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来源:朔州日报 作者:董娟 李向焜 发布时间:2022-07-18 11:38 0

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新中国成立前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70年来,20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治沙造林,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种下了165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不足0.3%达到如今的56%,创造了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的奇迹,成为生态系统修复的典范,孕育了伟大的右玉精神。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的光辉指引

草木葳蕤,万物复苏。201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年降雨量较之解放初期已显著增加。老百姓记着他们、感激他们,自发地为他们立碑纪念。正可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右玉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功在长远的实干精神,在于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我们抓任何工作的落实,都应该这样去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从此右玉精神被全国党员干部所熟知,拉开了全党全国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的序幕。

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委《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对右玉精神进行了高度凝练和概括,发出了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的伟大号召。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200多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时,饱含深情地讲到右玉历届县委带领人民群众治沙造林的故事:“山西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县委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干,使绿化率由当年的0.3%上升到现在的53%,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大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2017年6月21日至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对山西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五项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之前三次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并明确指出:“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为我们在新时代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标注了新高度。

2017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塞罕坝林场、右玉沙地造林、延安退耕还林、阿克苏荒漠绿化这些案例来看,只要朝着正确方向,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生态系统是可以修复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给了朔州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为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提供了光辉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就能够深刻体会到,右玉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的重大政治责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用学习弘扬、发扬光大右玉精神的实际成果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效,不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二、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0年来,右玉县委历任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初衷,就是让老百姓能够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全面奔小康。

——为了生存,向风沙宣战。

据清朝《朔平府志》记载,右玉“每遇大风,昼晦如夜,人物咫尺不辨,禾苗被拔,房屋多摧,牲畜亦伤”,风刮过的地方什么都留不住,草不生树不长,只有满地的黄沙。

到了解放前,这种状况更甚。右玉县1969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仅有极少量的残次林。因干旱、风蚀形成的沙地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6.2%。年平均气温3.6摄氏度,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0.4摄氏度,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风沙、干旱、水土流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曾经三丈六尺高的右玉老城墙几乎被风沙掩埋,沿着沙坡可以直接跑马上城。国际环境专家评价这里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建议举县搬迁。

“70年前的那风啊,一年加起来能刮七八个月,就像‘黄龙’一样,呼呼地就过来了,躲也没法儿躲”,对于童年,今年75岁的右玉县政协原主席王德功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黄龙”。种了一辈子树的伊小秃曾说过:“当年清明前后种扁豆,前面得有一个人挡住大风,否则种子就会被吹走。”为此,民间建了风神台,每逢风沙肆虐时都要拜求风神,不要刮走了好不容易种下的一点莜麦、谷子和豌豆。“白天点油灯,晚上土堵门”,“十山九秃头,洪水遍地流,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全县农业发展极其缓慢,人民生活极度贫困落后,常常面临“春种一坡,秋收一瓮;除去籽种,够吃一顿”的困境,许多群众“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右玉这一方水土已经养活不了这一方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曾经在右玉多年打游击、当过武工队长的张荣怀,深知当地人民的困苦,一心想解决4万多群众的吃饭问题,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在对全县的徒步调研中,高家堡乡曹村一片长势良好的山药蛋苗子引起了张荣怀的注意。农民曹国权告诉他:“这一沟山药蛋长得这么好,全靠种树挡住了风沙!”经过深思熟虑、深入调研,张荣怀明晰了发展思路:“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

宁可苦干,决不苦熬;宁可干得累死,决不在家饿死。1950年春,右玉召开“三干”会议。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向风沙宣战。会议一结束,张荣怀就带头在苍头河畔挖下了第一个树坑,种下了右玉绿化史上第一棵杨树,拉开了70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的大幕。从1950年春到1951年秋,全县共组织了四次爱国造林大竞赛运动,累计种下2.4万多亩杨树林。这是右玉人民栽下的第一批树。实践证明:在右玉,完全可以种活树!

