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朔城区利民镇创新推行“小板凳”议事会,把基层服务“搬”到院落中,“建”在广场上,面对面听民声、问民情、议民事、解民忧,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感受乡村变化,聆听奋斗足音。在利民镇东庄村,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群众组成了一个“小板凳议事会”正在召开,那么这个“小板凳议事会”议的是什么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朔城区利民镇驻村工作大学生王帅说:“有啥问题咱们都说一下?”
朔城区利民镇东庄村村民 高全治:“老年手机不能年检,前半年年检了,下半年咋弄?”
朔城区利民镇东庄村村民何勇说:“我种的2000多亩地,我问问,办合作社呢?还是家庭农场呢?”
朔城区利民镇东庄村党支部书记宋裕说:“他现在不只有2000亩地,还养了50多头牛。”
王帅说:“今天大家反映的问题,我都一一记下了,会逐步落实。今天在场的老人没有年检的,会后都给年检一下。”
王帅介绍说:“村里面大部分都是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好多事情都需要通过网上办理,我们下村来帮他们代办的,有好的政策咱们会第一时间宣讲。”
随后,朔城区利民镇东庄村村民何勇带着记者参观他的玉米和大豆。
王帅对何勇说:“看这个情况,您适合办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您本人拿上身份证去乡里面,差不多一天时间就办下来了,好办。”
何勇回答说:“村里面办啥事,隔几天开个会,有啥事比较及时。”
王帅接着介绍说,目前村里主要是办事不方便,利民镇里90%的人都在城里定居了,回镇里办事太折腾。所以利民镇在厚德苑那里成立了一个乡村振兴服务驿站,村官和乡镇干部轮岗值班,很是方便。
据了解,利民镇目前共设了六个服务小窗口,可办理民政、养老、计生、残疾人和退役军人服务等多项便民业务。
朔城区利民镇村民张全斌说:“回乡里回村里,坐上车,当天有时候就办不完,还得第二天再去,现在方便,挺好,服务态度就好,特别满意。”
朔城区利民镇到村工作大学生周美燕说:“我们驿站是在今年一月份正式运行,平均每天大概有二三十名群众在此办理咨询相关业务,到目前为止共办理业务两千七百余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地推行“小板凳议大事”工作机制,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老百姓的田间地头,院落炕头,从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细办好。
除了“小板凳议大事”外,利民镇还利用小窗口、小网格等“小支点”不断撬动基层“大治理”, 以群众需求的“小切口”撬动乡村“大变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朔城区利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婧说:“针对在村常住的居民,我们采取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和网格员协调联动,帮助村民解决需要办理的事项,针对在城里居住的村民,我们建设了乡村振兴服务驿站,我们采取限时办结的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尽可能做到让服务精细化,让村民少跑路。”
记 者:罗文平 张小菊 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