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水清岸绿生态新画卷

——朔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记实

来源:朔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志武 李日明 发布时间:2022-12-05 22:06 13 0


水清岸绿、树木葱葱、鱼儿跳跃、众鸟飞舞。站在清澈的桑干河畔,看着眼前如画般的美景,内蒙古游客张鹏翔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好美啊!我每天看都看不腻,真想一直住在这儿。”

逐水而居,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栖息的首选。山西省朔州市,就是一座与水结缘的城市。

内蒙古游客张鹏翔所看到的这条自西向东、经市区流入大海的河流,名曰桑干河,旧作桑乾河,相传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河水干涸,故得名,为永定河的上游,是海河的重要支流,更是京津冀晋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也是北京市饮用水源地官厅水库的重要补水水源。

桑干河也成为与朔州城市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母亲河”,养育了朔州大地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更见证了这座千年古城的沧桑巨变。

桑干河的美景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和游客张鹏翔一样,他们不知道,也更不会想到,水,曾一度是朔州生态环境的短板,桑干河还是另一番景象:河水黑污臭,河岸脏乱差。2017年,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山西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中,就指出桑干河流域水质明显恶化。

为找回水清岸秀,朔州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把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当作宝贵资源和财富,切实承担好保护“母亲河”的重大历史使命,拉开了桑干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铁腕治水的大幕,打出了行业整治、河道清淤、截污纳管等一系列治水组合拳,让桑干河更加充盈、更加清澈、更加美丽。

“现在桑干河朔州段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桑干河水质实现从Ⅳ类到Ⅲ类的跨越,朔州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50%,劣V类断面全部消除,桑干河山阴段湿地公园更是入选了国家级湿地公园”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生权介绍。

一条河折射出朔州生态之变,更映照出朔州人的坚韧与团结——治水需要的不仅仅是“水滴石穿”的精神,更少不了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经济发展更加绿色、攻坚成效更加显著、治理能力更加全面,美丽朔州、塞上绿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青山绿水踏歌而行。朔州一路向绿,摘下一枚又一枚沉甸甸的“勋章”:朔州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山西省林业建设先进市;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右玉县分别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右玉县荣获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朔州的治水治污,走的是一条“逐绿”前行路。

一河水见证乡村之变

从无人问津的小村落到网红“打卡”点

桑干河畔满生机!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们对于美丽家园的向往,是记忆中的“诗和远方”。

走进朔城区神头镇马邑,铺展的是这样一幅画卷: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纵横交错的硬化道路、源子河清澈的河水、房前屋后盛放的野花……道路两旁矗立着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迎来送往着源子河的清风、落日。没有沸腾人声、没有嘈杂闹市,自是一派舒适安逸、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勾勒出一幅“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乡村新画面。

千百年来,人们只要提到朔州,毫无疑问都会相提并论到马邑,甚而在不少故老眼里,马邑是朔州一个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任何一个关心朔州的人,有谁又能从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中忽略掉马邑这个曾经熠熠生辉的大号呢?随手翻开唐太宗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其中一句是:“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能够进入一代帝王李世民的诗文中,马邑可谓不同凡响。想象一番,桑干源头的一座历史人文沉淀深厚的古城,的确应该是钟灵毓秀,荡气回肠。

从2018年以来,马邑党支部书记卢生银见证着源子河的“前世今生”。

源子河是桑干河的主要支流,千百年来与马邑相守相望、相亲相融,酿造了无数的繁华和美丽、风情和诗意,河水清澈见底、水草摇曳,是群众生活生产用水的来源,养育了一代代马邑人。在夏天,孩子们会在河里游泳,让人涌起不少温情记忆。后来,河床逐年淤积升高、受污染越来越严重,好在污染的态势得到了及时制止。

2018年6月份以来,随着朔州市河流整治大行动的启动,一场以河流生态恢复为主的战役全面打响,有力地彰显了朔州的责任和担当。几年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统一行动,河流逐渐恢复清澈,流水潺潺、鱼翔浅底、绿树成荫、景观别致、人水和谐的靓丽生态名片正在形成。

马邑就是在河流整治大行动中再次提升了“颜值”。为美丽“留白”,马邑实施村沟渠控源截污、清淤疏浚,修复了水生态系统,消除了村黑臭水体;为美丽“着色”,马邑对影响美观的违建、乱搭乱盖、裸墙断壁等进行拆除,对拆后腾出的空间,进行美化改造。

“生态越来越好,我一直希望子女能回来发展。”马邑从北京回村的卢老在沿河漫步,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水,呼吸着新鲜空气,他脸上露出幸福笑容。回村几年来,见证着家乡的变化,他充满自豪感,每天早晚必做“功课”——和北京的儿子、孙子视频通话分享家乡的变化。

“在做好村庄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传统文化熏陶,为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游子提供记住乡愁的元素。”一位村干部介绍,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这两年,马邑从外地回到家乡的游子日益增多。