有了种活树的成功例子,第二任县委书记王矩坤组织对全县造林绿化进行了规划,每年春秋两季组织万人造林大会战。为调动群众种树积极性,1953年,县委、县政府把40万公斤救灾玉米分配和植树造林结合起来,采取“以工代赈”的方法,村民每种一亩树,发给8.5公斤玉米作为报酬,既解决了群众吃饭问题,又促进了植树造林。仅1953年春天,全县就造林3万余亩。

从此,一任又一任县委书记接过绿色接力棒,沿着同样的道路奋力前行。经过30年坚韧不拔植树造林,上世纪70年代末,右玉县林木森林覆盖率迅速提高到27.6%,从“不毛之地”一跃成为全省“林业先进县”。

生态环境的改善促使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单位面积产量有效提升。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全县粮食亩产量由13公斤增加到43.5公斤,总产量超过2780.5万公斤,野菜、糠窝头彻底离开了右玉人的生活,实打实的粮食摆上了饭桌,群众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解决了吃饭问题,也要让老百姓有钱花、过上好日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了神州大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右玉也进一步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已在右玉县工作多年的县委书记常禄和县委一班人敏锐地感觉到,单纯种树已经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政策机遇,集中群众智慧,根据农林牧三者关系和发展周期的长短,制定了“远抓林、近抓牧,当年抓住油(胡麻)糖(甜菜)副”方针,实施“粮食自给不能丢”和“高山远山造森林,阳坡沟湾建果园,缓坡种草做牧场,滩湾平川米粮田”规划,逐步调整农林牧生产结构。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1978年相比,1982年全县粮食增长66.2%,油料增长2.3倍,大牲畜增长11%,羊增长50%,人均收入增长4.1倍。全县粮食、油料、牛羊、造林、农业总收入、社员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十个突破”。

自此,右玉县走上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道路。

1983年,第十二任县委书记袁浩基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的“十六字”方针,推广退耕还草、林草间作、营造放牧林、围栏放牧等措施,右玉生态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1984年,右玉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沙棘研究所,建起一座年加工4000吨沙棘果的饮料生产厂,年产果汁450吨,在当时远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全县农民群众采沙棘果、修剪树枝每年直接收入可达20万元左右。同年,右玉县还抓住被列为全省重点飞播牧草县的机遇,改变过去单抓粮食生产的农业经济,转移到大种草木、以牧促农、促进其他各业的轨道上,在全县植树造林32万亩的同时,种植优良牧草20多万亩,开创了右玉县增收致富新局面。

1999年,汇源集团右玉分公司新厂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县财政收入280万元,次年增加至560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2002年,右玉干部群众全参与,农家小拖拉机、三轮车齐上阵,奋战70多公里,打通了直达朔州市的公路,为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4年8月,第十七任县委书记赵向东提出建设新型煤电能源、绿色生态畜牧、特色生态旅游“三大基地”的目标,坚持走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经济效益三者并举科学发展之路。2008年5月,第十八任县委书记陈小洪提出大力实施生态建设“二次创业”,全县生态建设全面提档,生态产业整体增效,生态保护同步跟进,“生态促经济、经济兴生态”的蓝图在右玉大地渐次展开。

从1978年到2012年,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全县财政收入由132.98万元提高到 8.1亿元,增加了609倍;农民人均年收入由33.63元提高到4600元,增加了137倍;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奋进新时代,全面奔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右玉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第二十任县委书记吴秀玲团结带领县委一班人,牢牢抓住省、市支持右玉县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以脱贫攻坚和旅游兴县“两大战略”为引领,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八大工程”,全面铺开 20项专项行动,全力打造全国“两山”理论示范区、全域旅游发展样板区、乡村振兴先行区,加快建设环境好产业优人民富的美丽右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县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坚持生态林经济林同步发展、林草牧统筹发展、“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做精做优林草牧产品深加工业,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业,持续用力抓好招商引资,大力推进贫困户移民搬迁,不断在“巩固绿、提升绿、依靠绿、展示绿、享受绿、打造绿”上做文章,越来越多的企业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驶入发展快车道,越来越多的群众因绿脱贫致富,走上了全面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盛夏时节,右玉县图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一千多亩德国小香葱在微风、阳光、雨露的呵护下,绿意葱茏、长势喜人。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建有全国出口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3500亩,吸纳200余户农民承包种植,带动周边2000多农民在基地务工,户均增收3000元。

中大科技是一家集农、工、贸、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依靠本地种植的亚麻籽为原材料,专业生产亚麻酸原料、冷榨亚麻籽油、亚麻油等亚麻籽相关健康产品,现已在右玉培育有8万亩亚麻籽种植基地。

