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草莓红,乡村产业兴。朔城区下团堡乡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完善育种、种植、销售等全链条联动,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力支撑。
走进朔州市京源农牧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育苗大棚,整齐排列的白色基质槽格外醒目,村民们正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放苗”作业。他们熟练地将草莓母苗修剪根系后,以五寸的间距定植在基质中。这些看似普通的草莓苗,实则是经过脱毒处理的优质种苗,具有病虫害少、成活率高等特点。
朔州市京源农牧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朱琳琳说:“我们3月下旬就开始装这个基质土,现在是4月中旬,就又开始栽草莓苗。”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农艺师隗永青说:“草莓定植的时候有一个原则,就是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因为稍微时间长了一点,把这个根锁死了,把它下面剪掉这部分,有利于它的新根萌发。”
位于朔城区下团堡乡石庄窝村的朔州市京源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今年基地计划定植8万株母苗,预计可繁育出240万株生产苗。这些种草莓苗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将销往北京等全国多地。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合作基地,这里除了有先进的育苗技术支撑,更有众多专家前来指导。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的农艺师张宏力告诉记者,这里独特的气候优势是发展草莓育苗产业的天然优势。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培育出的种苗花芽分化早,能比温暖地区提前一个月结果,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农艺师张宏力说:“去年我们因为第一年在这儿合作,去年我们往外走了几十万棵生产苗,秋天的时候,客户普遍反应都非常好。我们有几个好的品种今年都要拿到咱们朔州来繁育。它这儿有48个棚,打算30多个繁明年生产的,8到10个棚繁我们农科院的这些优系(品种),主要是科研实验用的,然后做示范推广。”
家门口的育苗场也带动上千农民从事草莓种植,户均实现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增加就业100余人。
朔城区高庄村村民刘秀英说:“有了这个草莓大棚这基地,我们今年这两天也不忙,不种庄稼,来这里打打零工,挣点零花钱。一天也就是挣个百十来块钱。”
据了解,朔州市京源农牧有限公司脱毒草莓育苗场项目总投资540万元。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可生产优质草莓脱毒种苗350万株,实现净利润约330万元,让小产业释放乡村振兴大活力。
记者:张晓宇 赵媛 韩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