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民族英雄李林研究中的几个必答题

来源: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研究部 发布时间:2024-06-05 10:42 0

从“保姆”到“灯塔” 从“守正”到“创新”

华侨民族英雄李林研究中的几个必答题

长城两合仰青铜——李林雕塑(许卫东摄)

华侨民族女英雄李林,当日威震晋绥,后世名满中华。她的事迹见诸八十余年报章杂志荧屏雕塑,以及大会之宣颂,学童之口诵。但是,在通讯欠发达、研究尚未展开的过去时,关于李林的叙事多有舛错,难免以讹传讹,乃至贻误后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三条是“坚持守正创新”。我们在李林的历史真实层面、精神思想层面应该坚持“守正”,在李林推广(宣传、纪念)、应用层面鼓励“创新”。研究位居上游,以“守正”为本;推广、应用处于下游,执“创新”为标。从纪念英雄的路径实施地方发展战略,正是进行在下游环节的必要“创新”,但离不开发生在上游“守正”环节的支持。没有研究的推广,很容易流于符号化、形式化,甚至虚无化;没有研究的应用,很容易脱节于“守正”,遭遇权力任性,沦为闹剧或留下隐患。为了正确弘扬李林精神,服务地方发展,我们应该支持研究,尊重研究,运用上游环节的研究成果来服务各个下游环节的事业应用。

我会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在王宝国个人研究8年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全面的李林研究又已11年,使用资料千余件,在省级以上官媒、机构出版、发表李林研究成果28种、110万字。现就李林基本生平以及其人物定义、精神形成等重要问题正本清源,缕述如下,以资社会各方面避免对李林和李林精神的错读、误读。

一.从小庙到小庙——李林生平事迹之基本

李林(1915.11~1940.4),原名李秀若,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石码镇人,印度尼西亚国归侨,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领导人之一。先后曾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抗日干训班第十一连党支部书记(秘密)、总会干事、大同中心区领导成员,晋绥边区宣传委员兼第八抗日游击支队队长(创建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牺盟会晋绥边区组织委员兼管地方军事,山西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委员兼第十一专员督察公署秘书主任等职。

出生40余天被遗弃于福建省漳州市区塔口庵前,为侨眷陈茶捡拾收养,起名翠英,在龙溪县城居住三年。4岁随养母远渡南洋,侨居印度尼西亚爪哇省泗水市。9岁起入读养父李瑞奇创办的华侨小学“中华学校”,起学名李秀若。14岁返国就读厦门集美学校,18岁就读浙江省立杭州女中(高中),19岁转学上海爱国女中。20岁,为寻找职业革命者之路,改名李林,北上北平,入读私立北平民国学院政治系;当年12月1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福建省漳州市区小庙塔口庵,李林出生40余天时被遗弃于小庙前(王宝国摄)

1936年底,李林被党组织派到山西太原参加统一战线抗日干训班,并担任女兵连秘密党支部书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经个人积极争取,于7月20日勇赴晋绥抗日前线——大同。当年9月中旬大同沦陷,奉命南撤途中,经个人强烈要求,二出雁门关,北上平鲁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投入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是组建伊始的晋绥边七人领导机构之一。月底,随队转往偏关县,开展干部培训,并亲手组建了晋绥第八抗日游击支队。

1938年春夏,率部二进绥南,借奉命护送上级工作团的机会自主作战。马头山下夺马战一战成名,常流水拔据点再战立威,创造了神兵闪击系列20余战的军事奇迹,沉重打击了日伪,威震晋绥,被敌悬赏五千大洋,称其为“顽皮女太君”。

1938年7月至1939年底,李林被党组织调整为地方工作,仍坚持发展军事,将边委会的政卫排扩编为政卫连,创造了围魏救赵奇袭岱岳、粉碎敌对我洪涛山区抗日力量第七次大“围剿”之奇勋。1939年3月至4月受特邀出席第二战区高级干部会议,以自己的战例反击了旧派军人对八路军和新军的诬蔑,有力支持了中共方面。

1939年底,李林再次易职,其组织、军事两职分别移交给曾谒见毛泽东主席的郑林同志和曾任毛泽东主席警卫班长的姜胜同志,她被调整为新生的晋绥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于次年2月初当选为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署(1941年8月称晋西北行署)委员。

1940年4月下旬,日本蒙疆军第26师团调集各种兵力12000余人,对洪涛山区抗日力量发起第九次大“围剿”,军事部长姜胜同志为反“围剿”总指挥。李林不顾自己已被调整为行政职务且个人身怀六甲等情况,慨然参加反“围剿”战。4月26日凌晨5时之前,在我700人队伍被敌重重包围于朔县东平太村(1951年4月划归平鲁县)的危急关头,李林主动承担吸引火力打掩护之险难重任,率20人突击队从东平太村朝东打出,杀入敌重兵大阵。在掩护了包括曾任毛泽东主席警卫班长的姜胜同志在内的628人以上抗日人员成功突围后,李林孤身一人陷于敌万余兵力的重围,在最后关头将最后一弹打向自己,壮烈牺牲于今山西省朔州市荫凉山东部拜雨庙之下的武家坟,时年不满25岁。

