寿光蔬菜种植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关系,“以企带农”的农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以产兴农”的发展目标逐渐实现。
山阴县佳利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正明说:“今年,我们从3月份开始种植了60多亩五彩小番茄,今年的小番茄种植的情况也非常好,产量是以往的两倍还多,主要通过订单销往全国各地,今年有一些新的城市包括贵阳、广东那边开始销售我们五彩小番茄,9月份五彩小番茄全部采收之后,我们种植了耐寒抗低温的菠菜和甘蓝,大约是40多亩的菠菜,20多亩的甘蓝,产值大约是5000到6000块钱每亩。”
记者:张智宙 马富瑞 山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