塞上绿洲饮料食品公司主要产品有沙棘原浆、沙棘果汁饮料、沙棘果罐头、沙棘果浆、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沙棘黄酮等,特别是沙棘酵素,50毫升就卖到了十多元的价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漫山遍野的沙棘果,成了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金果果”。

祥和岭上秉承“好环境产好羊肉”的理念,用7年时间把专业合作社1000只羊的规模发展到如今上万只羊的生态肉羊全产业链,带领2000多名乡亲致富。因出产于水源清澈、空气清新、土质安全的自然生态系统,祥和岭上的羊肉卖到了一斤120元,是普通羊肉市场价的4.6倍。尽管如此,右玉销往北京的羊肉仍然供不应求。

农丰农业公司大力推广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牧草,如今已发展到2万亩的种植规模,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1350多万元。

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右玉县注重把绿色成果持续维护好巩固好,不断开展更大规模植树造林,在宜林荒山全部绿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低效林改造,进一步厚植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同时,把“绿”从植树造林放大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推动生态环境改善,扎实推进清洁能源综合利用,让右玉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如今的右玉,已拥有165万亩绿化面积,相当于近一个半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到2020年将实现全域绿化。杀虎口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三类以上,有很多时段达到了一类。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极少使用化肥和农药。2018年,右玉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5天,无重度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1,全市排名第一。据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展的全国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监测显示,右玉县五道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1000左右,来右玉呼吸绿色空气、享受绿色生态开始为广大游客所向往,也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致富之路。

门前小溪潺潺,楼前绿草如茵,遍地繁花似锦。走进位于杀虎口风景名胜区二十五湾村的“文昌山庄”,田园乡村风情扑面而来,数座典雅有致的联排小洋楼坐落在村口,楼内的客房宽敞明亮、干净舒适。但在数年前,二十五湾村还是一个贫困村。2017年,在右玉县城开办企业的杨再兴看准右玉县发展全域旅游的良好时机,依靠杀虎口、海子湾水库等优质旅游景点,和村民一起创办合作社,村民摇身一变成了农家乐“股东”。“自2018年6月份开业以来,来这里休闲度假的客人络绎不绝,人越多,百姓们能享受到山庄带来的收益就越多!”杨再兴说。

而紧邻二十五湾村的马营河村党支部书记朱义同样忍不住感慨:“2018年‘五一’小长假到现在,我们已接待了来自北京、陕西、内蒙古、太原等地的游客4万多人次,直接带动百姓增加收入40多万元!”

如今,生态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带动右玉县发展的重要产业。全县旅游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幅达22.37%。2018年,右玉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9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9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县累计减贫16336人,129个贫困村退出序列,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由18%降至0.053%。2018年8月8日,是一个载入右玉县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右玉县正式宣布脱贫摘帽。这个曾经沙化十分严重的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交出了生态系统修复、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两份答卷”。脱贫摘帽之后,右玉严格落实“摘帽四不摘”,持续巩固提升工作成效,不获全胜、决不收兵。2018年,右玉县GDP达72.6亿元,人均9000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6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达到6.9%、9.9%,今年上半年分别达到9.1%、15.3%,超过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今年以来,右玉县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正在以更为奋进的姿态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不断迈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70年来,右玉历任县委书记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右玉精神体现的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

右玉的树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艰难险阻,一棵一棵种出来的。

——干部群众全员上,誓把荒漠变绿洲。

黄沙洼位于右玉老城东北,是一座长20公里、宽4公里的流动沙丘,也是“黄龙”入侵的最大风口和绿化最困难的山梁,处在西北风从杀虎口向南延伸的锋面地带,从右玉老城一直延续到马营河南岸,风起时黄沙蔽日,故此得名。当地群众都说那是“会吃人的大狼嘴”。当时的黄沙洼,每年以十几米的速度向县城附近流动,站在高处可以清楚望见远处日渐逼近的沙梁,眼看着就要越过城墙,毁坏树木良田。

面对严峻形势,年仅29岁的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双脚踩在黄沙里,立下铮铮誓言:“一定要让黄沙在人民面前低头,让树林在这里生长!”1956年4月20日,右玉县委、县政府组织上千名干部群众,向黄沙洼开战。在近两年时间里,先后在黄沙洼、马营河、苍头河等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种下9万多棵树苗。大伙儿都在盼着,黄沙洼很快就要绿起来了!可谁都没想到,第二年一场8级大风连刮9天9夜。风过后,遍地都是干枯的树苗,有的裸露着树根,有的连树梢都埋在了沙子里,还有的被连根拔起,存活的只有零零星星几棵。首战黄沙洼以失败告终。

