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持续攀升、风雨的频繁侵扰,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社会的责任担当。近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气象局、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在朔城区崇福寺景区举办“气候变化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互动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摆放宣传展板、悬挂条幅,设置咨询台,通过科普展览、气象观测体验、古建祈福等环节,提升公众对气候变化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认知,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群众刘昊说:“让我对保护古建筑与自然气象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修复砖瓦,更是与自然气象的对话,这需我们人人参与共同保护。”
群众落帅说:“通过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介绍,我充分认识到了气象仪器——雨量桶,风向风速仪的工作原理以及用途,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气象与日常生活,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的联系,让我们共同关注气象工作,共同保护文物。”
此次活动以“时间与温度修复的沉‘晋’之旅”为主题,将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李莹说:“我们从崇福寺开始,通过贯穿山西省各地历史保留下来的时间遗迹,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山西的挑战,积极践行低碳出行、节能用电、合理消费等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文化遗产提供一个稳定的气候环境。”
记者:张春霞 沙哲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