李林牺牲当日下午,中共晋绥边委、晋绥十一专署等机关回师移运李林遗体于荫凉山南麓的郭家窑村(时属右玉县,1953年8月划归山阴县)胡占义窑洞暂厝5天。5月1日,在郭家窑村隆重举行李林追悼大会,当日正式殡葬于朔县东石湖村韭菜山下。1951年4月,东石湖村划归平鲁县;1952年4月,平鲁人民迁李林遗骨于县城井坪镇烈士陵园(临时);1946年正式建设烈士陵园于县城西梁(后改陵园路、李林街);1994年,平鲁区烈士陵园改名为平鲁区李林烈士陵园;2011年迁建平鲁区李林烈士陵园于区署井坪文昌东街。

山西省朔州市荫凉山顶小庙拜雨庙,李林壮烈牺牲于小庙前(王宝国 摄)

李林出生后现身一座小庙(福建省漳州市区塔口庵)前,壮烈牺牲于一座小庙(山西省朔州市荫凉山拜雨庙)前。李林的一生,从小庙到小庙,留给人们无限的神性想象。

二.从“无乡之女”到“中华为乡”——李林的“足踏三部”

由于出生情况至今不明,李林堪称“无乡之女”。但李林心系祖国,国内国外,大南大北,乃以中华为乡。“李林足踏三部”——生平所到、抗战区域、战事所在——概略如下。

威震晋绥时期的李林(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资料图)

(一)

生平两国七省十三市

第一部,李林生平所到,主要有中国、印度尼西亚2个国家的7省13市。兹以现区划和今名,并注当时行政区属,依时序分述如下。

1.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在先后时属福建省西路道、福建省第六行政区的龙溪县),2.印尼爪哇省泗水市,3.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在时为福建省思明县),4.中国浙江省杭州市,5.中国上海市(在时为上海市法华区),6.中国北京市(时名北平市),7.中国山西省太原市,8.中国山西省大同市,9.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在时为雁北地区西部,史志研究称为“西雁北”范围),10.中国山西省忻州市(在时为山西省第二行政区偏关县等地),11.中国山西省吕梁市(在时为山西省第四行政区兴县等地),12.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在时为绥远特别区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13.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在时为绥远省凉城县、丰镇县)。

(二)

晋绥抗战十七县

第二部,李林抗战所历主要有今晋、蒙、陕三省区的17个县。兹以现区划和今名,依时序分述如下。

1.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2.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3.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4.山西省忻州市代县,5.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6.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7.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8.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9.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10.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11.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12.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13.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14.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15.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16.山西省吕梁市兴县,17.陕西省宜川县。

(三)

晋绥战例十一部

第三部,有案可稽的李林战例进行地,主要有晋绥(今晋、蒙两省区)17个县的11部。兹以当时地名、区划,依时序分述如下。

1.老营遭遇战——山西省偏关县老营镇北山坡,2.威远堡突袭战——山西省右玉县威远村,3.西陈家窑跨地区转战——山西省右玉县西陈家窑村,4.羊群沟跨地区转战——绥远省和林格尔县羊群沟村,5.马头山下夺马战——绥远省凉城县天成村,6.常流水拔据点战——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常流水村,7.麦胡图破袭战——绥远省凉城县麦胡图村,8.红砂坝火车站突袭战——绥远省丰镇县红砂坝村,9.绥南系列小战——绥远省四县旗各村镇,10.奇袭岱岳战——山西省山阴县岱岳镇,11.第九次反围剿战(李林最后一战)——山西省朔县东平太村和右玉县西短川村、郭家窑村。

三.从平鲁到晋绥——李林与平鲁的重大关系

李林和“晋绥”,与平鲁有两重重大关系。

李林二出雁门关,于1937年9月20日随队奔赴平鲁县城(今凤凰城镇),是为李林投身晋绥抗战之第一站,是李林与平鲁重大关系之一。

由赵仲池为首、李林等共7人组成的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地方组织,这一“晋绥”创建和发展的领导核心于当月下旬成立在平鲁县城,是李林和“晋绥”与平鲁重大关系之二。