树苗一年活不了,就再种一年;十年活不了,就再种十年。1959年,在县委带领下,右玉干部群众再次杀上黄沙洼。三年过去了,“黄风变清风,起风不起尘”,黄沙洼上的1万亩杨树林慢慢存活下来,给右卫老城注入了无限生机。

为了进一步巩固胜利成果,1962年,县委带领干部群众对黄沙洼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大会战,把植树造林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964年的2.25万亩,千百年来流动的沙丘终于止步在右卫城外,实现了“绿龙锁黄沙”。

8年时间,右玉县干部群众“三战黄沙洼”,投入劳动力近两万名,种活了270万棵树,终于让风沙止步、山川披绿。

“三战黄沙洼”只是右玉人艰苦卓绝植树造林的一个缩影。目前,右玉县林地面积1100万平方公里,保有树木约1.5亿棵,而历年累计种下的树却远远不止于此。因为土地贫瘠、风沙肆虐,当地树木成活率极低,常常是栽上死了、死了再栽,一棵树需要反复种植好多次才能成活。当地群众有一句形象的话:“在右玉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

——植树造林既靠实干精神,也靠科学方法。

在种树的70年中,方向没有丝毫偏差,但是方法一直在不断地改进。

不同时期,右玉县委结合实际提出了不同的造林思路。20世纪50年代提出“哪里有风哪里栽,先让局部绿起来”,拉开了植树造林大幕; 60年代提出“哪里有风哪里栽,要把风沙锁起来”,突出了风沙治理;70年代提出“哪里有空哪里栽,再把窟窿补起来”,狠抓防护林体系建设;80年代提出“适地适树合理栽,再把‘三松’引进来”,进一步提高造林质量;90年代提出“乔灌混交合理栽,绿色屏障建起来”,引进立体造林模式;进入21世纪,提出“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坚持走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不同年代,右玉县委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制定了一系列造林政策。1958年7月,在甘肃省天水市参加全国水土保持流动现场会的马禄元看到天水地区大面积种植草木樨的成功案例后,从天水自费购买了20斤草木樨籽背回了右玉县,分别在李达窑乡的盆儿洼村和郝家村乡搞试点,收到了显著成效,仅郝家村乡种的300亩草木樨秋后就产饲草365万斤。从此,草木樨在右玉落了户,为右玉县的防风固沙立下了功劳。如今的马营河两岸,绿树成荫、沙棘飘香,外商纷纷投资建厂,成为右玉县最宜居、最宜发展的风水宝地。这与第五任县委书记庞汉杰的努力分不开。他在带领干部群众继续植树造林的同时,专门培养了一支72人的农民水利队伍。第六任县委书记关毅确定了“一路、二河、三道梁”的造林绿化思路,开工修建常门铺水库。第七任县委书记薛珊提出用典型引路的方法,稳中求快地发展林业,坚持堵风口,建林带,大面积引进草木樨种植,使右玉的生态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率先垂范蹲点自然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青羊沟大队,实现了植树造林、牛羊生产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打造了造林绿化先进典型,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第八任县委书记王云山在任期间,以生产队组建民兵连队,坚持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集中优势兵力推进荒山绿化。第十任县委书记杨爱云为解决洪水灾害,提出顺水建土坝、坝上乔灌混交、坝面筑铁丝笼、坝后培土植树的办法,按流域山系植树造林,阻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造林成林效果。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常禄主导成立了县绿化委员会、林业科学研究所、右玉县第一所林业专业学校,为植树造林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科技、人才等基础。他发明的“春秋加雨季”三季造林方法,使右玉植树造林进度大大加快,仅1977年就完成大片造林18.8万亩,零星植树97.8万棵。