借助生态优势,马邑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旅游业,助力乡村振兴。“这里是北魏时期京畿重地且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有秦代名将蒙恬、汉代韩王信、隋唐名将尉迟恭等,历朝大小文武官员有390多人,人文历史、自然禀赋优势得天独厚。”在马邑古城墙下,村委会主任陈平忙得不可开交,他一边带领客人参观,一边介绍边塞文化、桑源文化。“我们以休闲观光体验的方式,带动旅游的发展,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陈平说。

生态趋好,桑干河畔神头泉的生物“朋友圈”热闹了起来,黑鹳、白鹳、遗鸥等一些以往不常见的鸟类频频光顾神头泉,安家栖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油然而生。

从马邑到神头镇,一路花草摇曳,树木葳蕤,景观石人文气息浓郁,休闲凉亭古韵悠然,老人小孩怡然自得,美丽的景色让人觉得进入一个世外桃源。这就是朔城区神头镇打造美丽乡村、发展文化旅游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神女山修复,神海湿地整理,古戏台复建,明清一条街建设……沧桑传奇,历久弥新,湖光山色、风景宜人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被誉为“塞上西湖”、桑干河畔美丽明珠的神头古镇迈开了走向山西历史文化名镇的步伐。

“山水神头”可谓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温柔滑嫩的自然泉水中,放养着周恩来总理从朝鲜引进的虹鳟鱼。金光闪闪的金鳟鱼,带动了垂钓、休闲、野营等户外活动;水上乐园的漂流活动逐步兴起;在湖心观赏台遥望神女峰和欣赏天然泉四季喷涌如注;农业观光与采摘相辅相成;明清一条街与生态餐饮互融共赢。

“山水神头”已成为朔州市的一个品牌,先后被评为 “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十佳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示范创建村”。

“而在去年11月,朔州市朔城区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举行‘深化省校合作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基地’合作签约,神头镇、南榆林乡分别与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签订《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合同》,力争将南榆林乡大莲花村,神头镇神西村、马邑村、烟墩村、马跳庄村、红壕头村、大夫庄村打造成市级、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树起美丽乡村新标杆,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建设市域核心区,打造品质新朔城注入强劲动力。朔州市生态环境局朔城分局局长王志文介绍。

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朔州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开展河流环境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一座座村庄构成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美不胜收的秀美画卷。”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卢生权介绍。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和煦的阳光洒在朔州乡村的道路、房屋、树木、田间,温暖舒适,一切都那么静谧、美好。

一河水见证城市之变

从“万人嫌”的墨水河到市民“亲水平台”

上善若水。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

及至今日,翻开朔州的版图,桑干河像条巨龙,绵延匍匐在这片满是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河流过处,不光润土、润物,更润人、润心。河如画卷,沿河而走,徐徐铺开,身之所在,目之所及,用心品读,人们便能惊喜地发现,镌刻在青山绿水间,遁形于熙熙攘攘里的,那段磅礴的历史,那个可爱的朔州。

随着丁玲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家喻户晓,桑干河渐渐为人所知。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河水干涸,再到被列入湿地保护范围和环境治理,历史变迁,如今的桑干河成了美丽的公园、度假胜地,山清水秀芦苇荡,珍稀动物超级多。

朔州市启动了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经过精心的修复整治,“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的和谐景致,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重现。

初秋时节,朔州市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水流潺潺、芦苇无边、众鸟翩翩,在这个连风都满载诗意的季节,蓝天、白云、芦苇荡荡……亲临其中,放飞心境,体验自然最美。

“这里独有的宁静、清新的空气和花草的芳香,让人纾解压力、祛除疲劳、愉悦身心,真是个康养胜地。”今年中秋节期间,已在山阴县桑干河湿地公园游玩了两天的太原刘女士连连点赞。山阴县湿地公园位于桑干河的上游,园内桑干河河道曲长26.67km,河道最宽处370m、最窄处30m,河流两侧多为平坦的河谷平原,湿地公园总面积859.32公顷,湿地面积550.24公顷,湿地率64.08%。今年6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晋升该区域为“国家湿地公园”。

山阴桑干河湿地公园,属于典型的河流与库塘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是维护永定河上游流域水生态安全、保护晋北珍稀水禽栖息地的重要湿地,是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森林沼泽、库塘等多样化湿地生态系统。

“近年来,朔州市山阴县积极开展桑干河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治水兴绿,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使桑干河这条古老的河流焕发出勃勃生机。园内重点实施路网、水系、绿化、景观、河道等工程,已相继建成了河阳湖、向阳湖、正阳湖、枣园湖、多宝湖、聚宝湖、月亮湾、安荣湖,还有文化广场、亲水平台、观鸟台、百鸟园、观景台、采摘园、太阳岛、文殊寺、文魁塔、河神宫等景区。”朔州市生态环境局山阴分局局长李宝强介绍。

从治水“破局”到“变局”再到“新局”,朔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让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呈现水清堤绿的怡人景象。特别是治水攻坚,初步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演奏出一曲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市委书记姜四清、市长吴秀玲多次强调,全市上下要锚定“河湖永续利用、人水和谐共生”目标,坚决做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采取更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深入实施桑干河等河流及湖泊、泉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实施城市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河湖治理重点问题整改力度,全力推动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

