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城区:加强古城墙修复 延续历史文脉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08 11:23 0

古城墙作为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朔城区将古城风貌恢复提升与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传承相融合,加强古城墙保护修缮,以修旧如旧的方式重现古城风采,保护城市文化脉络。

在朔州明代城墙北瓮城北城墙保护修复工程的施工现场,可以看到整个工程的主体工作已经完工,进入铺装阶段,在我身后的工人师傅们正在进行城墙顶部海墁层的灌浆填缝工作,预计整个工程在明年五月底完工。

朔州明代城墙北瓮城北城墙保护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北城墙、北城门、马道、城门楼、北瓮城、城门洞等部分。为妥善保护古城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沧桑古朴的风貌,聘请了具有古建筑修复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修复,用古法进行施工,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恢复古城昔日风貌。

朔州明代城墙北瓮城北城墙保护修复工程技术员计晓锋说:“我们使用的城墙砖都是根据古城墙砖使用古法脱模、手工定制的方法制作而成,还有屋面上的瓦件脊饰,都是根据明代风格进行烧制上釉,包括彩画采用明代旋子彩画进行绘画。”

朔州老城历史悠久,从秦筑马邑城开始,至明洪武年间基本呈现现有格局,时至今日,经历隋、唐、宋、元、明、清,时间跨度达1400余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是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

朔城区文物保护研究与利用中心主任赫志刚说:“朔州城最早始建于秦始皇32年,也就是公元前215年,两汉的时候,一直沿袭了马邑城的旧址,到了北齐天宝八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557年,在秦汉马邑城的原址上重建了州城,正式有了朔州这个城池,再下一步,其实就是到了元末明初,因为战事的需要,取了原朔州城的东南角的四分之一重筑州城,也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经常也提到的朔州老城,它是这么延续下来的。”

城墙作为城市历史演变的重要见证,如今在倡导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背景下,其保护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朔城区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完善老城肌理格局,对古城墙、翁城以及城门进行积极的保护性修复,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

赫志刚说:“2013年到2015年,我们率先对南城门进行了保护性的修复工作,2020年到现在来又接下来对北门“镇塞门”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同时,就是2020年我们同步也对东门文德门,包括西门武定门,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都已经完成,具备招投标条件。接下来,在北门彻底竣工交付使用,面向社会开放以后,我们也很快要逐步实施对文德门和武定门的保护性修复工程。”

记者:刘磊 李妍 闫红祥

编辑:董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