在植树造林的艰难过程中,右玉干部群众充分发挥智慧才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树木成长规律,摸索出“穿靴、戴帽、扎腰带、贴封条”等一些土洋结合的科学造林方法,从外围到中心,层层治理、逐步设防,在黄沙洼上营造大片林,阻挡了风沙前进的脚步。所谓“穿靴”,就是在河岸边营造雁翅形护岸林,防止河滩干沙移动;“戴帽”就是在流动的沙丘上网状开沟,秧苗结绳压条,固定沙丘;“扎腰带”就是在半坡环造防风林带;“贴封条”就是在侵蚀沟沿和风蚀残堆上不讲规格地密植造林种草,并不断进行补植。为了解决在风大缺水条件下树木快速生长的问题,右玉人民发明了枝条截短成节,插入水分较足、已经挖好的“元宝坑”,总结出把挖出的河泥放在树坑的做法,以及“秋冬挖坑熟土,来年春季植树”“小油松,脾气怪;怕风吹,怕日晒;篮子放,毛巾盖;铁锹挖,根舒展;脚踩实,现灌水”“松树保土带根成活高,杨树浸泡充分发芽早”“柠条打顶成形好,自办苗圃投资少”等科学栽种和育林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一大批林业科技先进人物。右玉县林业局技术员赵守忠,四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林业技术指导一线,研究推广造林抗旱技术,为提高右玉县高寒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被评为“朔州市100位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人物”。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右玉。

人叫人干人不干,政策调动千千万。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四荒”承包、林权确权、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林业改革政策措施。右玉县允许社员群众在宜林荒山、荒坡、荒沟和屋前院后植树造林,谁造归谁,间作收入全部归己,建立完善了林木管护制度,变义务管护为有偿管护,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在政策感召下,一大批种树带头人陆续开始承包荒山、造林绿化。1980年林权制度改革,右玉为2万户社员发放林权证、树权证、宜林地使用证共5万余件。到1982年底,全县农村个人造林达到1.8万多亩,义务植树、“四旁”植树、大片造林三项计划连续两年超额完成。

余晓兰是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村民,1989年秋跟随退伍的丈夫从四季如春的云南开远来到右玉。在县委、县政府治理开发“四荒”的号召下,她拿出所有积蓄,承包了4000多亩荒山荒坡和门前30亩乱石河滩,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用瘦弱的臂膀扛起绿色、种下希望,当初的4000亩荒地扩大到了现在的1万多亩,当年亲手栽下的小树苗,现在已经成片成林、满眼翠绿。

在大同口泉旅店当经理的王占峰放弃了优渥的收入,回到家乡牛心乡老墙框村承包了村西石炮沟1500亩荒山,成为全省承包小流域治理第一人,20年过去了,当年坡陡沟深、乱石林立、黄沙遍地的石炮沟已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

现61岁的李云生在2002年承包下马头山村一万多亩荒山坡,17年来陆续种下300多万株树,使昔日荒山坡变成绿荫葱葱的山林。

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全面实施以来,右玉县大力度退还坡地耕地,集中连片种植沙棘、柠条和其他灌木,大力培植人工草场,加快推动草牧业发展。到2004年,全县退耕30万亩,建成各类苗圃54个,育苗面积达3850亩,新增多年生草地15万亩。大面积退耕还草,带动了一批规模养殖大户的兴起,全县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由以农为主向以牧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右玉的绿色发展实现了再一次飞跃。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造林面积达到1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实现了新时代“绿水青山秀塞外,金山银山富起来”的目标。

70年来,右玉坚持生态建设投入不减。在国家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前,累计退耕还林还草10万亩;在2002年到2006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时,再度累计退耕10.5万亩。2006年以来,尽管国家停止退耕还林补贴资金,右玉县仍然按照退耕还林补偿标准,每年退耕5000亩,累计退耕11万亩,全部由县财政补贴。

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通过种树,他们不仅得到了退耕补偿款,还从沙棘、草牧业发展中增加了收入、改变了生活。在各种利好政策带动下,长期扎根右玉县的优秀企业家开始转型发展、回馈社会,在外拼搏的右玉人选择回到家乡投资创业、实现梦想,全县上下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氛围日益浓厚。

张月胜投资兴建的玉龙马园多次举办国际赛马公开赛,还成为二青会马术比赛的场地,声名远播。马志在滨河路以南启动了南河湾生态提质工程,将极大带动和促进右玉县生态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张来拴的LED生产、芯片设计等技术,有力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苦干实干、开拓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本色。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右玉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解放思想、主动作为,以“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苦干加实干”的劲头,种下一片片新绿,收获一次次希望,创造了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右玉精神体现的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右玉的树不是一天、一年、一代人种成的,而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右玉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种出来的。