治理能力提升的“成绩单”上记录着一个个亮点。

开展桑干河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清理河堤内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清理,保障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桑干河干流调水方案和计划,实施枯水期河流生态补水。5年间,引黄北干线已累计向永定河补水6.5亿立方米,有效地回补了地下水,实现了藏水于地。今年1-5月份地下水超采区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上升1米以上,特别是5月份,上升2.09米,上升幅度全省排名第二。推进河道和河沟池塘污染整治,加强桑干河、苍头河等重点河流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2021年,5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完成六个县(市、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应县完成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全面加强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怀仁市、山阴县、应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建设排污管路、污水检查井、污水收集井,提高城镇污水收集效率,减少污水溢流。对山阴、应县、怀仁等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2021年,全市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198公里。

深入开展入河排污整治。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形成入河排污口台账,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查、测、溯、治”的要求,以城市建成区及重要水体为重点,摸清所有直接、间接排放的各类排污口数量、位置,了解排污口的排放状况,掌握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对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缔,保证全市工业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排污口达标排放。现有入河排污口68个,完成规范化整治63个。建立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逐步形成以入河排污口为核心,排污单位——入河排污口——水质断面“三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加强企业达标排放监管。现有工业企业废水治理设施全面提标改造,山阴县、应县、怀仁市所有工业企业外排废水(煤矿外排矿井水除外)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煤矿外排矿井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他区域外排废水达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对朔州市所有涉水企事业单位实施环保监督管理,推进朔州市重点涉水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治理。2021年新建山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岁月峥嵘,青史浩然,长河似虹,岁月如歌,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虽不能言语,却记载着朔州建市以来30多年的变化,相信下个30年,同样值得我们期待与回望。

一河水见证理念之变

从治理到保护再到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和修复都只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标”之法,而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

沿着绿色高质量的发展脉络,朔州不断推出新政策、新举措、新技术督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朔州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绿色答卷。

谋一域必先谋全局。朔州明确提出强化中心城区首位度建设以来,工作得到有序有力推进,城市建设加快步伐,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氛围日益浓厚,城市面貌悄然改变。今年继续优化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中明确加快建设塞北文化特色、自然精致的生态园林城市。

今年8月,朔州市政府印发《朔州市“十四五”两山一河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在这份朔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关于两山一河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规划中,迈向生态文明的“总蓝图”清晰可见——

以“两山一河一流域一泉域五水库”为主战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高质量生态经济发展和高标准生态环境保护为双引擎,以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为牵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性治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化推进,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美朔州奠定坚实基础。

《朔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朔州市“十四五”两山一河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朔州市“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构建起朔州生态环境保护的“四樑八柱”,确立了“十四五”时期朔州生态环境保护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标志着新时代朔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一到夏天,在神头泉域,成群的黑鸭开始活跃起来,“拖家带口”,逐波嬉戏。

黑鸭的成群出现得益于朔州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伴随着神头泉域保护条例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严格实施,神头泉的黑鸭家族连年“添丁”。

制定神头泉域保护条例是朔州市2021年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

2021年12月31日,朔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朔州市神头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诞生了朔州建市以来第一部保护水资源的条例,被誉为“朔州市新时代水资源保护宣言书”,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法者,治之端也。市委书记姜四清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体系。

时光回溯,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朔州就提出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步伐,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朔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朔州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朔州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朔州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强大助力。

在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文明建设正成为共同富裕新的增长点。

从构建绿色人居环境给百姓添绿,到大力植树造林给朔州镶嵌起串串绿色“项链”,从产业升级锁定环保,到发展旅游向“绿色”要效益,今天的朔州在呵护生态中,正与自然一起“成长”。

为了真正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通道,实现“既种树、又种富”,“既要林子、又要银子”,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朔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深化生态改革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坚持林草牧统筹发展。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种植经济林42.26万亩、中药材4.4万亩、种植牧草85万亩。右玉羊肉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怀仁市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8个“一县一业”发展典型,右玉名列商务部电商考核全省第一。

——运用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的小气候扩大种植品种,提高单产。小杂粮种植面积155万亩,加工销售收入13亿元;朔州市、怀仁市、平鲁区分别被中粮协会命名为中国“杂粮强市”“绿豆之乡”“红山荞麦之乡”;山阴县申报“中国富硒小米之乡”。

——“朔州绿”品牌不断擦亮,右玉精神发扬光大。中宣部等7部委在朔州举办“全国绿水青山主题演讲比赛”,右玉干部学院举办培训班550多期,培训学员3.83万人次。建立碳排放交易、河流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0.7亿元,桑干河与永定河首次“牵手”协同治理。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成功举办右玉生态国际马拉松、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文化旅游节、右玉西口风情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已发展乡村旅游点63个,有6个村被评为省级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农家乐32家,乡村客栈9家,形成以采摘赏花、民俗体验、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23条。2016年以来,朔州市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保持20%以上增速。

一条条河流碧波荡漾,一块块土地物产丰富,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守护一方碧水,朔州一直在路上。接下来,朔州还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守护碧水清流。

编辑: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