“晋绥”是中共领导的华北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而由于其屏藩陕甘、保卫延安的特殊地位,其重要性高于另两个兄弟根据地。在李林牺牲之前,“晋绥”在作为本区域军事主力的八路军120师常年转战晋察冀区域而敌伪重重封锁、围剿的困苦条件下,经以赵仲池为领导、以李林等人为骨干的晋绥地方组织坚强奋斗,使“晋绥”依托洪涛山区域,发展为包括洪涛山、马头山、大青山三块子根据地的大型敌后抗日根据地。李林于1938年春夏率部北上绥南的行动之背景,正是“晋绥”受到毛泽东主席高度重视,二次指示八路军领导人巩固、发展、壮大该根据地的历史时刻。李林等晋绥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毛主席的期望变为现实,为华北抗日及之后党夺取全国政权作出不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在平鲁县城协力支持创建“晋绥”基础的平鲁人王缮(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资料图)

而中共山西高层建设“晋绥”之所以直指平鲁,是由于平鲁人王缮(国民党平鲁党部执委、创建人)、王䋟(活动在省城的中共党员)兄弟俩真诚引介、协力支持“晋绥人”第一批人员屈健等人于1937年5月起在平鲁打开了局面,创建了基础。在国共合作背景下,该国共兄弟俩的协力支持行为正是一段关于革命和抗日的象征。

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地位之重要、贡献之重大、源流之独特,标志着平鲁的光荣历史和独特地位。

四.从陈嘉庚到秋闺瑾——李林精神及其形成

我们每有纪念和宣传,都少不了提说“李林精神”。但李林精神文本却长期厥如。

李林精神的成分及其形成的元素有多方面。

侨居印尼期间,李林听到荷兰官员蔑称中国和中国人的话时,强烈刺激了她的爱国感情,她由此奠定了爱国、强国之志,形成为国家负责,为民族尊严而战的最初信念。在地理课上,她曾为捍卫中国地图而与驻校荷兰官员正面冲突。

在李林母校集美中学的校主陈嘉庚群雕前。左起:集美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蒋思彬,本文作者,漳州资深李林宣传人林靖华,李林侄女李舟玲(张雪琼摄)

回国就读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期间,在校主陈嘉庚为挽救民族文化而办学育人的思想与行为影响下,奠定传统文化根基,形成道统观念下的爱国思想。同时期,苏俄革命文学传播到集美,形成李林爱国和革命相结合的思想基础。这时期,李林作为华侨学子入读著名侨领创办的重侨之校,也使她的华侨精神进步、深化。

为学习现代女革命家秋瑾(原名秋闺瑾),李林于集美毕业后,选读浙江省立杭州女中,受秋瑾影响至深,形成救国救民思想与为民牺牲、为国担当的精神品质。纵观李林一生,各方面都如秋瑾再生。

后,转往上海、北平、山西,李林一边读书,一边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受到党组织的重视和着力培养。她是1936年12月12日北平全市大中学生万人游行示威活动的总旗手,是太原抗日干训班女兵连的秘密党支部书记,是大同危亡时刻“大同农民抗日自卫队”的组建、带兵人,是创建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晋绥边七领导之一,是晋绥第八抗日游击支队的创建、带兵人,是1938年春夏威震晋绥的英雄,是晋绥妇女运动的开辟人……直至壮烈牺牲,李林始终将国家的、民族的、组织的事业乃至同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大步向前,拼命向前。

胡乔木给集美中学李林纪念室的题词(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供图)

1989年11月,胡乔木同志为李林母校——集美中学李林馆题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迢(应为“超”——本文作者注)远。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胡乔木作为中共中央以“提法”“话语”为核心指向的领导人,被誉为“中共中央一支笔”,而他为李林题词出意而不出句,集《楚辞》《史记》之句,期李林以国士,透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上的英雄文化和中国知识分子的道统精神。

我会对李林精神思想形成及救民救国实验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深度的研究,提出李林和李林精神文本。㈠李林:传统知识分子道统责任观与现代革命家担当精神相融合的华侨民族英雄之典型。㈡李林精神:⒈勇于担当与道统责任观相结合的知识分子精神;⒉勇于牺牲与救民救国思想相结合的现代革命家精神;⒊勇于创新与开阔的视野格局相结合的华侨精神。

五.从“保姆”到“灯塔”——李林作为民族英雄与革命者的高度与深度

“李林同志的一生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斗争史,她的死,无疑的是国家的一个大的不幸和损失,尤其是晋绥边区的人民更是失掉了他们最亲热的保姆,失掉了光明的灯塔。”这是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1940年5月26日社论《悼李林同志》中对李林的深度定义和高度肯定。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妇委及各级组织纷纷追悼,国内(包括国统区)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唯有“保姆”“灯塔”之定义,最切李林思想性与启蒙救民实验之关要。