——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始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

201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为全体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前进方向、鼓足了信心力量。

在此之前,中央许多领导同志都对右玉县的造林绿化事业给予了大力关注和指导。改革开放以来,多位中央领导先后到右玉县实地考察、指导工作,对右玉县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1980年,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在首都植树造林动员会讲话中大篇幅介绍了右玉植树造林的事迹,并予以高度肯定。2012年8月26日至27日,在朔州市召开的全国“三北”防护林工作会议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用“可圈可点、可喜可贺、可歌可泣、可看可学、深受感染感动”高度评价了右玉县造林工作。2019年6月4日至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专门深入右玉县考察调研,高度肯定了右玉县70年来的工作成果,对于在新时代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提出了重要指示要求,并明确强调:“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把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写在山川大地,把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印在群众心底”。

在中央各部委的支持下,右玉县先后获得了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美丽中国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等诸多荣誉,成为了生态系统修复治理的成功范例。

山西省委、省政府围绕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2016年,山西省委在右玉县召开第一次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验交流会,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始终保持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英雄本色,始终保持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实干精神。2017年,省委、省政府批准右玉成立全省首家省级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并专门出台具体举措支持右玉县绿色发展。2019年,省委推动省属国有企业在右玉投资了一大批优质项目,指导编制完成了《右玉县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举全省之力支持右玉县发展。

——利在长远,凭的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传承。

从1937年全面抗战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右玉先后有4位县委书记、120多名指战员、2000多名人民群众奋勇牺牲,捐助的钱粮及物资不计其数。可以说,右玉大地浸润、传承着党的红色基因,正是这种党和人民血肉深情的“红色基因”,成为后来右玉县创造“绿色奇迹”的扎实根基。

绿色的树,是右玉人的根。建国以来的70年,无论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大跃进”时期;无论是“大炼钢铁”时期出现的砍树炼钢,还是“以粮为纲”时的开荒种田、毁林毁草,右玉人种树的念头始终没有动摇过。即使面对一时经济高速增长的利益诱惑,右玉干部也信念如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家日本企业和右玉县当地企业合建压板厂,右玉县有了历史上第一家合资企业。但这个企业像吃木材的怪兽,全年收的原料仅够它吃半个月。为防止乱砍滥伐,县里痛下决心,将这个压板厂关门。当时,尽管拥有34亿吨的煤炭储量,但右玉县并未为之所动,坚持不大搞开发。多年来,右玉一直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累计拒绝不符合生态条件的各类项目20多个,涉及投资100多亿元。因为,在所有干部心里,植树护树是第一位的事。

执著于植树造林,在当时让右玉干部常常面对“别人上台戴红花,我坐台下无人夸”的尴尬。历任县委书记、县长大多是平调离开右玉县,但他们把业绩留在了山川大地、印在了群众心底,既做出了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绩”,也做出了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解润同志在县长位置一干就是10年,先后同两任县委书记搭过班子。第七任县委书记薛珊就任之初明确表示:“在右玉当书记,就必须对得起右玉几十年的绿色事业”。第十三任县委书记姚焕斗常说:“叫别人干,自己先干”。他要求各单位都要在显眼处张贴“参加义务植树造林考勤表”,并把自己的名字列在县委机关考勤表的第一位。第十四任县委书记师发和领导班子交流:“前任干得对,得到群众拥护,我们就得干下去”。第十六任县委书记高厚曾在干部大会上当众表态:“在右玉,绿色不进,风沙就进,不植树就是千古罪人,还当什么书记”……。

在二十任县委书记中,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常禄,是任期最长的一位,也是种树最多的一位。右玉人都知道,常禄书记“惜树如命,爱树如子”。他出门下乡,随身经常带着“四件宝”:铁锹、剪子、卷尺和望远镜。遇到种树的工地,拿起铁锹就挖树坑;看见该修剪的小树,掏出剪子就剪枝;卷尺是测量树有多粗用的;望远镜是他观察树林情况用的,发现有损坏树的行为,就立刻赶过去制止。他不但自己种树,还带领家人种树:“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是县委书记,要带头去种树,你们是我的家人,也要带头”。甚至,在他积劳成疾住院时,还惦记着等病好了要回右玉继续种树。在任八年期间,大面积引进种植油松、落叶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提前两年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建设第一期工程规划任务,使右玉县成为山西省人工造林最多的县,本人也荣获山西省首个“林业模范”奖章。因常年忘我工作造成了身体严重损害,常禄于59岁时因病去世。消息传开后,右玉县数百名干部群众自发到大同常禄家中吊唁,排了几百米的花圈、挽联上都插着小树枝,“汗水浇灌常禄树,正气永存耀绿洲”成为他人生最好的诠释。

种树就是种精神。在这片饱含红色基因的土地上,这些县委书记、县长和班子成员们,一任一任接过“绿色接力棒”,持续奋斗、接力传递,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1963年,在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谭震林副总理听到右玉县代表讲到历任县委书记带头植树造林的事迹,激动地站起来对所有代表们说:“你们都听到了吗?如果全国2000多个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都能像右玉这样干,我们国家的面貌还愁变不了吗?”

——久久为功,靠的是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在右玉,如果哪一任县委书记不种树,人民群众首先不答应,因为种树已经成为根植于右玉人民心中的一项神圣职责。

在植树工地,干部群众一个样是不成文的规定。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要求群众挖多少个树坑,自己至少也要挖多少个;一张铁锹磨得锃亮,从外表认不出谁是领导,谁是群众。这种“吃苦在前、干活在先”的作风,感染了群众、带动了群众,也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领导干部作风好,群众就服气。“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造林大户王占峰如今回忆起当年的植树情景,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饿了吃点土豆,渴了喝口消凌水,干部和群众吃一样的、穿一样的、干一样的。”从种树这件事中,右玉群众进一步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共产党的县委书记、认识了共产党的干部。在这些领导干部的带领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右玉人踊跃投身到植树的大潮中,为这片绿付出心血、汗水甚至生命。

威远村党支部书记毛永宽是乡亲们眼中的大忙人。他的工作日记里,从早晨5点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就是合闸抽水浇树苗、看树看渠看庄稼、挖坑植树、继续栽树、通过喇叭向村民公示当天栽树情况、部署明天生产植树任务……在任七年间,他带领群众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种下十几万株树苗防风固沙。为了种树,他每天只睡5个小时,1978年12月9日,年仅28岁的他最终累倒在苗圃里。村民都说:“毛书记是累死的”。下葬那天,乡亲们扶老携幼,顶风冒雪,排了五里多长的队伍去送他。妻子代桂花不顾家人阻拦,坚持为丈夫烧了一把纸糊的铁锹:“他活着的时候,天天都和铁锹绑在一块儿。现在他孤零零一个人在地下,有了这把铁锹,好歹也能跟他做个伴儿……”

伊小秃只要伸出手,所有人都会被震撼。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干枯如树枝,十个手指关节因拿镐头刨土被震得粗大变形,难以屈伸。作为右卫镇北辛窑村原党支部书记,他用一生的精力,带领村民改河造地、植树造林,种起了4000多亩树,建成了三道防风林,使昔日荒村变成了林茂粮丰的新家园。

右卫镇头水泉村党支部书记王明花,从9岁起跟着老师开始植树造林,拿不动铁锹,就力能所及地用脸盆端水浇树。17岁时,她组织村里12个同龄姑娘成立了植树队,哪里需要种树就去哪里,长年风吹日晒把一张张白嫩的脸蛋变成了黑红色,她们乐观地给自己的队伍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红姑娘突击队”。如今,红姑娘的秀发白了,右玉的荒山绿了。70岁的王明花栽不动树了,但还是没有闲下来,又担负起防护树林、义务讲解的任务,守护着绿色的田野,讲述着右玉的故事。

杨千河乡原党委副书记张一,工作几十年间长期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最终在拉树苗的路上遭遇车祸,献出了生命。李达窑乡护林员刘政,为了抢救3棵松树,被电线杆滚砸,重伤不幸牺牲,“把我葬在树根下”的遗言让父老乡亲泪流满襟。复转军人王俊,在担任村支部书记的12年里先后营造树林1500亩、补植零星树木3万多株、绿化道路35千米,终因积劳成疾病逝在绿化途中……