李林在上海读书时期,追随地下党参加一系列革命活动为其主流之一,为寻找救民启蒙之路而自费开办晏阳初式平民夜校实施平民教育为其又一主流。在紧张而艰险的晋绥抗日战场,李林仍然关注并干预民间人文生态。我们常见的军事题材作品中每当人民子弟兵到了群众中总有“担(水)扫(院)劈(柴)”三件事。据研究,这是某些懒惰文人臆想的无稽之谈。一者,在地下状态的革命斗争中,党组织有着非常严格的安保规定,“担扫劈”是不可能实行的;二是群众概不需要客人前来“担扫劈”。我们研究发现,李林在这方面是“三不三为”:不担水,而担当群众的孩子读不起书的大事,送他们就读抗日小学;不扫院,而扫除恶霸,为民除害,为抗日清障;不劈柴,而把劈柴的童养媳解救出来,培养起来,打开非常时期的塞上妇运局面。

李林在紧张、艰险的晋绥抗战中开辟了塞上妇女工作局面(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资料图)

李林这些行为,表现了她深刻的革命思想。她认为革命不仅仅是政权改易、重建国家这向外的一面;而且还有救国先救民,救民先救心,努力提升民众素质这向内的一面。作为站立在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李林是把革命和抗战结合得最好的革命者,李林是思想型英雄。我们不可停留于“抗日英雄”这一浅薄概念,而轻忽了李林深刻的革命思想和高度的爱民爱国认知。

六.从“贫苦农家”到“和群众”——李林宣传、纪念中的常见错误

李林永远地离开我们84年了。这八十多年是朔州人民和全体华人纪念李林、弘扬李林精神的非凡历程,却也是始终伴随着错读李林甚至误读李林精神的过程。

最严重、最常见的是李林出生于“贫苦农家”,牺牲时掩护了抗日队伍和“群众”。上文已详,李林出生情况至今是谜,所谓出生于“贫苦农家”之说纯属臆断。李林最后一战掩护了628人以上抗日干部、学员,其中是没有群众的。而且,当天的东平太群众也一同参与了掩护抗日队伍。当李林战死在荫凉山东部的时刻,日伪军进入东平太村,将村民集中于村中广场,男女各分一边,勒令女性村人从男人中认领自家人,他们准备将无人认领的男子作为抗日人员而抓走。东平太妇女刘三女冒险将男堆中两名年轻抗日人员作为自己的孩子认领而出,嗣后,马元贵、张贵等村人冒险将认领难度大的几位干部战士认领而去;还有的采取其它方式积极掩护。隐蔽于村中的全体抗日人士俱得认领掩护,全部脱险。

朔州市平鲁区李林烈士陵园(许卫东 摄)

这一背景是日本当局南进派主导军事后,要将大军南移,占领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而在其华北占领区要“建设明朗华北”,改以“文明王道”来实现其长久侵略目的。以故,自1938年后半年武汉战役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役爆发之间,驻华北日伪军停止了对民众的直接侵害。

另一常见错误是李林“生于福建龙海,牺牲于山西平鲁”。如前所述,李林的出生至今是一谜题,尚未见有任何资料能证明李林的籍贯所在地龙海就是她的出生地;而其牺牲位置朔州市荫凉山武家坟,当时属右玉,后来归山阴。平鲁,因李林遗体殡葬、迁葬过程而成为李林主纪念地。

其它常见错误,我会纠错如下——

▲李林是被遗弃而得侨眷捡拾收养,非“卖给侨眷”;

▲李林的出生日期是1915年11月15日,非1916年;

▲李林的籍贯是福建省龙溪县(今漳州市龙海区),非“尤溪”“闽侯”“芗城”;

▲李林的归国时间是1930年1月,非1929年;

▲李林在北平就读的是“私立北平民国学院”,非“民国大学”;

▲1937年9月在平鲁“处决李树德案”,乃晋绥边区集体行为,非李林实施;

▲李林牺牲时身孕4—5个月,非3个月;

▲李林的最后一枪是由颔下射入自己的脑颅,非“穿喉而过”;……

此外,我会发现并纠错的关于李林宣传中偶见的错误还有很多,此处不赘。

我们作为后人,纪念李林、学习李林精神,必须端正思想,心怀敬畏,谨严从事;切勿对英雄按需切割,对史实臆想妄断,切勿将不实之情加诸李林和一切历史人物。

后记:限于版面,本文所涉史情在此次发表均未作注。欢迎各界以任何方式与我会提出商榷、质疑,开展研讨。

2024年5月31日

【执笔人简介】王宝国,笔名宗白,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会长,朔州市侨联顾问,朔州市文学顾问;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古琴文化研究会专家顾问。在海内外面世作品210万字;所著长篇非虚构文学《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先后获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奖、第三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赋文《菊花青战马赋》在2018“中蕴杯”世界马文化楹联及马赋大赛获马赋类二等奖。

编辑:董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