在右玉县战天斗地的绿化史上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屹立于右玉大地的绿化丰碑和右玉精神展览馆,至今仍在向世人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从大战黄沙洼到决战老虎坪,从七连山到四道岭,从大南山到贾家窑山,从通道绿化到小南山绿化……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右玉县人人争当“造林英雄”,铸起了“先锋林”、“民兵林”、“青年林”、“三八林”等一道道绿色屏障。据不完全统计,在70多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全县广大农民义务投工投劳达两亿多个工日。30年来,全县干部职工的义务绿化投入累计达6000多万元,每年坚持义务植树投劳捐款,人均达1万元。直至今日,虽然已经开始工程化、机械化植树,但右玉的党员干部依然坚持每年义务植树,并自发从个人工资中拿出钱用于捐助植树。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二十任县委书记就这样,坚持“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不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利在长远,保持战略定力、胸怀远大目标,带领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把右玉县从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塞上绿洲”。

五、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是我们的长期重大政治任务

右玉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朔州市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保持高度自觉,不断推动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取得新的更大成果。2018年初,调整后的市委常委班子集体赴右玉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近两年来市委中心组先后多次在右玉县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省委的直接指导和市、县两级的共同推动下,右玉干部学院正式成立,朔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校长。市委制定实施了《关于大力学习弘扬右玉精神的实施意见》,分12期组织全市2599名正科实职以上干部到右玉干部学院开展“学习弘扬右玉精神,加快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专题轮训,实地感悟右玉精神,不断增强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两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716多期,培训学员4.89万人次,宝贵的右玉精神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认知、所认同、所感动。

2018年国庆节期间,朔州市与山西影视艺术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在右玉种下的是树,树见证的是人。”“电视剧真实地还原历史面貌,是一部呈现右玉与共和国近70年共同成长的史诗巨制。通过电视剧,更多的人会铭记右玉精神。”“看电视剧的过程也是学习右玉精神的过程,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激励着我在岗位上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传承弘扬右玉精神,谱写右玉精神的新时代篇章。”市委专门在右玉县、人民日报社召开电视剧首播座谈会,全面扩大右玉精神影响力和号召力。

2018年6月14日,市委六届六次全会隆重召开。全会明确提出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朔州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确立了“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确定了塞上绿洲、美丽朔州的奋斗目标。全会以来,全市上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强力推进桑干河清河行动和全域绿化,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2019年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PM2.5平均浓度排名全省第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08天,排名全省第四。水质方面,省考神头泉断面水质达地表水Ⅱ类,神头桥断面达地表水Ⅲ类,水体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33.3%,劣Ⅴ类水体比例控制在16.7%。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后的第二天,轰轰烈烈的桑干河清河行动在全市拉开了帷幕。古老的桑干河畔,人声鼎沸、机车轰鸣。一项全市上下高度关注的生态工程,一项关乎朔州未来的生命工程,一场生态文明长跑在朔州启程。“一年治标、两年治本、三年创优”。2018年清河行动重点围绕“浚河、控污、固堤、绿岸、增水、兴业”主要任务,疏浚河道118.3公里,修建沿河生态道路176.5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163处,清理淤泥、垃圾、黑臭水体500多万立方米,拆除各类违建175处,建设堤防73公里,对桑干河生态补水1.2亿立方米,桑干河及其支流主要控制断面和入河排污口水质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一线工作法”,先后多次现场督导、现场部署、现场推进。今年,清河行动从河道治理进一步扩展到全流域治理,确定“源头治四水,百日大会战,剿除劣Ⅴ类,水质全改善,清水进北京,确保水安全”目标任务,加快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煤矿黑水全面治理、农牧废水普遍清理、雨季降水严格管理。如今的桑干河,重现了桑干夕阳、鸟鸣湿地的美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给予了充分肯定,多家中央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新华社刊发了题为《一江清流向京冀》的专题文章,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长篇报道,全市干部群众也给予了高度赞誉。

良好的生态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上半年,全市在实现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时间任务“双过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5.8亿元,同比增长8.1%,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8、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8.1个百分点,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8、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6亿元,同比增长7.3%,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完成任务率的50.8%,是全省唯一的过半市。

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朔州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右玉县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支持右玉县绿色发展的“40条”举措、支持和推动右玉县高质量发展的“30条”举措,围绕《行动计划》105个项目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进度要求,确保全面落地见效,进一步发挥右玉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右玉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口头中,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光辉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动起来、落实下去,大力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以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编辑:刘薇